第64章 雾海惊魂辨归途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2043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50

晨曦微露,薄雾如纱,笼罩着浙西的山峦。我醒来时,嘴唇泛着刺目的殷红,阿素凑近细看,带着一丝戏谑问道:“有没有一种可能,你是在跟什么东西搏斗时,不小心咬到了自己的舌头?”她的话音刚落,我便感觉到舌头左侧边缘传来一丝肿胀的钝痛,之前只顾着后背的伤痛,全然未留意到这里。

“后背没事,只是有些淤血,疼个几天就过去了。”老杨检查了一番,语气带着一丝赞许,“你小子骨头还挺硬。”他接着询问起刚才的遭遇,我简述了被那人影袭击的经过,却巧妙地隐瞒了魅幻化成阿素的事情。

转而,我关切地询问老杨他们的状况。老杨解释道,他们一路追着那个人影来到此处,却发现我踪迹全无。由于人数众多,回去搜寻的动静太大,担心我遭遇不测,便让魏哲折返寻找我,而金英彦则带领其余人继续追踪。我心中庆幸,幸好是在这里发现我失踪,若再深入追寻,等他们折返,我恐怕早已化为尘埃。

阿素分析道,我们是被有预谋地引到这里的,很可能是我那位四叔的安排。但她又提出了疑问,为何四叔的人要躲避我们?难道他们不清楚我们也是四叔麾下的人马吗?这个说法倒也有几分道理,毕竟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,谁也无法分辨清楚对方的身份。

我追问那人影是否十分厉害,竟连身手敏捷的魏哲都未能追上。老杨摇头表示,那人本来已经近在咫尺,却身穿滑翔服,借着这里的地形优势,最终还是让他逃脱了。

时值清晨六点左右,天色尚未完全放亮,茂密的香樟树枝桠交错,遮挡了大半视线。我走到缝隙边缘,小心翼翼地探头向外望去。我们所在的位置,竟是半山腰的一处瀑布裂缝之中。雾气蒸腾,水汽弥漫,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,根本无法看清远处的景物。透过水流跌入潭底的声音判断,这瀑布的高度,大约有十来层楼之高。

清晨的空气尤为清新,我忍不住深吸了几口,将肺中的浊气尽数排出,整个人都清醒了许多。缝隙周围的植被异常茂密,粗壮如手臂的藤蔓相互缠绕,与树枝紧密相连,更夹杂着不少带刺的荆棘。幸好金英彦已经先行一步,留下了一些攀爬用的绳索。即便如此,我们沿着绳索缓缓下降,也并非易事。头顶的树冠遮天蔽日,浓密的枝叶间偶尔还会与潜伏在枝头的毒蛇四目相对,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,才终于抵达瀑布底部。

颇为奇怪的是,自从得知肋骨并未断裂后,我后背的疼痛感竟然减轻了不少,行动也变得轻快了许多。老杨一边下降,一边忍不住咒骂着,将那个人影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。“这龟孙子,当真是能跑。”他嘟囔着。麻雀已经跟着金英彦追人了,否则定能听到他们俩之间的有趣对话。我此刻实在提不起精神参与他们的谈话,便只是默默地攀爬。见无人应答,老杨也自讨了没趣,只是埋头赶路。

大约半小时后,我们终于抵达了瀑布底部。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水潭,潭水深不见底,倾泻而下的瀑布在潭底激起巨大的浪花,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充斥着耳膜。老杨在那边说着什么,我实在听不清,但八九不离十也是一些对杨氏家族的吐槽。从高处俯瞰时,并不觉得下面的树木有多么高大,可真正置身其中,才发现这里生长着无数几十米高的参天古树。它们的树冠层层叠叠,将本就不多的阳光彻底遮挡,只有零星的光点,艰难地穿透层层叠叠的叶片,洒落下来。即便已是清晨,在这昏暗的林间,我们也必须打开手电筒才能看清周围的景象。

本就稀少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冠,难以抵达地面,加上瀑布近在咫尺,潮湿阴暗的环境催生了厚厚一层青苔,一些倒塌的朽木上更是长满了蕨类植物和各色蘑菇。我们已经有好几个小时没有进食了,饥饿感如潮水般袭来。老杨提议先填饱肚子再继续赶路,我深以为然。我已经在这里耽误了太久,现在追赶,也已然来不及,而且他们追击的速度肯定比我们快得多,不如先补充体力,再从容赶路。

魏哲在一旁默默地嚼着压缩饼干。我和老杨却有些吃不下。老杨起身,去周围采摘了一些蘑菇和野菜。我忍不住询问他,这些东西是否能吃,可别一不小心吃了要“吃席”。老杨拍着胸脯,信誓旦旦地保证绝对没问题。我心想,这个季节还能有蘑菇,说明这里气候独特,与外界有着不小的差异,这厚重的腐殖土想必也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
阿素去溪边清洗菜肴时,我们便在这片空地上生起了火。这里的树枝过于潮湿,费了半天才勉强点燃。我们也没有携带锅具,只能将采摘到的食材用树枝串起来,进行烧烤。老杨又掏出了一个小包的辣油,我好奇地问他从哪里来的。他笑着说,是麻雀走之前从他包里搜出来的,原本是打算留着打到野鸡时用,现在正好用来调味这些蔬菜。老杨将蘑菇烤得滋滋作响,然后递给我一串,“来,尝尝你杨爷的手艺。”我尝了一口,味道算不上绝顶美味,但也绝不难吃,尤其是配合着压缩饼干,更是相得益彰。“我小时候放牛的时候,经常这么干,不过那时候的材料更齐全些。”老杨忍不住开始吹嘘起来,“野外生存,对我来说那是芝麻小事一桩。得亏你带上了我,不然你早就饿死了。”我点了点头,表示赞同,有老杨在,至少不会饿死。我们又叫上了魏哲,几个人很快就将这点食物一扫而空。

酒足饭饱,人总是容易犯困,但此刻并非休息之时,我们只能强打精神,继续赶路。清晨升腾而起的雾气,极大地阻碍了视线,五米之外,人鬼难辨。阿素告诉我们,金英彦会沿途留下标记,我们只要沿着这些标记,便能找到大部队。没过多久,果然发现了一根系在树干上的红色布条。老杨取下布条,仔细辨认了一番,然后凑到鼻子边闻了闻。“你那犬科的鼻子呢?还能闻味识路?”我半开玩笑地打趣道。老杨“啧”了一声,回答道:“这是小九爷这个靓仔留下的。”我疑惑地问他,怎么如此肯定,我并未见他穿过红色的衣物。他得意地抖了抖那根布条,露出了他脖子上佩戴的一块精致玉佩,上面刻着一个“九”字,这正是我四叔的标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