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章 鬼塔初现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1909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50
我一拍脑袋,恍然大悟。原来是自己被那些繁复的花纹和中心的那一点给误导了。
他瞥了我一眼,一边专心致志地研究着手中的罗盘,一边缓缓说道:“若非你身上毫无破绽,不似伪装,我定会怀疑你并非真正的白家人,更非那‘白名’。”
我回道:“如假包换,千真万确!枭雄终究是极少数,你这是刻板印象了。白家当真如此神通广大?不妨也给我科普科普,你们这身本事,究竟是从何处道听途说的?”我总是听闻白家人如何了得,却从未见过他们显露过什么特别的才能,只知他们做生意颇有一套。
他轻笑一声,道:“此刻并非闲聊之时,还是专心研究罗盘为要。”
说罢,他将那巨大的罗盘逆时针方向缓缓旋转。仅仅转动了少许,便传来一阵宛如上发条般的机械声响。这轮盘似乎颇为沉重,转动起来缓慢而费力,我清晰地看见他手腕上的青筋贲张。直到那些奇特的花纹终于与某个参照点吻合,才“咔嚓”一声脆响,紧接着,一连串精密的机械转动声此起彼伏地响起。与此同时,从岩壁之中,一根根半米长的长方形石阶缓缓被推出,它们间隔约一米,层层叠叠,形成一道直通塔楼的阶梯。
如此精巧的机关,竟能牵引如此庞大的结构,我心中不禁对古人的智慧赞叹不已。
然而,一个全新的疑问也随之涌上心头:不是说白家的机关只有白家人才能破解吗?那这轮盘……
四叔他们分明并未走这条路,而是从下方通过。或许,还存在着其他的通路。否则,这些石阶又怎会在此刻才显现?
金英彦似乎也察觉到了我的疑虑,但他并未多言,只是朝那边轻轻比了个手势。
接收到金英彦的指示,魏哲身形一矫健,动作如行云流水般,干净利落地便翻上了那根钢丝绳。他并非完全踩踏在钢丝上,而是巧妙地借力而行,姿态如同九天之上的谪仙。我不禁咋舌,魏哲简直就是武侠剧里走出来的男主角。我手中的匕首此刻也无甚用途,便随手还给了他。
老杨是第二个。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根铁杆,将其架在钢丝上,伴随着耀眼的火花,他同样滑了过去。
紧接着是帅哥,还有阿素,他们都是练家子出身,平衡感远超常人,自然是轻松至极。
除了老杨和我,在场竟无一人是毫无根基的。老李和老秦皆是退伍老兵,而光头那几位,原本就是吃这口饭的打手。
沈苑是最后一个通过的。随后,他熟练地收回了那卡头,并将钢丝重新连接到他的装备上。按下按钮,钢丝绳便开始自动回收。我暗自盘算着,等我回到杭州,定要找人仿制一根。
那些石阶异常坚固,一米的跨距行走起来仍然有些吃力。脚下的感觉,如同在悬崖绝壁上的栈道上前行,整条路径呈现出先上后下的曲折形态。洞壁的下方以及塔楼下方的台阶上,堆积着大量干涸的淤泥。这表明在沼泽水量充沛的时期,这里的水位曾经相当高,甚至漫过部分台阶。或许是经过数百年间水系的变迁,活水变成了死水,水分蒸发后,便形成了如此巨大的落差,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有毒的沼气。
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身为白家人,我却中了毒,而之前所遇的风铃,或许仅仅是个偶然的巧合。
穿过岩壁上的石阶,我们直接抵达了塔楼的基座。
近距离观察,与远观时的感受截然不同。若远观是雄伟壮观,那么近在眼前,便是令人窒息的压迫感。
整座塔楼,仿佛一只匍匐在你面前的巨大怪兽,它静静地审视着我们的每一个举动,随时准备将胆敢闯入的访客一口吞噬,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胆怯,却又难以抑制内心的兴奋,渴望去探索这隐藏在地底深处的秘密。
那一刻,我突然理解了为何世上会有盗墓贼。人性的欲望一旦被开启,便很难再找到其边界所在。
“这颜色,简直绝了!”老杨一边抚摸着巨大的塔柱,一边惊叹道。
先前以为这木塔隐匿于黑暗之中,所以才显露出漆黑一片的模样。直到近在眼前,才真正发现它本就是黑色的。在灯光的照射下,它乌黑发亮,散发出一种邪魅的气息,既透着邪性,又充斥着诱人的魅力,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。
“这木材,看着就不一般,肯定值大钱!”麻雀在一旁嘀咕道。
“连你这眼光都看出了不一般,那肯定非同小可。这便是阴沉木,所谓‘万金难求一方木’说的便是此物。它需要经过成千上万年的缓慢碳化才能形成,极为耐腐。如此匀称、光滑且质地绝佳的阴沉木,更是少之又少。过去,唯有帝王方可私自使用,这里保守估计也得用上千根。”老杨说着,忍不住咽了咽口水,目光灼灼地看向我。
“你看着我干什么?我可弄不回去,你也别指望我能帮你搬回去。”我没好气地说道。
“咱俩可是发小,你这点心思我岂能不知?要不咱想办法搞一根?下半辈子衣食无忧啊!”老杨的眼神里满是跃跃欲试。
“这要是万一是我家祖坟,你这明目张胆地偷我东西,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?至少也得背着我点吧。”我半开玩笑地对老杨说。
“你就当是别人家的,这样你拿得才心安理得。权当我被绑来的精神损失费了。唉,不过,这玩意儿想弄回去估计够呛。但就这规模,里面的好东西肯定不少。等会儿我带点好带的,你可千万别拦着我啊。”老杨兴奋地说道。
我心中暗想,你这家伙,难道是来盗墓的吗?你这行为,比真正的盗墓贼还要像盗墓贼。
阴沉木,我以前听说过,但从未亲眼见过。据说用它来制作棺材,能够让尸身不腐。我走上前仔细端详,抛开木材本身的价值不谈,单是这木塔的结构便已是鬼斧神工。卯榫结合,竟连一根钉子也未曾使用。刚柔并济,从某种程度上而言,其技艺已经超越了现代科学技术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