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刀疤笑里藏刀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1800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50
“白小爷不愧是白家的子弟,这探路寻迹的差事,非您莫属啊!”刀疤脸男人皮笑肉不笑地开口,眼底的阴鸷毫不掩饰。他话音刚落,周围投来的目光,如同实质般压迫而来。我心中警铃大作,此人笑里藏刀,绝非善类。
金英彦对此人的言语,只是双指轻轻敲打着桌面,并未立即回应。那刀疤男见状,语气更加咄咄逼人:“小九爷,您这是何意?放着身经百战的兄弟们不用,反而让这些未经训练的毛头小子去冒险,这未免也太不合适了吧?再说,我也曾答应过金爷,定要保兄弟们的周全。可如今,咱们已经折损了两位,回去我不知该如何向金爷交代。”
我暗自腹诽,这人不去演宫斗剧里的阴险太监,真是屈才了,竟然在这儿玩弄离间之计!
“那正好,”金英彦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,目光扫过那刀疤男:“假如你也一并去了,那这个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,你说对吧,沈苑?”
原来这刀疤男的名字叫沈苑。
沈苑“啧”地一声,嗓音中带着一丝玩味:“啧,我早有耳闻小九爷聪明绝顶,今日一见,果然名不虚传。罢了罢了,我不插话便是,我去四处侦查一下周围的地形。”
沈苑识趣地退下后,金英彦立即下令:“准备就绪,今晚,咱们全部下水!”
我心头一紧,若是今晚贸然行动,我的那些弟兄们可就彻底与我失散了。我连忙开口:“眼下情况复杂,水下情况不明,咱们是否应该先摸清底细,再做周全的准备,而后再行动?”
金英彦抬眼看我,我迎上他的目光,两人就这样对视了片刻。忽然,他开口问道:“你是在等什么人?”
我心头一惊,他怎会知道?我慌忙移开视线,矢口否认:“没,没有啊。”刚出口,我便后悔不已,这结巴的回应,简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。
他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,并未再追问。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尴尬,我借口去查看准备情况,才得以脱身。
后来我才幡然醒悟,若非他当时未强行要求,我极有可能成为第一个探路者。以我当时的能力,凶多吉少。对他而言,我计划中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,绝不允许我遭遇不测。这些,都是后话了。
随后,装备分配工作便如火如荼地展开。金英彦的几名心腹搬出了两口沉重的箱子。其中一个箱子里,整齐地码放着95式7.62毫米口径全自动步枪,那枪械的射程约四百米,射速高达每分钟五百发,足以形成一道密集的火力网。另一个箱子里的武器,我并不认识,但听他们介绍,那是-06式水下步枪,配备了专门的水下子弹,能够确保子弹在水中保持稳定的飞行轨迹。
男人对于枪械,似乎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痴迷,正如男人见到绝色美女一般,能轻易点燃兴奋的火苗。老杨也忍不住凑上前去,想要一探究竟,却被一旁的彪形大汉,也就是光头男,一把拦住。
“我就是摸一下,至于这么小气吗?老子还不稀罕!”老杨气愤地嘟囔着,又忍不住朝枪械瞥了一眼。光头男置若罔闻,依旧面无表情。
我拍了拍老杨的肩膀,低声提醒道:“你真是傻了!那枪能给你吗?给你了,咱们两人在这里跟他们火拼,人家凭什么要给自己添堵?别忘了,他们跟咱们可不是一伙的,我们是被人家硬绑来的。”
老杨猛地一拍脑门,恍然大悟:“嘿,你看我这记性!或许是这气氛太过和谐,我都差点忘了咱们是被绑架来的,不自觉地就代入了角色,我有罪!”说着,他还冲我做了个抱歉的手势。
接下来,我们被带到了河岸边,开始穿戴水肺,并进行下水前的适应性训练。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潜水背负的是氧气瓶,实际上里面充填的并非纯氧,而是压缩空气。毕竟,氧气在高压环境下具有毒性。
这压缩空气的续航时间并非固定不变。在水流湍急、深度惊人的情况下,由于水压巨大,空气的消耗速度会异常迅猛。因此,我们必须在气体耗尽之前返回,或者找到其他的出路。关于气瓶内空气能支撑多久,这取决于诸多因素,并无明确的时间界定。唯有减压阀上压力表的读数,能指示气瓶内剩余空气的多少,届时下水也只能依靠信号阀的指示来推算。
陆续登上了安排好的小木船。待船只划至河中央,我们便开始往腰间系上沉甸甸的铅块。此举是为了节省气瓶内的宝贵空气,从而更快地抵达水底。否则,气瓶本身的浮力会在自由下潜时,耗费掉大量的空气。
随后,我们便跃入了水中。我虽然自幼在河里嬉戏,也略懂一些自由潜水,但最多也只能潜几米深,从未接受过专业的潜水训练。老杨的情况与我大抵相似。为了防止我们出现恐慌,或是潜水病中的“氮醉”现象,临时进行的适应性训练,在我看来是颇为必要。
就这样,一个下午的训练时光匆匆而过,总算还有些许进步。临近傍晚,又传来消息,有人带回了水底的详细资料,要求我们前去查看。
刚踏入帐篷,映入眼帘的是一群人正围绕着图纸激烈讨论。我们找了个角落坐下,便听金英彦开口说道:“人都到齐了,周教授,请开始吧。”
那位被唤作周教授的老者,大约六十多岁,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,一头银发在帐篷内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微光。“大约三十年前,我们在一处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这片区域,并对此地展开了深入的研究。这片湖泊之下,存在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。根据其建筑风格推断,大部分建筑建于汉唐年间。我们有理由怀疑,这正是当年突然消失的‘狮城’与‘贺城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