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 扑朔迷离的请柬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189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50
湖水冰凉刺骨,几乎在那一瞬间,我的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。我的人生,似乎已经跌入了一个危险的漩涡,而老杨,我不该把他卷入我这趟浑水。
“成家?哈哈,杨爷我这是万花丛中过,片叶不沾身,成家这事儿,还真不适合我。”老杨随手捡起一块石子,在湖面上轻盈地打起了水漂,涟漪一圈圈荡开。“不过老白啊,你倒是可以考虑考虑。你家就你是独苗,早点留个后,也算是完成家族的‘任务’了。”
我找了块湿滑的石头坐下,任由湖风吹拂。“‘留种’这事嘛,我未来的小叔,也能代劳。”
老杨停下打水漂的动作,转过头看着我,眼中带着一丝探究:“那接下来,你打算怎么办?”
我摇了摇头,坦诚地说道:“我也不知道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整件事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,有人故意将我引入其中。至于他们真正的目的,我实在猜不透。”
老杨若有所思地摩挲着下巴,缓缓开口:“给你发短信那个人,肯定知道些内幕。咱们不如直接去问问,反正你不问,也不会损失什么。只要咱们放下所谓的‘面子’,脸皮厚一点,就没有什么能够约束我们。这或许是目前最直接、最快速的办法了。你爷爷貌似毫不知情,至于你那位四叔,他可是个人精,你不是他的对手。”
老杨的话并非没有道理,我内心清楚,那个人或许知道玉玺的作用,但绝不是他将玉玺交给我的人。如果我现在主动去问他,他很可能会借此机会来要挟我,甚至反将我一军。我更倾向于等待,让他主动来找我谈条件,那时我才能从中获取一些关键信息。只要我保持沉默,不采取任何行动,背后操纵一切的人,终究会按捺不住。
见我久久不 G 语,老杨忍不住问道:“你在想什么呢?”
我不想让老杨继续深陷其中,便轻描淡写地说道:“反正东西现在在我们手里,咱们就别管其他的了。日子照旧过,万一哪天没钱花了,直接把东西卖了,还不是照样活得风生水起?”
老杨侧过头,目光带着一丝不容置信地打量着我。“你觉得,鬼会相信你这套说辞吗?如果连鬼都信了,我才信。”他拍了拍我的肩膀,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关切,“你是怕兄弟我‘嗝屁’吧?放心吧,我命硬着呢。而且,这件事情吧,到最后可能也不是你我能够完全掌控的,咱们还是顺其自然吧,老白。”
我没想到老杨竟然想得如此通透,两人相视一笑,许多话语,尽在不言中。
回程的路上,我特意经过那段湖面,再次往水下看去,然而,这次却什么也未发现。
刚踏进店铺,钱明便迎了上来,手中递来一张烫金的请帖。“老板,这是有人送来的,邀请您去参加一个原石拍卖会。”
在这个行当里,我几乎没什么名气,若真要有人邀请,也该是请我二伯。我疑惑地接过请帖,确认信息无误后,忍不住问道:“是不是送错了?我在这行里根本没几个人认识。”
钱明摇了摇头,肯定地说道:“来送请帖的人明确说了,是指定要交给您的,指名道姓地要您本人签收。”
我接过请帖,日期赫然写着11月23号,恰好就是明天。地址则指向杭州西湖区北山路78号4楼,落款是“富和珠宝鉴定有限公司”。我绞尽脑汁地思索,始终想不起自己何时与这家公司有过交集。
“来送请帖的人,没说别的什么吗?”我问道。
钱明点了点头,回忆道:“他说他叫刘有,然后问了我一些关于您的基本情况,除此之外,我也没再多问。”
“你怎么不多问几句?一点觉悟都没有。”我有些责怪地说道。
钱明则不以为然地耸了耸肩:“老板,我们一年到头收到的名片多得数不清,不是卖酒的就是卖房卖保险的,就连旁边卖炒饭的,都曾递名片给我们。来找我们的,通常都没什么要紧事,您就放宽心吧。”
我暗自点头,钱明的话倒也有几分道理。
刘有?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熟悉,但一时之间却又想不起任何关联。眼下这个时间点太过特殊,我总觉得任何看似偶然的事件,都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联系。无论如何,我都有必要去一探究竟。
次日一早,我按照导航指示来到了北山路78号。此处竟然是香格里拉大酒店。刚走进酒店大堂,一位男服务员便迎了上来,彬彬有礼地问道:“请问是白先生吗?”
我点了点头。
“我们主办方特地安排我在门口等您,通知说,之前的请帖上的地址只是一个幌子,真正的地点需要我带您过去。”
这种安排,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其实并不少见,其目的无非是确保受邀者是主办方真正想邀请的人,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无关人员的混入。
车辆缓缓驶离了繁华的主城区,朝着杭城西郊的方向前进。窗外的景象逐渐变成了正在建设中的工地,虽然偶有几幢办公楼矗立,但周围人烟稀少,甚至可以说得上是荒凉一片,用“鸟不拉屎”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。
刚一停好车,一位秃了顶的中年男人便迎了上来,操着一口浓烈的四川口音,热情地喊道:“白老弟啊,你啷个时候才来哟!”
我一时没反应过来,心中暗自纳闷这究竟是谁,但又不便立刻表现出丝毫的疑惑,只得连忙装出一副热情洋溢的样子问道:“您怎么会在这儿?”
“哎呀,傻戳戳的,你啷个请帖就是我给你的嘛!”他说话的腔调,我总觉得有些熟悉。我脑海中飞快地搜索着“刘有”这个名字,这才猛然想起。
那是六年前,我在四川旅游,前往阿坝雪山游玩时,在大巴车上偶遇的一位旅伴。当时他自我介绍时说自己叫“老谢”。起初我不明白他为何有此绰号,直到后来篝火晚会时,他酒后吐真言,拉着我诉说了自己一段悲惨的经历——妻子因为他“不行”而离他而去。那时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这个绰号竟与此有关。
我曾告诉他,本地一家名为“阿波男子医院”的机构或许能提供帮助,并且他们还宣传“第二根半价”的优惠。他听后异常激动,非要拉着我一同前往。我当即表示拒绝,我可没病,他却不听,甚至开始发酒疯。无奈之下,我只好将他打晕。我总是不习惯叫他的大名,坚持让他让我称呼他“老谢”,他也欣然应允。虽然我们仅相处了两天,但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关系也处的不错。
眼前的这个人,与我记忆中的形象大相径庭。当初的他,头发茂密,不像现在这样头顶光亮;身材也比现在瘦小许多,如今显然是发福了。正是因为这些变化,我第一眼看到时,竟未能立刻将他与“老谢”联系起来。
想到这里,我不禁下意识地瞥了一眼他的裤裆,随之忍不住笑出了声。
“白老弟啊,劳资等哈冒起火来,一个人就走了。”刘有(老谢)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,显然是明白了我为何发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