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 疑云初笼,旧事难明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2045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50

“所以,此番返回,你是打算向你爷爷打听玉玺的来龙去脉?”老杨边嗑着瓜子,边将籽儿往我院里随意吐着,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。

我轻叹一声,摇了摇头:“我得回去,听听他老人家是否愿意讲讲那些陈年旧事,至于他老人家的心意如何,我实在不敢断定。”

老杨听了,脸上泛起几分不解:“我真是说你们杨家的人办起事来都这么藏着掖着吗?一家人之间,有什么不能开诚布公地说开呢?”

“我也不太清楚,”我一边说着,一边目光落在老杨吐得满地狼藉的瓜子壳上,忍不住提醒道,“不过,我感觉这几方势力,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,他们都似乎有所隐瞒,这可能意味着这件事对我而言,绝非寻常小事。等你走了,记得把这里收拾干净。”

然而,我的话显然没有引起老杨足够的重视。他压根没听进去最后一句,反而又凑过来问我:“你不来点瓜子?”

“你们家世代没有发生过什么波澜壮阔的大事,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多神秘的家伙来?如今这世道,还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吗?我只觉得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罢了。”老杨继续自顾自地说道,他那番“鸡毛蒜皮”的论调,让我一时语塞。

“或许,你可以先主动联系一下那位给你发短信的家伙。旁人都不告诉你实情,但我感觉那个人倒是没有太多隐瞒你的意思。而且,他究竟是敌是友,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。说不定,双方只是在寻找你的方式上,有所不同罢了。”

老杨的这番话,我倒觉得有几分道理。只是,如果现在就去联系对方,岂不是显得我太过被动?与其如此,我更倾向于先去拜访爷爷,从他那里了解些情况,万不得已的时候,再考虑这条“联系对方”的路也不迟。我将我的想法一一说与老杨,他听了,也觉得我这个主意颇为可行。

老杨站起身,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,说道:“既然有了计划,那还等什么?赶紧出发!”

临行前,我特意叮嘱钱明好生看管店铺。可钱明却不答应,硬是说也要跟着我一同前去。我只好使出浑身解数,编了个谎言,说我二伯近来可能会抽空过来铺子看看,如果钱明不在,少不得要被责骂。钱明一听,脸上顿时没了光彩,垂头丧气的,这才打消了跟我一同前去的念头,悻悻地回了店里。

我的老家,坐落在浙西之地,毗邻安徽歙县。从杭州出发,绕城高速转省道,当抵达时已是下午一点。老杨自从上了车,便一路呼呼大睡,鼾声此起彼伏,还不时磨牙,真真是个“瞌睡虫”。

俗话说得好,“人走十里不同天”。出了城时,天空还阳光灿烂,万里无云,可一旦上了省道,云层便逐渐压了下来,看样子是要下雨的节奏。我本想加快车速,争取早些到达镇上,谁知在省道上竟然遭遇了堵车。前方发生了车祸,刺耳的救护车鸣笛声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。但我不得不佩服老杨,他依旧沉浸在睡梦中,丝毫没有醒来的迹象。要是此刻我将他丢在这里,他估计也毫无察觉。

道路恢复畅通已是两个小时之后,这时,蒙蒙细雨已然落下。本就不甚清晰的视线,此刻更是变得模糊不清。等到我们抵达小县城时,已接近五点。老杨也终于被颠簸醒了。

他脑子似乎还没完全清醒,迷迷糊糊地问道:“到家了没?可以吃饭了吧?”

“我说你这觉可真能睡!我们已经到镇上了,一会儿得坐船。”我回应道。

“什么?!我们怎么还在镇上?你是不是趁我睡着,偷偷在服务区吃了东西,没叫我!”老杨一副气急败坏的模样。

“我哪敢呢?你没醒,我怎么吃得下?就喝了点东西。”我解释道。

“喝的咖啡?”

“西北风。”我开玩笑道。

我们县城四面环水,形同一个巨大的岛屿,我们村也通了公路,但由于丘陵山区时常会有塌方,进村的路恰好被堵住了。不过,这里的水路依然便利,时常有小木船可以搭乘。毕竟是水上人家,早些年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木船,只是后来通了公路,走水路的人便渐渐少了。

山里的天黑得早,才六点多钟,就已经开始弥漫着一种朦胧的雾气。老杨在路边买了几个烧饼,递给我一个,笑着说:“来,这是下西北风的‘菜’。”

我们等了差不多有小半个钟头,才看到一艘老乡的小木船,正悠悠地向我们划来。老杨见状,“嗖”地一下就站了起来,挥舞着手中剩下的烧饼,朝船家大声喊道:“老乡!老乡!去王家村吗?”

“小娃子们,快上来吧,看样子要下大雨了。”船家回应道。

这种木船,通常都是船家自己制作的,既方便出行,也适合捕鱼。船身左右两侧的船沿之间,搭上两块木板,便可供人乘坐,一艘船大致能容纳四五个成年人,像老杨这种体型,大概就只能坐下三个人了。

这条水系纵横交错,分成好几段,与不同的水系相连,四通八达。单就这条水系而言,两头宽阔,中间则逐渐收窄,它的名字也分了好几段,每一段的名字,都是由附近最早的村民们取的。下游那段,被称为“朱河”,河面较为宽阔,水流也十分平缓。沿着朱河往上游划去,便是中游一段,名为“秋水”。秋水河面明显变窄,河道弯曲,水流湍急,加之此处有多条支流汇入,暗流涌动,是整段水域中最危险的地段。

再往上,则是一片湖泊,这片湖恰好在我们村的附近,我们当地人称之为“百角湖”。百角湖的源头,据说来自百桂岭。百桂岭属于一条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的山脉,是安徽与浙江的天然分界线。它的一个西南支脉,位于大洲源的左侧,另一条青山尖的南支,百桂岭便是属于这条南支。

这座湖就坐落于百桂岭的山脚之下,我小时候曾去过不少次,但总觉得那里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。浙西山区,一年四季雨水充沛,所以湖泊的水位变化并不大。反倒是那座山,却带着几分神秘的色彩。

不知是何时起,便有了这样的传说:这座山是神山,山上的树木是严禁砍伐的,一旦有人违逆,便会招致报应。并且,在半山腰处,还修建了一座小小的观音庙,庙宇正对着山脚下的村庄,仿佛从高处俯瞰一般。不知从何处请来了一尊鎏金打造的观音像,供人敬奉。虽然无人看管,但香火却一直十分鼎盛。毕竟,在那个年代,人们对于神明的崇拜,远比我们现在更为虔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