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章 人性博弈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1595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24

烈日褪去,残阳如血,染红了天边。最后的彩排,仿佛一场精心编织的梦境,而那大姐,正是梦境中最关键的一环。她的每一次颦眉,每一次浅笑,都按照我预设的轨迹徐徐展开,最终,她的表现,也算没有辜负我的期许。

夜幕低垂,万籁俱寂。我站在窗前,望着窗外漆黑一片的夜空,心中却思绪万千。时间,对我而言,已然是捉襟见肘。这次回国,本是利用宝贵的假期,可转眼间,假期的余额便已所剩无几。若想救安安,我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里,将一切安排妥当,不能有丝毫的差池。

“大兄弟,咱们接下来是不是就该按你说的做了?”那大姐的声音,带着一丝忐忑,又夹杂着一丝期盼,在寂静的房间里响起。

我缓缓转过身,看着她,“不着急,咱们再来最后一次临场演练。所谓临阵磨枪,不快也光。”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轻松,但心中却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
彩排依旧,我细细地审视着她的每一个动作,每一个表情。虽然我并非科班出身的新闻从业者,所提问的角度也与寻常记者不同,但万变不离其宗,我需要她牢牢把握住几个关键点,那是这场戏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。

“安安的片子,还有缴费单,都带上了吗?以防万一。”我再次确认道。

那大姐点了点头,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了几样东西。“都带了。”

“很好。”我沉吟片刻,继续说道:“把安安也带上。这孩子,可能也要跟着受些罪了。”我看着她,语气中带着一丝歉疚,“没有比安安那光溜溜的小脑袋更能引起人们的同情,也没有比她这个年纪的孩子更能牵动人们的话题性了。”

我并不认为我的计划已经天衣无缝,但至少,我已经倾尽了所有的努力。接下来,便是听天由命了。

人性,自古以来便是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课题。它是纯粹的善良,还是赤裸的邪恶?孟子高呼“人性本善”,朱熹则持“人性本恶”的观点,而王阳明则认为“人性不善也不恶”。就连圣人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,更何况我们凡夫俗子。

而我,这场以身入局的棋局,其核心便是围绕着“人性”二字展开。我不奢望能够唤醒大众的善良,更不指望他们会真心希望那个小天使能够活下去。我只赌,赌人性的阴暗面,赌那些旁观者内心深处,渴望看到我跌入万丈深渊的恶念。我需要成为诱饵,将世人引入这场精心设计的局中,借助这股来自普罗大众的力量,来拯救那条脆弱的生命。

后来,有人问我,是否后悔。背负着那样的骂名,这一切,究竟值不值得?面对这样的询问,我只是淡淡一笑。因为,我看到了安安那依旧灿烂的笑容,那是我此生以来,最想看到的结果,也是我此行的最终目的。

或许,我真的有些做军师的天赋。这场策划,也仅仅是让我初露锋芒,为日后在贝宁战场上,能够百战百胜,埋下了深深的伏笔。然而,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,直到多年以后,我才恍然大悟。

时移世易,如今的社会风气,与当年相比,已然是天壤之别。那时候的人们,在街头巷尾遇到需要帮助的事情,往往只会选择袖手旁观。这种冷漠,并非源于天生的麻木,而是被一次次令人心寒的事件所磨灭了勇气。扶起了摔倒的老人,却被诬陷讹诈;抓住了小偷,却因“正义过当”而身陷囹圄。这样的例子,屡见不鲜,早已让人们心生畏惧,不敢再轻易伸出援手。

人民医院门口,本就是人流熙攘之地。即便不在市中心,也总是车水马龙,人来人往。此刻,一位年轻的母亲,怀揣着襁褓中的婴儿,步履蹒跚地走出医院,每走出三步,便会重重地跪倒在地。这幅景象,无疑充满了戏剧性,吸引了无数路人的目光。然而,驻足围观者众,上前询问者寡。在尚未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之前,没有人敢轻易上前,生怕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
尽管我已将一切安排妥当,但我的心,依旧悬在嗓子眼。我决定,悄悄地跟在她们母女身后,亲眼确认计划的执行情况。

按照我的吩咐,安安的母亲,抱着安安,一步步朝着体育馆的方向走去。与此同时,我通过网络渠道,花费了三百元,聘请了一位摄影师,让他乔装打扮,冒充新闻从业人员。这样做的目的,是为了给后续联系各大报社和电视台,说明情况,提供线索,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虽然我与新闻行业的从业者接触不多,但我深知,只要抛出一些足够吸引眼球的信息,再辅以“内部消息”,告知他们已经有同行在跟拍,想必那些嗅觉敏锐的记者,必定会按捺不住,主动前来一探究竟。

当然,这只是我的设想,最终的结果如何,我并不敢百分之百保证。毕竟,在计划实施之前,我就已经马不停蹄地在网上搜集了各大报社和电视台的联系方式。此刻,就在安安的母亲带着安安按照计划执行的同时,我已经拨通了无数个电话,将消息传递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