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章 回家的暖与痛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2925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24

“你这孩子,怎么又乱花钱!”母亲的数落像往常一样,带着心疼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。

我望着病床上日渐消瘦的父亲,他苍白的脸上,仅剩一层薄薄的皮包着骨头,嘴唇上丝毫不见油光,哪里像是刚刚吃过红烧肉的样子。更何况,病房里其他做透析的病友,脸上都还带着健康的红润,反观父亲,除了病痛的折磨,营养不良的痕迹更加触目惊心。

“妈,我回来了。”我轻声唤道,试图用归来的喜悦冲淡这令人心酸的景象。

父亲似乎也感觉到了我的到来,声音虽虚弱,却带着一丝欣慰:“小光来了。”

母亲原本僵硬的动作在听到我的声音后,猛地停顿了一下,随即顺着父亲的目光望过来。起初,她的眼中是茫然与难以置信,大概是没料到我会突然出现。但很快,那份茫然被惊喜取代,双眼瞬间亮了起来,蒙上了一层湿润的泪花,那是久别重逢的思念,也是失而复得的欣慰。

我提着行李,径直走到父亲的病床前。

“跟你说过了,你爸没事。不让你回来,你偏要跑回来。”母亲一边说着,一边担忧地问,“这一来一回,花了不少钱吧?”

不同于寻常家庭子女归来时的嘘寒问暖,我们家的对话,总会不自觉地围绕着钱展开。这种被很多人视为“铜臭”的现实,却是我们底层家庭最真实的写照。说到底,这不过是贫穷的烙印。然而,钱,在这里并非衡量在乎与否的标准,它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,一种将挂念和为儿女着想的深沉爱意,以一种大众不曾理解的视角传递出来。

我没有直接回答母亲关于钱的问题,而是将话题引向了父亲的午餐:“妈,你怎么只给他吃这个?”我的语气中没有丝毫埋怨,只是纯粹的关心。

“不怪你妈,是你爸好这一口。”父亲挤出一丝虚弱却温和的笑容,试图安慰我。我知道,这不过是他为了让我安心而说的善意谎言。

谁不渴望美食?即便是那些在街边捡拾食物的贫困者,也懂得挑选更“好”的东西。

“小光,你不知道,你爸最近食欲可好了。刚才还吃了三两红烧肉呢,不过没吃饱,就吃了点馒头点心,正好被你撞见了。”母亲赶紧解释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小心翼翼,生怕我责怪。

父亲也连连点头:“对对对,最近你爸我胃口可好了,吃得也多。”

我不是三岁的孩子,怎会被这番说辞轻易蒙骗?眼前的事实,早已将他们的“善意谎言”戳穿。

我立刻拿出手机,通过外卖软件熟练地为父亲点了几样家常菜。随后,我来到母亲身边坐下,先是关切地询问父亲的近况,接着,又仔细地了解了关于他病情的最新进展。

尿毒症,即便有着透析的治疗,也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。解决问题的根本,在于肾脏移植。然而,许多患者在等到合适的肾源之前,生命便已走到尽头,并非他们不再坚持,而是沉重的经济负担早已让他们无力承受。

不过,关于我父亲的治疗费用,我暂且不必过于担忧。周老板那三百万,足以支撑父亲等到合适的肾源。万一不够,我只能硬着头皮再次向他开口,只是,他是否会应允,我心中并无十足把握。尽管他在我面前表现得与我亲近,一口一个“哥”地叫着,但归根结底,我与他这种混迹江湖的人,终究有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,我们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

我的人生轨迹,在过去的三十年里,与大多数人并无二致:求学,毕业,工作。我从未真正接触过那个我所不熟悉的“江湖”世界,因此,心中自然存有戒备,甚至带着一丝抵触和恐惧。

“啥叫快了?”当我听到母亲说“快了”时,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焦躁。肾源的找到与否,本该是一个明确的答案,为何会用一个如此模糊的“快了”来回应?

“小光,陈医生说,你爸的情况已经输入到数据库了,找到合适的肾源需要时间,这事急不来。”母亲的解释,让我明白,这并非她故意隐瞒,而是国内器官捐献和匹配的现状使然。

我虽然心急如焚,却也清楚其中艰难。近期,我也曾关注过相关新闻,找到合适的肾源,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气。有些人,刚确诊住院不久,就恰巧遇上器官捐献,一经匹配,问题便迎刃而解。而另一些人,则只能漫长地等待,一年半载都是短的,有些甚至要等上三五年。

正当我与母亲聊着天,手机突然响了起来,是外卖小哥打来的电话。

“刘先生是吧?您的外卖到了。”

我接过外卖,母亲见到,立刻又开始了她的数落:“你这孩子,怎么又乱花钱?外卖多贵啊。”

“妈,不贵,我用了优惠券,比外面买还便宜呢。”我赶紧辩解。

母亲显然不信:“便宜?能有多便宜?还能亏本不成?这又是送餐,又是饭店赚钱,人家又不是白忙活。这些花了多少钱?什么?就这点东西,一百多?就一条鱼,还有这红烧肉,也没几块肉……还不如我去菜市场买菜自己做,一共用不了六十块钱,分量可比这多多了。”

母亲的话语,句句戳中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。她们的每一句“乱花钱”,都裹挟着对我的爱,对父亲病情的忧虑,以及对贫穷最直接的无奈。我能理解,也只能默默承受。

父亲的病情,就像一团沉重的阴影,笼罩在我们一家人的心头。我带回的外卖,虽然在母亲看来是“乱花钱”,但在我心中,却承载着一份希望,一份想要让父亲吃得好一些,减轻他病痛折磨的期盼。

我看着母亲还在喋喋不休地计算着外卖的成本,而父亲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,眼神中带着一丝疲惫,还有一丝对我的理解。我知道,这一刻,家中的空气中弥漫的,不仅仅是贫穷带来的窘迫,更有亲情之间,那份无需言说的深沉羁绊。

我悄悄地将几样炒菜摆在父亲的床头,然后,目光再次投向那张写满沧桑的脸。我知道,即便我拼尽全力,也难以让这一切瞬间变得美好,但我会努力,用我自己的方式,去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,去对抗那残酷的现实。

我将外卖的包装盒拆开,将几样精心挑选的菜肴小心翼翼地夹到父亲碗里。

“爸,尝尝这个,我特意给你点的。”我说着,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
父亲看着我,眼中闪过一丝光芒,他缓缓地拿起筷子,夹起一块鱼肉,放入口中。

“嗯,好吃。”他轻声说道,声音有些沙哑。

母亲看着这一幕,眼角的泪光更盛,她没有再说什么,只是默默地走到父亲身后,轻轻地为他调整了一下枕头。

这个瞬间,时间仿佛凝固了。我看着父亲吃下我点的菜,看着母亲眼中的泪光,我忽然觉得,所有的奔波和付出,在这一刻,都变得值得。

然而,我也深知,这仅仅是暂时的慰藉。前方,还有漫长的路要走,还有未知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。

我深吸一口气,望着窗外,天色渐渐暗了下来。非洲的差旅,让我远离了家乡的这片土地,也让我更加体会到了家人的重要。此次回来,我必须更加努力,为了父亲,也为了母亲,去寻找那份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希望。

“妈,医院里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?”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。

“没事,你刚回来,好好陪陪你爸就行。”母亲说完,又露出了那熟悉的、带着一丝担忧的笑容。

我知道,她是在安慰我,同时也是在提醒我,我身上肩负的责任。

我坐回床边,握住父亲那只同样消瘦的手。他的手,曾经是我童年记忆里,温暖而有力的港湾,如今,却变得如此骨瘦如柴。

“爸,您放心,我一定会找到解决办法的。”我低声承诺,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。

父亲轻轻地回握了一下我的手,那力道虽然微弱,却让我感受到了他传递过来的信任和力量。

这一刻,我仿佛听到了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呐喊:我要变得更强,我要让我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,我不能再让贫穷和疾病,继续蚕食我们最后的幸福。

我望向母亲,她正在默默地收拾着碗筷,她的背影,在医院昏黄的灯光下,显得格外单薄,却又异常坚韧。

我知道,我们一家人,虽然饱受生活的磨砺,却从未放弃过彼此。这份亲情,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,也是我们对抗一切困难的强大武器。

我重新看向父亲,他已经重新闭上了眼睛,似乎是在积蓄体力,准备迎接明天的到来。

而我,也必须开始规划我接下来的行动。周老板那三百万,固然是暂时的解药,但肾源的寻找,才是长久的希望。我需要更多的资源,更多的支持,甚至,可能要冒险去接触那个我一直以来都心存芥蒂的“江湖”世界。

我不能再犹豫,不能再恐惧。

为了父亲,我必须踏出这一步。

我站起身,走到窗边,望着夜色中的城市,心中早已有了新的打算。

这一趟非洲的差旅,改变的不仅仅是我的行程,更重要的是,它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担。

军阀的灭顶之灾,终究是遥远的传说,而眼前的家庭危机,才是最真切的考验。

我必须,也一定会,挺过这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