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章 奸商搅局 父子传承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1447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16
庄羽为孩子备物,江宁驱车北上,途中偶遇张全芝,二人一拍即合,结伴同行。一路谈笑风生,哥俩越发投契。张全芝平日寡言,一旦打开话匣子便滔滔不绝。江宁由此得知,这位三十八岁的单身汉,并非寻不到佳偶,只是觉得缘分未至,一直未遇合适之人。然而,年岁渐长,婚姻的压力如影随形。他明白,若一两年内仍旧孤身一人,便会在婚姻大事上被同龄人远远甩开,一生只能步人后尘,难以建立稳固的家庭。想到父亲对此事忧心忡忡,作为孝顺的儿子,张全芝内心颇为不忍。
对父亲的尊敬,源于他接手父业,亲手打理生意的时刻。父亲一生从商,本该精明,却常因固执而吃亏。起初张全芝不甚理解,直至深入其中,才愈发懂得并敬重父亲的选择。
他的父亲,是邻市一个县城的商人。虽奋斗一生,未能积累万贯家财,但其诚信、商业道德以及待人接物的风范,赢得了广泛赞誉。然而,因其遵纪守法、公平经商,却也成了不法商贩的眼中钉、肉中刺。那些奸商们绞尽脑汁阻碍他的生意,令其发展之路屡屡受挫。更有甚者,曾被他揭发或阻止过欺诈行为的商人们,联合起来,用尽浑身解数打压他,诽谤其名誉,甚至拉拢贿赂政府官员,共同对付他。
张全芝从小便洞察世事,是个聪慧好学的孩子。他清楚地看到,父亲得罪了一个个奸商,自己放学路上也常遭遇无端袭击。然而,他从未向父亲提及这些。张家虽也经营生意,却始终恪守本分,一年四季,风雨无异。看着周围的生意人日渐富裕,个个满面红光,脑满肠肥,走路时昂首挺胸,仿佛阔绰的国王巡视领地;而张家一成不变的境况,则成了旁人嘲笑的对象。
随着年岁增长,张全芝终迎来了继承父业的时机。他顺理成章地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担子。或许是血脉相连的羁绊,他深深理解了父亲一生的所作所为,内心充满了敬意。他深知,能达到父亲那种境界的商人少之又少。他敬佩父亲,在接任的第一天,便立誓绝不背叛父亲的操守,要做一个像父亲一样诚信守法的商人。
张全芝步入社会,踏入商海。凭借聪慧的头脑和一颗与父亲一样金子般的心,几年间便在生意场上站稳了脚跟。他恪守不贪不占、不赚昧心钱的原则,逐步赢得了同行的尊敬与信赖,生意如同猛虎添翼,更上一层楼。父亲看着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心中满是欣慰,认为儿子比自己更强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儿子的婚事也成了父亲心头的一件大事。父亲的唠叨不绝,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,这些张全芝都看在眼里,他这才意识到,自己确实应该认真考虑终身大事了。
这些年来,有不少姑娘对他倾心,但他始终未曾认真对待,所有精力都倾注于事业。他的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,还在京城等地有所投资。但他从不贪得无厌,适可而止,更多时候是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。起初,有人质疑他的动机,有人说他脑子有问题,甚至有人说他遗传了父亲的“傻气”。然而,他一概付之一笑。他鄙视奸商的不法行为,并勇敢抵制,只是他处理此事的方式,显然比父亲更加睿智,也更深入人心。
如今,他即将步入不惑之年,个人大事也该提上日程了。可这事儿却成了他的一大难题。他赫然发现,自己竟然不会谈恋爱了。平日生意场上的那些逢场作戏,或许磨掉了他认真谈一场恋爱的能力。当他真正要严肃对待终身大事时,却仿佛大脑短路,越是想认真,越是想严肃,反而越是力不从心。他感到有些郁闷,莫非是遗传了父亲所有的基因?父亲年轻时是在长辈包办下结的婚,母亲在他两岁时便因突发急病离世。他是在姑姑的照料下长大的。父亲也未再娶,一生孤身一人。想到此处,他不禁感到一丝恐惧。若自己再不完婚,对父亲的打击必定不小。父亲已是迟暮之年,对生意早已淡泊,对金钱更是视若粪土。他唯一的希望,便是唯一的儿子早日成婚,他能在有生之年抱上孙子。
一路上,张全芝向江宁倾诉了许多,也袒露了自己的担忧。他看出江宁是个重情义的人。火车出事那场生死考验,早已将他们哥俩紧密地绑在了一起。在生死关头,他们舍生忘死的表现,让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死之交。而江宁更有救命之恩,这份患难之情,让他们二人就此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