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 官场新秀,商机涌动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1745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13
沈海山听到杨飞肯定的答复,眼中瞬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。他不动声色地凑近儿子沈浩,压低了嗓音,急切地询问:“小浩啊,你跟这位杨飞同学,关系到底怎么样?你对他了解多少?”
两人边走边聊,沈浩不假思索地答道:“爸,我们是铁哥们儿,杨飞这人我了解,特别正派,绝对靠谱!”
沈海山一听,脸上顿时堆满了兴奋的笑容:“太好了,小浩,你一定要记住,以后跟他好好处,把关系打牢固了,明白吗?”
沈浩有些不解,嘟囔道:“爸,不就是个副乡长吗?官又不大,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,您至于这么激动吗?”
“你懂个啥!”沈海山没好气地呵斥一声,旋即又压低了声音,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,“你没看到吗?他这么年轻就已经是副乡长了,这前途简直不可限量!就算将来停滞不前,也能成为一个乡里的土皇帝。咱们镇上那位书记,你听过他的威风吧?跟他打好关系,他随手漏一点,就够咱们吃穿不愁了。”
沈浩当然对他们镇上的“一把手”有所耳闻,那位书记确实是实打实的权势人物,据说在县城有别墅,包养着不止一位情人,在香港还有房产,子女都在国外留学。虽然很多细节只是道听途说,但他的妻儿不在国内却是事实,妥妥的“裸官”。
“知道了爸,我和杨飞本就是好哥们儿。”沈浩赶紧应承道。
“杨乡长!”沈海山说到杨飞时,称呼已然换了,直接尊称起了“杨乡长”。
杨飞闻言,笑着摆了摆手:“叔叔,您叫我小杨就行!”
“唉呀,那是你们小辈的事,我们这些做长辈的,自然有我们的规矩。”沈海山哪里敢怠慢,眼前这位年轻的副乡长,前途无量,乡长、县长、乃至县委书记,并非遥不可及。他心里暗自庆幸,自己这个“废物”儿子,竟然能搭上杨飞这趟“顺风车”。只要把杨飞伺候好了,杨飞不出岔子,沈浩的仕途便如同坐上火箭一般,一路平步青云。
“杨乡长,我这边已经考虑清楚了。”沈海山转而对杨飞说道,“我愿意在这里开办鱼塘,初期如果有人愿意一起干,我们就合伙开。我负责技术指导,后续的销售渠道也由我来打理。”他顿了顿,郑重其事地补充道:“放心,该分给他们的钱,我一分都不会少。”
杨飞连忙致谢:“那真是太谢谢叔叔了,我代表乡里的乡亲们感谢您!”
“哎哟,这点小事,没什么好谢的。”沈海山摆了摆手,杨飞接着说道:“这样吧,叔叔,您和沈浩再合计一下,看看在哪里选个合适的地方。我回头再让人把那些愿意养鱼的村民召集过来,咱们一起商量,大家愿意投多少,收益怎么分配,都得商量好。等鱼塘挖得差不多了,您就可以过来指导了。”
“没问题,没问题!”沈海山满口答应。此刻,他对养鱼这件事本身已经不再那么执着,真正让他激动的是,自己的儿子竟然认识了这么一个有前途的副乡长,而且两人还是铁哥们儿,这绝对是天大的好事!
当晚,杨飞与沈海山父子一同赴宴,还特意邀请了侯春燕一同前来。毕竟,养鱼这事需要有人具体操刀,后期的沟通协调,都离不开侯春燕等人的支持。至于沈海山父子是否会单独出资,杨飞并不在意。他清楚,赚钱嘛,总得有人来打理。鱼塘规模越大,越需要有人帮衬,租用鱼塘也需要支付租金。从长远来看,沈海山父子的参与,反而能为十里八乡的村民们带来更多便利。更何况,沈浩是他的好兄弟,让兄弟多赚点钱,他并不介意。
沈海山办事效率极高,仅仅几天时间,便将鱼塘的筹备工作迅速推进。半个月后,两个村子的沙石地,已经堆积如山,宛如一座座小小的丘陵。这件事很快就在乡里传开了,尤其是三爻村和岗北村的村民们,更是按捺不住好奇,三三两两地跑来打探消息。当他们听说乡里已经谈好,要将这些黄沙和砂石卖出去时,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,难以置信。
起初,村民们听到说黄沙和砂石能卖钱,大多数人都是持怀疑态度的。毕竟,沙子石头这种看似普通的东西,怎么能换来真金白银呢?但眼前的景象却容不得他们不信,而且听说参与挖沙的人,每天还能拿到十五块钱的工钱。
一听说挖沙能赚钱,即便现在还没见到钱,但不少年轻力壮的村民也纷纷主动前来,希望能加入挖沙的队伍。杨飞指示侯春燕“来者不拒,挖得越快越好”,于是,参与挖沙的人越来越多。当然,村里的沙石资源并非取之不尽,但目前这个问题还不用过分担心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,村里的黄沙和砂石堆积得越来越多,硬生生堆成了二十座山。杨飞估摸着数量差不多了,便准备联系砂石厂进行洽谈。
然而,眼瞅着杨飞将这件事做得有声有色,李建平与侯正德两人却坐不住了。
“黄大发,我让你办的事,怎么到现在还没个动静?你到底在搞什么鬼?”李建平对着电话那头,语气带着明显的怒气。如果让杨飞真的将这些黄沙和砂石卖出去,那可就错失了巨大的商机,那些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!
黄启发连忙解释道:“老舅,我这不是找不到机会吗?这几天我都让人盯着他呢,可他前阵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休息,偶尔去上班,也总是在天黑前就回宿舍了,根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。”他顿了顿,有些无奈地补充道:“而且,这种事情,大白天的,总归不太方便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