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火光下的暗流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1898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13

“想你了!”杨飞那贼眉鼠眼的模样,带着一丝狡黠,声音也低沉了几分。

方婷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,嗔道:“你屁股不疼了,是吧?又在想什么坏事?”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嗔怪,却也掩不住其中的关切。

夜幕降临,九点钟时分,杨飞正舒适地斜倚在病床上,脸上洋溢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享受,仿佛这病床是他梦寐以求的温床。

“你真是太残忍了!”方婷望着他,语气中带着几分幽怨。

“此话怎讲?”杨飞故作不解地问道。

“你让我干瞪眼,什么都做不了!”方婷没好气地抱怨道,眼神里满是无奈。

杨飞一听,顿时语塞,尴尬地站在原地。他回想了一下,确实如此,自己这副样子,也难怪她会生气。

“等我好了,一定好好爱你,嘿嘿!”杨飞连忙承诺道,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。

住院不过三天,杨飞便被批准出院了。方婷自然是义不容辞地负责送他回家的。

得知杨飞受伤的消息,李玉琴心疼得不行,幸好有方婷在一旁陪伴,不然她非得急得团团转不可。这几天,杨飞还是安心养伤为妙。

与此同时,梁二狗子终究是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。在公安部门展开抓捕行动的第二天,他就被抓了个正着,藏匿在他姘头的家中。

他深知自己罪责难逃,索性便坦白了放火一事。黄启发事先已与他打过招呼,让他一旦被捕,就将所有罪责揽到自己身上,并声称是与高伟强有私人恩怨,故而放火烧了他的工厂,意图给对方一个教训。

黄启发还承诺,会动用关系为他找来律师,并提供法律援助。梁二狗子是个“几进宫”的老油条,思索片刻便欣然应允,并且对黄启发的话深信不疑。他哪里知道,自己这看似简单的“背锅”,背后隐藏的罪名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得多。

与此同时,纪委那边的调查似乎也陷入了僵局。他们仅仅是找了派出所的几名干警谈话,便将他们放了回来。毕竟,没有确凿的证据,纪委也不便贸然采取行动。调查工作一时之间,如同被一盆冷水浇灭的烈火,连一丝火星都难以寻觅。

唯一传来些许进展的,似乎只有消防大队那边。他们给出的理由是“调查不够用心”,因此只得出一份关于安全隐患的报告。

这个消息传到林晓筠耳中时,她冰冷的脸色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。她本就知晓安兴县情况复杂,却未曾料到,竟会复杂到如此地步。一场看似只是发生在安水乡的寻常火灾,背后却牵扯出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网,就连她也感到棘手不已。

“陶部长,您对此事怎么看?”办公室里,林晓筠不动声色地看向陶玉平,语气平静地问道。

陶玉平眉头紧锁,脸上带着几分犹豫,似乎在斟酌着词句。

“有什么想法,不妨直说,我想听听您的看法。”林晓筠进一步鼓励道。

陶玉平长叹一口气,缓缓开口:“林书记,这件事确实透着些邪门,但表面上看起来又似乎合情合理,所以……”

林晓筠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:“确实,不利于团结的话,开口总是有些为难。”

原本,林晓筠还在猜测这是否只是安水乡内部的问题,消防大队是否真的只是因为一时疏忽而错失了调查良机。然而,陶玉平含糊其辞的回应,却让她更加确信,事情的背后,比她最初想象的还要复杂得多。如果仅仅是安水乡内部的小打小闹,陶玉平断然不会如此闪烁其词,看来他也知晓其中盘根错节的关系。

“那么,对于张海峰和杨飞这两位同志,您怎么看?”林晓筠继续追问道。

陶玉平沉吟片刻,说道:“在这次事件中,安水乡的这两位干部表现得相当出色,他们英勇救人的事迹,足以让他们获得嘉奖。”

“张海峰同志在副科的位置上已经任职许久,是时候提拔一下了,我记得我们那里正好缺一位人大主任的职位。”

“至于杨飞同志,他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。他不仅能胜任经发办主任,还能代理安管工作,此次更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,英勇救人,是我们党的好干部。我建议提拔他为副科,接替张海峰副乡长的职位,我觉得这非常合适。”

这是陶玉平最真实的想法。此次事件中,单凭他们二人英勇救人的事迹,提拔他们就已经是名正言顺,无人会提出异议。如果连这样表现突出的好同志都得不到应有的提拔,那实在是太令人寒心了。

林晓筠沉吟片刻,说道:“这样吧,我们以县委的名义,给他们两人颁发一份嘉奖函。如此优秀的好干部,如果我们县委没有任何表示,那也说不过去。”

“林书记的想法果然周到。此次纵火事件,若非他们二人的奋不顾身,后果不堪设想。因此,无论是嘉奖还是提拔,都可谓是合情合理。”陶玉平立刻附和道。

“好,那这件事就先这么定了。回头我们再召开常委会,进行一次正式讨论。”林晓筠拍板决定道。

陶玉平犹豫了片刻,再次开口问道:“那关于之前那25名干部的提拔事宜……”

“组织部那边的考察情况如何?”林晓筠反问道。

“考察……倒也算不上太大的问题。”陶玉平回答得有些含糊。

“真的没问题?”林晓筠追问了一句。

这句话让陶玉平愣了一下,不知道该如何接话。

林晓筠淡淡地笑了笑,继续说道:“还是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。如果确实有充分的理由,拿到常委会上讨论,那也是没有问题的。”

“提拔干部,并非儿戏,不能说提拔就提拔。至少要看到他们有相应的能力才行。你们组织部也要多下基层,深入调查,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,然后再正式提名。陶部长,您说对吗?”

“我明白了,林书记。”陶玉平恭敬地回应道。

在这一点上,陶玉平自然不会与林晓筠唱反调。虽然丁正阳曾向他提起过此事,但在林晓筠态度坚决的情况下,此事想要顺利推进,难度极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