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 书记冷语拒查,孙芳芳提供线索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1591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13

张海峰闻言,摇了摇头:“不行,这件事情,李书记他是知道的,而且他有他的考量。作为一把手,乡里的经济发展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如果这两家企业真的出了问题,他也同样难辞其咎。他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,所以,他不会轻易同意的。”

听到张海峰的分析,杨飞稍感安心,应了一声:“行,那我做好准备……”

“好,就这样!”

次日一早,张海峰急匆匆地踏入了李建平的办公室。

“放屁!”党委书记办公室里,李建平直接将张海峰驳斥了回去,“就凭一个猜测,你就想去查人家?张海峰,你脑子是不是被驴踢了?”

“哦,你也知道这两家公司正在对外融资,要扩大生产。我们这个时候去插一脚,你知道会产生多恶劣的影响吗?这会影响他们扩建,耽误生产,这个责任谁来负?你说话能不能经过脑子,啊?”李建平劈头盖脸一顿怒骂。张海峰虽然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,但被这样当面指责,脸上也有些挂不住。然而,官大一级压死人,即使挂不住,又能如何?

“书记,如果……我是说如果,高伟强和周永联真的有问题,到时候书记您也会受到牵连的。只是做个审计工作,两家企业最多三五天就能完成,不会耽误太多时间。我们不能冒这个风险啊。”张海峰仍想争取一下。

然而,李建平根本不买账,回怼道:“我说的是影响,影响!你懂吗?就凭你一句话就想去查人家?”他话锋一转,语气变得更加尖锐:“哎,不是,张海峰,你跟人家高老板之间的事不是已经结束了吗?人家都给你摆过酒道,道过歉了,而且那件事本来就是误会,你还想整人家?想公报私仇?”

突然一顶“公报私仇”的大帽子扣下来,张海峰脸色愈发难看。他的确与高伟强之间有些过节,没想到李建平会在此时旧事重提。

“李书记,我没有公报私仇!如果这两家企业真有问题,到时候麻烦的将会是所有人!”说完,张海峰气冲冲地转身离去。他知道,李建平作为一把手,乡里并非他一人说了算,他得去说服其他人,否则一旦出事,他和杨飞这个“背锅侠”的身份就坐实了。

“哎,张海峰,你是什么态度……”待张海峰离开,李建平脸色骤然冷了下来,随即拨通了黄启发的电话。

找完李建平,张海峰又去拜访了党委副书记赵勇军。“你的怀疑是有理由的,不过,目前确实缺乏实质性的证据。李书记不同意也是正常的,你觉得呢?”赵勇军解释道。见赵勇军也这么说,张海峰也不再强求,点了点头便离开了。

杨飞这边一直在焦急地等待张海峰的消息,却不曾想张海峰竟亲自前来。他急忙迎上前去:“领导,怎么样?”

张海峰皱着眉头将情况一一道来,杨飞听后也犯起了难。“您的意思是,就算要查,也要等到他们完成融资之后?”

“对。不过李建平的话也有道理,如果处理不当,确实会对两家企业的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。”张海峰解释道。

杨飞沉吟片刻:“领导,您之前不是说李书记应该会同意的吗?他不可能不重视自己的政绩,出了事他也需要负责。”

张海峰点了点头:“确实是要负责。”

杨飞皱着眉问道:“领导,您对这两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了解过?”

张海峰摇了摇头:“经发办的工作之前是由李建平分管的,他担任党委书记后才交到我手里。我之前分管的都是计划生育、事务办这些零散事务。”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当然,我也听说过一些关于这两家企业的情况,有好有坏,所以也说不上来具体怎样。”

杨飞感到有些棘手,因为他也不确定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,苦于没有确凿的证据。若是有证据,事情就简单多了。他甚至想直接联系审计局,但又不认识那里的人,即使认识,也不可能仅凭他一句话就去调查。这事儿,确实难办。

“张乡长,杨主任,我……我知道一些情况,不知道有没有用。”此时,一旁的孙芳芳突然开口说道。

“哦?”张海峰急忙道:“你说!”

孙芳芳说道:“我母亲就在服装厂工作。这几天她正好跟我说起这件事,说厂子里要求员工必须入股,否则就不让她们继续上班了。”她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还有,从去年到现在,厂子的生意一直不太好,也清退了不少员工,工资也发得很低。我母亲有一次无意间听到周永联说什么‘贷款还不上’之类的话,所以她坚决不入股,明天就不去上班了。”

“我估计是这家厂子资金链出了问题,快要经营不下去了,所以周永联才想着卷钱跑路。不过他是不是真的要跑,我就不清楚了。”

杨飞与张海峰对视一眼,心中对他们的猜想更加笃定了几分。这事儿,十有八九是真的。可光靠猜测,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

杨飞若有所思地挑了挑眉毛,问道:“要不……我们去宣传一下?至少别让他们再忽悠方水乡的老百姓,让他们稀里糊涂地就把钱投进去了。”

“呃……”张海峰一时语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