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9章 猫耳胡同藏龙!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1825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08
贾伟杰轻蔑地瞥了白雯一眼,语气中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:“你这小子,怎么就开窍得这么晚?连李夜那小子都看出了端倪,你却还被蒙在鼓里。蓁蓁说得没错,如今猫耳胡同里住着的街坊们,哪一个不是自己人?”
白雯闻言,恍然大悟般捂住嘴巴,眼中闪烁着震惊:“啊?难道……难道猫耳胡同之所以瘸子、傻子特别多,是因为他们都是……”他一时语塞,心中涌起无数猜测。原本他只当这里是长安城最贫困的角落,聚集了最底层最凄苦的百姓,却没想到,这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秘密。“义父,您……您竟然敢在朝廷眼皮子底下招兵买马?”
白雯这番毫无遮拦的话语,如同一枚重磅炸弹,瞬间在院子里炸开。原本喧闹的气氛戛然而止,四周陷入一片死寂,落针可闻。
沉默了许久,贾伟杰的目光终于转向秦卿,语气也变得柔和了些:“蓁蓁,你自小便敬仰通义王夫妇,如今得知他们是你的亲生父母,心中是否觉得高兴?”
“开心。”秦卿几乎是脱口而出,毫不犹豫地回答。
贾伟杰显然对这个答案十分满意,他点了点头,继续说道:“既然你都知道了,那便与李夜断绝关系吧。李家的王朝,我们迟早是要推翻的。六扇门,你和小威明日起就不要再去上值了。”
“义父,此事万万不可……”白雯急忙出声反对。
“你敢违抗我的命令?”贾伟杰猛地拍打轮椅扶手,情绪激动,“事到如今,你竟然还放不下那李夜!我只问你一句话,你是要亲手为你父母报仇雪恨,还是要被儿女私情蒙蔽?”
秦卿的脸色霎时变得苍白,她紧咬着牙关,泪眼模糊地注视着贾伟杰,足足过了十几个呼吸,才缓缓垂下头,语气低沉:“舅舅,我不能。”
“混账东西!”贾伟杰气急败坏,完全忘记了自己身体的状况,他用双手撑着轮椅扶手,试图扑向秦卿。然而,他的双手刚刚离开扶手,身体便如同一袋沉重的沙袋,重重地摔倒在地。
“义父!”秦卿惊呼一声,立刻膝行上前想要搀扶他,却被贾伟杰一把推开。“你这泼妇!滚开!别碰我!我郑伟杰辛辛苦苦把你养大,你竟然为了儿女私情,不顾杀父之仇!滚!给我滚出去!我郑伟杰没有你这样的徒弟,更没有你这样的女儿!”
“义父……”秦卿被他推倒在地,豆大的泪珠滚落下来。“请您让蓁蓁把话说完。义父,我之所以不想报仇,并非因为我与李夜情投意合,而是我不愿看到战火重燃,生灵涂炭。义父您仔细想想,当年先帝何等昏庸,通义王旧部尚且无法推翻李家王朝,如今后唐江山已经稳固,百废待兴,我们仅凭猫耳胡同这些拖家带口的百姓,如何能够复仇?
义父啊,大唐自安史之乱以来,便逐渐走向衰败,皇室懦弱,朝堂腐败,最终受苦的,永远是那些贩夫走卒。百姓们好不容易盼到新帝登基,建立了后唐,生活得以安稳,再也不用忍受战乱之苦,我们怎能轻易打破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?义父您比蓁蓁更清楚,如今这位皇上,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。他虽然姓李,虽然多疑,但他爱民如子,勤于政务……”
“他,他,他……那你父母呢?”贾伟杰双眼通红,声音带着颤抖,“你父母的仇就这么算了?通义王府枉死的百余口人,谁来为他们沉冤昭雪?林家军那五万牺牲的将士,又由谁来替他们讨回公道?”
“我记得,我们都记得。义父,冤冤相报何时了?如果我的爹娘还在世,通义王府的那百余口人,还有林家军那五万铮铮铁骨的将士都在,他们会答应您如今的谋反吗?义父啊,这是谋反,是以卵击石,是拿无数百姓的性命作为垫脚石的不义之举!就算成功,我通义王府也会像剥王浅一样,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,成为大唐的罪人。百年之后,我又有什么颜面去见爹娘?”
“你……”
“舅舅。”秦卿紧紧握住贾伟杰的手,语气恳切,“我爹爹是真正的忠义之士,他麾下的将士,个个都是铁骨铮铮的好男儿。您真的要如此糟践他们吗?即便是他们已经离世,也要让他们在身后被后人唾骂,遗臭万年吗?”
“胡说!胡说!”贾伟杰睚眦欲裂,“何人敢唾骂通义王?只要我们这些旧部还在,谁敢让通义王府遗臭万年?谁敢?”
“历史敢。”秦卿任由泪水模糊了视线,声音却依旧坚定,“杏花村已经被屠村了!那些对通义王府忠心耿耿,在我爹爹英勇就义后,仍然不离不弃为他守灵的旧部,都被那些突厥恶狼残忍杀害了!即便现在我们还在,可百年之后呢?您难道不怕,届时我爹爹和他麾下将士们的尸骨,会被那些因谋反而受害的人挖出来鞭尸吗?
舅舅啊,人死如灯灭。您若是都不顾忌这些,难道也毫不怜惜我们猫耳胡同这些街坊邻居的性命吗?您想想狗蛋和二丫那些孩子,想想一直以来帮助我们、扶持我们度过艰难岁月的叔叔、伯伯、婶婶、大娘们,您真的忍心看着他们为了毫无价值的复仇,白白丢掉性命吗?真的能够做到,踩着他们的尸骨,去报仇雪恨吗?”
贾伟杰被她的话语彻底噎住。
秦卿说的没错,这些他并非没有考虑过。事实上,报仇之事之所以一拖再拖,最大的原因,便是“不忍”。这世上,没有人能比贾伟杰自己更清楚谋反的下场。比起后唐初建之时,如今的李家王朝,又哪有那么容易被推翻?他看着秦卿苍白却坚毅的脸庞,心中泛起阵阵酸楚。多年的谋划,似乎都在这一刻,被她一句句朴实而又充满智慧的话语,冲散了大半。他知道,蓁蓁终究是通义王的女儿,她的心中,自有她的坚持和道义。而这份道义,似乎比他这老混蛋的复仇之心,更为纯粹,也更令人动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