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6章 提亲风波起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1983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08

“李大人,您今日怎的有空到我这寒舍来了?”贾伟杰虽明知李夜来者不善,却还是按捺住心中的不悦,客气地询问。他本就对眼前这位面色斯文、眼含狡黠的李大人没有半分好感,对方不请自来,更是让他脸色沉了下去,语气也带上了几分疏离。“若是无事,还请李大人移步。”

李夜仿佛未察觉贾伟杰的冷淡,他笑吟吟地踱步进来,目光在屋内巡视一圈,最终落在贾伟杰身上。“自然是有事的,”他慢悠悠地开口,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戏谑,“我只是好奇,贾参军为何要动手鞭笞那大莽?”

“这是我贾某人的家事,与李大人何干?”贾伟杰冷冷地回道,他不想在这种场合与李夜多做纠缠,只想将他尽快打发走。

“贾参军的家事,便是我的事。”李夜笑得像一只狡黠的狐狸,他缓步走到贾伟杰身前,压低声音说道:“蓁蓁时常提起,说义父您身体抱恙,最是不宜动怒。您鞭笞大莽之事虽小,但若因此伤了身子,岂不就成了大事?”

“义父?”李夜口中的称谓让贾伟杰浑身一颤,那声“义父”不知是秦卿的转述,还是李夜故意为之,总之,听得他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。念及此处,贾伟杰强压下心中的怒火,他终究是个有身份的人,不想在青天白日之下被人看笑话。他转过头,对着门外喝令道:“白茗,你且出去,跪在门口好好反省,何时想明白了,再进来!”

待白茗如蒙大赦般退出去后,贾伟杰才黑着脸,转过身对着李夜拱手行礼:“李大人,我今日身体不适,不便待客,还请回吧。”说罢,他转身便要回屋。

就在贾伟杰即将掀开门帘的那一刻,李夜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:“贾参军,我今日,可是来向蓁蓁提亲的。”

……

贾伟杰转动轮椅的手猛地停住。他枯竭的记忆如同被春雨滋润的嫩芽,瞬间破土而出,顷刻间便化作了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。

他只觉得胸腔中涌上一股热血,令他气得头晕目眩,嘴里尝到了铁锈般的腥甜。他使出浑身力气,才堪堪转过身,死死地盯着李夜那张从容俊逸的脸,一字一句地问道:“李大人方才所言何意?我耳朵不太好,未曾听清,还请李大人再重复一遍。”

李夜并未急于回答,只是静静地与他对视。约莫十几息后,他方开口,语调平缓:“义父,您没有听错。我今日前来,正是专程来向蓁蓁提亲的。”

“谁是你义父?”贾伟杰胸腔里压抑不住的怒火瞬间爆发,他手腕一抖,一条软鞭如同活过来的灵蛇,直直地向李夜袭去。“你给我滚出去!我贾伟杰的女儿,宁可终身不嫁,也绝不可能嫁给你!”

李夜却不躲不闪,他坦然地受了这一鞭。直到第二鞭带着凌厉之势再度袭来,他才不慌不忙地迎上去,接住了鞭梢。他寸步不让地与贾伟杰对峙,目光坚定:“皇上今日金口玉言,已将蓁蓁许配与我为妻。此事,义父说了,说了不算。”

贾伟杰的身子猛地一僵,喉间一股腥甜涌上,他“噗”地一声,吐出一口鲜血。与李夜相搏的那股气,也随之散尽。

李夜见他捂着胸口不住地咳嗽,那模样如同被抽去了筋骨的干尸,顷刻间衰老了十几岁,心中涌起一丝不忍。他缓步上前,欲上前为他拍背。

然,他的手掌还未触碰到贾伟杰,便被贾伟杰恼羞成怒地挥开了。“休要碰我!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!我绝不会同意!就算皇上赐婚,我也绝不会让蓁蓁嫁给你!李夜,你死了这条心吧!我就算拼上这条性命,也要请皇上收回成命,绝不让蓁蓁……”

“为何?”李夜突然打断了他,语气中带着探究。“大莽与凌少主情投意合,您以身份不匹配为由棒打鸳鸯。如今皇上都愿意成全我和蓁蓁,您却依旧选择棒打鸳鸯。贾参军,您究竟是反对蓁蓁嫁给我,还是反对她嫁给李家的男儿?”

“我……”贾伟杰被这一句话问得噎住,一时语塞。

李夜足足等了一炷香的功夫,见贾伟杰依旧没有回答,他无奈地一声长叹,在旁的石墩上坐下:“贾参军,我给你讲个故事吧。”他目光悠远,仿佛陷入了回忆。“据说,十六年前,通义王负气离京。当时通义王妃料定大难临头,便让贴身婢女带着刚满周岁的小县主,以及信物,去投奔荥阳郑家。”李夜话音一顿,从怀中缓缓摸出那枚赠予秦卿的银梳,轻轻地放在石桌上。“只可惜,苍天无眼,那婢女走到半路,竟染上了瘟疫,一命呜呼了。于是,那牙牙学语的小县主,便就此下落不明了。”他抬起眼,目光锐利地盯着贾伟杰:“贾参军,哦不,郑少卿,您说,我这故事,讲得好听吗?”

“啊!”贾伟杰倒抽一口凉气。即使重活一世,他也未曾预料到,自己和秦卿的身世,竟早已被李夜查得一清二楚。更令他震惊的是,李夜竟然在知晓一切的情况下,还执意要娶秦卿,甚至有胆量请明德帝赐婚,并且大白日里就跑到猫耳胡同来逼迫他。

正如李夜所说,这世上根本不存在什么贾伟杰。他原本是前朝赫赫有名的大理寺少卿,郑伟杰。

算起来,郑伟杰应当称呼通义王妃一声堂姐。而“郑伟杰”这个名字,在大唐王朝或许鲜为人知,但在前朝,提起洛阳神探郑义昌,却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

当年,通义王深受先帝恩宠,荥阳郑氏也因此一时风光无限,一度成为五姓七家中势力最盛的家族。族中子弟纷纷入仕,郑伟杰便是其中之一。然而,与旁人不同的是,郑伟杰从不依仗家族的庇护,更不喜打着堂姐夫通义王的名号在外招摇撞闾。因此,外界鲜少有人知晓他与通义王之间的亲戚关系。他在大理寺任职期间,更是兢兢业业,不急不躁,凭借其缜密的思维和过人的洞察力,屡破奇案,一路晋升为大理寺少卿。

然而,世事难料,人无千日好,花无百日红。伴君如伴虎,即使是八面玲珑的圆滑之辈,也难保圣宠不衰。更何况是嫉恶如仇、眼里不容沙子的通义王?荥阳郑氏作为百年世家,根深蒂固,圆滑通透。在通义王盛宠之时,他们狐假虎威。待通义王第一次逆龙鳞,苦苦向先帝进谏时,郑氏家族便嗅到了风向不对,早早命家族子弟迅速退出朝堂,返回老家汴州避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