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4章 圣心难测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1752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08
“他才二十岁啊!”高臣良看着眼前这个总是一副老成持重的侄儿,心中不禁感慨万千。李夜,这个名字在大唐朝野早已是响当当的青年才俊,可在他眼中,却总像是被岁月浸染过的老人,少了些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。就连当今圣上明德帝,也常常觉得这侄儿“老气横秋”,仿佛与自己平辈,丝毫没有晚辈应有的生动。
然而,近几个月来,李夜的变化如同脱胎换骨。今日,他竟然在养心殿前,以一种孩童般的姿态趴在石狮子上酣睡,这在过去是断然不敢想象的。虽然身形略显清瘦,但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,却如同阳光般耀眼。明德帝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侄儿,心中五味杂陈。那个曾经喜怒不形于色的孩子,竟然也学会了跟他开玩笑,口中那久违的“小叔叔”,恐怕已是十几年未曾听闻了。
高臣良将明德帝的每一个细微表情都捕捉在心。他敏锐地察觉到,明德帝眼神中的锐利正在逐渐缓和。他知道,机会来了。于是,他趁势进言:“皇上,李大人沉稳持重固然是好事,但却失了几分天伦之乐。您看,李大人与同龄的年轻才俊站在一起,哪里像个兄弟?倒更像是一位长辈,这实在令人扼腕。毕竟,二十岁的人生,尚且年轻,未来还有无限可能。再者,李大人不过是您的侄儿,并非皇子,他又何须背负那么多斗志与野心呢?”
这最后一句,高臣良几乎是咬着牙说出口的。他深知,后宫不得干政,外戚不得干政,即便是从小被皇上亲自抚养长大的侄儿,也不敢轻易揣测圣意,更何况是他一个区区太监?前朝宦官当权的乱象,早已给大唐留下了惨痛的教训。皇上对太监的忌讳,朝臣对太监的痛恨,他高臣良又怎会不知?
可是,骑虎难下,事已至此,与其让皇上继续在岔路口犹豫不决,不如施以釜底抽薪之计,将他逼向那唯一的“康庄大道”。至于最终的后果,便只能听天由命了。
果然,明德帝陷入了长久的沉默,足足过了半炷香的工夫,他才缓缓开口,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怒意:“高臣良,你僭越了。”
“啊……”高臣良心中一紧,随即“扑通”一声跪倒在地,“老奴该死,请皇上责罚。”
“罢了,”明德帝突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语气也随之缓和,“今日天气甚好。朕念你是初犯,不予追究。若有下次,你无需再向朕请罪,直接……自裁便是!”说完,他不再看高臣良一眼,转身便向着花丛深处踱去。
高臣良跪在地上,呆愣了十几息,才回过神来,暗道自己侥幸躲过一劫。他抹了一把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珠,心中默念:“李大人,老奴欠您的人情,今日总算还清了。您和秦捕头,往后可要好自为之,自求多福啊!”嘀咕完毕,他赶紧爬起身,三步并作两步,快步追向明德帝的背影。
时值午膳,白茗却匆匆离开了京兆府衙,疾步赶往猫耳胡同。他的怀中紧紧揣着一只荷包,里面装着一缕染血的断发,那发丝上还依稀带着凌清影特有的、令人心动的体香。
曾几何时,这股香气是他魂牵梦绕、欲罢不能的致命诱惑,可此刻,断发上那若有若无的血腥之气,却像毒雾一般侵蚀着他的呼吸,让他痛得几欲窒息。
京兆府衙与六扇门不同,素来不喜与江湖三教九流打交道。任何江湖人士若敢擅闯,不论何故,一律先关进大牢,狠狠赏上一顿板子。凌清影虽然行走江湖,却向来低调行事,她深知府衙的规矩,也体谅白茗捕头的身份。平日里,她若有书信往来,总会寻个小乞丐候在府衙门口,等白茗下值时将信件交给他。然而今日,她却派来了一队“娘子军”送信,将府衙门口搅得一片混乱。
白茗接到消息,心中陡然生出一阵恐慌。凌清影性情虽豪爽,心思却细腻入微,从不给他惹麻烦。倘若不是万分紧急之事,又怎会派“娘子军”这般行事,硬闯京兆府衙?
果不其然,将这群“娘子军”带到无人之处仔细询问后,白茗才得知了事情的全部原委。
去年,李夜从秦卿那里得知白茗与凌清影情投意合,便有意成人之美,曾亲笔致信凌清影的父亲凌振天,为二人说媒。凌振天本就希望与朝廷命官交好,又感念李夜的救命之恩,对白茗家贫之事并未在意,爽快地应下了这门亲事,只等着白茗八抬大轿来迎娶他的女儿。
岂料,大半年过去,白茗非但没有来下聘,反而收到了一封白茗的义父贾伟杰的亲笔书信。信中,贾伟杰毫不讳言地指责凌清影身份低贱,不配嫁给白茗为妻为妾,甚至劝凌振天好好管教女儿,莫让她再抱有“癞蛤蟆想吃天鹅肉”的妄想,继续纠缠白茗。
凌振天虽是赫赫有名的武林盟主,家财万贯,却终究是草莽出身。如何能承受如此奇耻大辱?他当即召回了在外追剿突厥狼的凌清影,并逼迫她嫁给自己的一名属下。
凌清影与白茗情投意合,又怎会答应这荒唐的婚事?父女俩因此大吵一架,盛怒之下的凌振天将她软禁在了府邸地牢之中。
白茗听闻此事,心急如焚,当即就要随“娘子军”一同前往江南营救凌清影。然而,“娘子军”却阻止了他,并说道:“白捕头,我们凌少主性情刚烈,虽数番逃跑被捉回,被打得皮开肉绽,却始终不言放弃。半月前,少主终于成功逃脱,带着我们日夜兼程赶来长安,就是想问您一句话,您且如实回答,可会信守承诺、不改初心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