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章 天子圣旨,龙颜的怒火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1545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08

与平素不同,今晚京兆府大门口灯火通明,人来人往,但空气中,却透着股压抑和凝重。迈进正厅,秦卿吃了一惊。入目处密密麻麻都是人,单看衣着、队形,便瞧得出,集合的尚不止京兆府衙役,还包括六扇门和大理寺的人。到底什么案子,居然搞这么大阵势?

她随手将头发束成马尾,和白茗悄悄摸到贾伟杰身侧。正待发问,京兆尹大人出来亲自点卯了。同出来的,还有另外两人。这两人秦卿都认得,走在京兆尹前面,剑眉星目、风姿卓绝的年轻人,正是新上任不久的千牛卫中郎将、刑部左侍郎李夜李大人。紧随京兆尹身后的,同样是名青年,年纪与李夜相仿,气质却与李夜大相径庭。他看上去很温和,即便板着脸蹙着眉,身上依旧带着股书卷气,用温润如月来形容再恰当不过。此人,乃大理寺少卿顾淑。

秦卿以为,如果将李夜看做屹立于悬崖峭壁上,怒迎腥风血雨的一棵苍松,那么顾淑,则是山脚下逍遥自在、温吞如水的一株嫩草。若李夜是展翅翱翔、搏击长空的雄鹰,顾淑则是矮檐下安于现状的家雀。这二人无论从外貌还是气质,都与她心目中义父那等雷厉风行、不拘小节的神探、神断极不相符。

然,真的按照外貌气质来评判李夜和顾淑的断案能力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因为秦卿有幸与两位大人都做过下手,颇了解他们的破案风格。李夜敏锐霸气、深藏不露,顾淑心思缜密、目光老辣,两人一刚一柔,恰成互补之势。只是,自武周宰相狄怀英任职过大理寺丞之后,大理寺便秉承其不畏权贵、刚正不阿的做派,久而久之,早已在朝中形成一股清流,甚是瞧不起三教九流、鱼龙混杂的六扇门。而李夜和顾淑分别作为六扇门和大理寺的代表人物,即便威名在外,也从不联手查案。

便是前阵子宫中闹鬼,三法司诸位大人全体出动,连大理寺寺卿都亲自出马了,顾淑却仍寻了由头避开。怎地今晚,他却和李夜双双跑到京兆府来了?秦卿心中兀自狐疑,京兆尹大人已开始通报案情了。五日前,户部尚书张俊德在归乡省亲途中突然失踪,常州府衙接到报案后,在方圆五十里内进行大规模搜寻。然,找了三天,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,张尚书仿佛人间蒸发,寻不到半点踪迹。

此次张尚书归乡省亲乃奉皇命,这人还没到家就失踪了,先一步抵达的尚书夫人自然不依,带着张氏族人大闹常州府衙,还亲自给天子飞鸽传书,道常州境内匪盗猖獗,竟敢打劫绑票朝廷三品大员,恳请天子剿杀,并问责常州府衙。天子接到消息后盛怒不已,特授千牛卫中郎将、刑部左侍郎李夜便宜行事之权,于五日内找到张尚书,同时缉拿凶手。李大人深夜造访京兆府,专门点兵点将来了。

秦卿听得瞠目结舌。皇帝老儿气糊涂了吧?从长安到常州,乘船走大运河水路,需足足一个月,那张尚书当初敲锣打鼓高调离开长安城,都是一个半月前的事情了。眼下人在姑苏一带失踪,却从长安调人过去查案,还限令五日内破案,圣上当李夜肋下长着翅膀,能如鸽子那般直接飞过去吗?显然,能想到这个的,并非秦卿一人。

京兆尹宣布完毕后,直接随李夜和顾淑去内室密谈,正厅里却炸开了锅。“五日?便是幻化成鱼,也游不到常州吧?”“我可听说,姑苏一带虽富庶,却多有毒蛇猛兽,许多荒郊野外都有瘴气,咱们这些北人去了,还不得将性命丢在那里?”“我也听说姑苏人排外,张尚书数十年未归,指不定此番便是被匪盗当做外乡人掳走了。”“只是掳走索要赎金还好,若是毫无目的的杀人,那咱们从长安赶过去有甚用?给张尚书收尸恐怕都晚了。”

秦卿听着这些议论,终是没忍住:“义父,圣上难道不知常州所在吗?怎会下这样荒唐的旨意?”“荒唐?”贾伟杰睨她一眼,“那不是有飞鸽传书吗?五天时间,便是只行将就木的老鸽子,也该飞到了。”秦卿先是一愣,继而恍然大悟。大唐定都长安,乃是因为长安地理位置特殊,不但能游刃有余应付国内局势,还可有效钳制北方突厥作乱。后唐建立伊始,局面复杂程度不亚于前唐初建时期,尤其距离甚远的两广、姑苏等地,朝廷经常鞭长莫及。可再鞭长莫及,皇权不可抗,明德帝得立威。

想户部尚书乃堂堂朝廷三品大员,掌管着全国的银钱大权,就这般莫名其妙说失踪就失踪,常州府衙显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那飞鸽传书本就是姑苏等地流传至长安的,再由飞鸽将五日破案的旨意送回去,显示的乃是天家威严,以及圣上对常州府衙的不满。因此,与其说这道圣旨是明德帝下给李夜的,倒不如说,是专门下给常州府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