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3章 国师归来,帝崩萧家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1860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06

回京的风,卷起了满城风雨。萧义竹,这位曾名震天下、能掐会算的神算大小姐,以国师之尊,再次出现在大魏的宫阙之中。

“先皇在世时,天下太平,倘若陛下于先皇时期为帝,大魏一定会更加繁盛,所以在臣心里,您乃是明君。” 萧义竹站在乾和帝的御案前,目光坦然,吐露心声。

乾和帝,这位性格复杂的天子,心中总有着诸多不为人知的别扭。他小心眼,爱记仇,对萧义竹的父亲更是积怨已久,视其为“混球”。每当不悦,便会暗中给萧义竹设置些小障碍,企图让她不痛快。他严厉刻薄,常指着臣子的鼻子叱责,一副睚眦必报的模样。

然而,这位皇帝的优点同样不容忽视。他极易被说服,尤其在乎身后名,好胜心强。一旦有真正利民的策略,他定会排除万难,力推到底。他深谙臣子之道,对萧义竹这位屡屡在民间为女子争取名分的国师,更是护短。虽然嘴上责怪她多管闲事,但每次给出的交代,却总是滴水不漏,让萧义竹满意。

“有国师这话,朕底气就足了。” 乾和帝龙颜大悦,他的内心也渴望得到肯定。“朕听闻你能辨阴阳,若真归天,你是不是还能看见朕?”

萧义竹心中暗自腹诽,面上却是不敢有丝毫僭越。她立即躬身回应:“陛下想多了,您乃天子,身有龙气护佑。我虽有异术,也只是凡人,怎敢妄议陛下英灵?”

事实上,对于皇帝的灵魂,她自然能看见,只是绝不敢承认。帝王在九泉之下,皆有详尽的记载,她可不敢招惹。乾和帝并非昏君,反而是一位勤勉尽职的帝王,功德深厚,萧义竹自然会为他让路,避免不必要的麻烦。

萧义竹一番话,让乾和帝心中的不安消散了大半。一位帝王,死后被臣子盯视,终究是件令人尴尬之事。他稍作歇息,又召见了儿孙,对他们一一交代嘱咐。

次日,乾和帝驾崩。

在这举国哀悼的日子里,哭得最惨的,反倒是二王爷。原因无他,他的母亲管嫔,也随乾和帝一同去了。这些年,管嫔鲜少愿意见这个儿子,直到临终前,才派人送去一碗粥,象征着她对儿子的原谅与不舍。一日之间,二王爷痛失双亲,悲恸欲绝,在众人面前崩溃大哭,认错求饶,其惨状令人闻之伤心,见之落泪。

新帝元尧顺利登基,改年号为“弘昌”。罗芝芸被册封为皇后,其嫡长子被立为太子。而萧义竹,依旧稳坐国师之位,受人敬仰。

弘昌五年,战火再燃。萧震归率领大魏军队出征北庭,他以身作饵,巧妙设下陷阱,坑杀北庭数万将士。萧为趁势追击,一路杀入北庭王庭,大获全胜,为大魏赢得了赫赫战功。

然而,同年,萧伍煜病亡。

萧家父子三人,离家征战已有十二载。这一次,萧为带着父亲和二弟的棺木,踏上了归途。

家门前,萧伍元双目通红,早已在此等候。看着父亲的棺椁,他心中悲伤,而当他看到二哥萧伍煜的棺材时,这份悲伤愈发浓烈。再抬眼看向大哥萧为,岁月的风霜已在他脸上刻下痕迹,周身弥漫着一股凌厉的杀伐之气。

萧为见到萧义竹和萧伍元,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。他的声音低沉,却听不出太多伤感:“一转眼,三弟都长大了。这些年家里,多亏你了。”

他接着说道:“说来也巧,当年小妹你离家也是十二载,如今一转眼,又是十二载。虽然物是人非,也不必太过伤怀。父亲和二弟过世前,都有交代,并无半点怨念和不舍。”

萧为此刻的表现,显得并不太上心,仿佛早已消化了悲伤。他知道,北庭的这场战争耗费太久,二弟萧伍煜的身体,十年前便已是风雨飘摇,苟延残喘。然而,他硬是凭借着一股执念,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,支撑到亲眼看到北庭被灭的那一刻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他为二弟感到开心。

“就像小妹从前说过的,人终有一死,我不能强求二弟长命百岁。” 萧为继续解释道,“二弟在北庭人心中,也是闻风丧胆的存在,这些年他出了不少计谋。他觉得自己活不长了,所以最后一次,本打算用自己作为诱饵。不过父亲却觉得,自己的身份更合适。”

“父亲说,当年那些事,母亲有错,他便也有错,是他充耳不闻,是他太过纵容,才害得家中如此。若非你回来,揭开真相,让他清醒过来,如今萧家的人,就算死完了,也不让人觉得有半点可惜。”

“所以二弟所做的一切,本该是他来做才对。此番二弟不能活着回京,父亲不愿他独留北境,便愿以自己为代价,换北庭再无可战之力。他虽死,却值得。你们莫要不舍。至于这尸骨……二弟说了,他死后,要葬入万骨坡。还有……他本想着,死后做个神仙翁,仗着你的关系,做人做鬼都吃不了亏。但他还欠了母亲一条命,他想还了。对他来说,这便是体面,望你莫要拒绝。”

萧伍元听着,却难以接受,眼泪止不住地流淌。

萧义竹听完,却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,没有表示异议。

二哥出征之前,她便已隐约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。萧伍煜那人,脾气比她还要执拗,一旦认定了要做的事情,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。他的身体,若是在家里好好休养,再请名医精心调理,或许还能再活十年。然而,人各有志,他若甘心困在家中,守着空荡荡的屋子,那便也不是他萧伍煜了。

对萧义竹而言,世人终有一死,但关键在于“如何”死去。就如同乾和帝,他虽为九五之尊,死时却并无太多依恋不舍。因为他活着的时候,付出了许多努力,实现了他一生所求,所以死得并不痛苦。

再比如她的父亲,年纪也不算小了。早年间被困在京城,一把年纪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能。从前,人们都说他是个贪生怕死之辈,丝毫没有祖辈的威风。可是现在……他威风凛凛,京中再无一人比他更显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