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郡主回京,旧宅风波起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2196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6:05

骄阳似火,京城却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静谧,仿佛在屏息以待。那一日,注定是要让整个京城为之侧目的。关于那位“咸鱼郡主”回京的消息,早已如潮水般涌动,而此刻,更像是静待一声惊雷,炸开这平淡无奇的午后。

“他们,这是要等到天黑的吧?”

空气中飘荡着一丝慵懒的疑问,带着些许不羁的调侃。事实证明,有些人的等待,确实比落日还要执着。眼瞧着金乌西坠,残阳如血,远方才姗姗来迟地出现一个纤细的身影。

虞冷蕴,这位以“咸鱼”闻名的郡主,悠然踱步,裙摆在晚风中轻拂。她迈着不疾不徐的步伐,径直走向那座承载了厚重历史的宅邸。大堂内,早已经是宾客盈门,连一向讲究体面的国公爷也赫然在列。看到众人翘首以盼,脸上写满了焦急,虞冷蕴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,缓缓落座,舒服地倚靠在雕花椅背上,姿态慵懒而从容。

她静静地等待着茶水奉上,轻啜一口,醇厚的茶香在口中弥漫开来,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。

“郡主。” 郑大老爷的声音略带一丝急促。他望着虞冷蕴那副悠然自得的神情,平日里的“咸鱼”作风此刻更是被放大,不禁眉头微蹙。分明是说要来算账,却睡到日头偏西才肯现身,而且一来,只顾着享用茶水,这般姿态,未免也太……

难道,郡主是看出了他们急于搬离的心思,故意以此来拖延,甚至羞辱?想到此,郑大老爷的心绪愈发复杂。今晨的朝堂上,国公府已经颜面尽失,回程的路上,更是免不了百姓的窃窃私语和指指点点。这一切,难道就是郡主想要的结果吗?

罢了。这位郡主,终究是这宅子的主人。而他们,又没有十足的底气,去与她抗衡,更何况,是甩脸色。

“郡主,昨夜属下派人传话,说是让您稍作等候,不知郡主今日前来,有何吩咐?” 郑大老爷适时开口,话语里带着几分试探,但很快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:“这个宅子,是我们之前误会了戚老爷子的意思。既然郡主现在拿着地契前来,我们自然是应当搬走的。郡主若是觉得我等失礼,需要赔罪,还请郡主开口,说出您的要求。国公府能做到的,定会尽力满足郡主。”

“就是!郡主,您看,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。” 郑二夫人见状,也赶紧上前,手中递上一个金灿灿的盒子。她瞧着虞冷蕴那有些意外的神色,忙不迭地解释道:“这里面都是钱,都是银票!您放心,价钱好商量!”

虞冷蕴狐疑地接过盒子,打开一看,里面果然塞满了厚厚的银票,粗略一数,少说也有个几万两。她不禁挑了挑眉,这位郑二夫人倒是出手阔绰。只是,她似乎并未说过要他们的钱财吧?不过,有钱收,自然是再好不过。

“那个,郡主......” 郑二夫人见虞冷蕴露出了笑意,心中顿时轻松了不少。果然如她所料,郡主是冲着钱财来的。这可真是再好不过了,因为对她而言,钱财是最不缺的东西。能够用钱解决的事情,简直是太美好了。

“戚家和我们老夫人素来交好,当年戚家愿意收留我们,我们是十分感激的。” 郑二夫人忙不迭地献上好话,只盼着郡主能早日让他们离开:“只是,我们未能及时搬走,确实是怠慢了。但这些年,我们除了居住,对这个宅子,真的是什么都没动过。”

她的话语顿了顿,似乎想起了什么,又赶紧补充了一句,但语气却有些心虚。而那句“什么都没动过”,唯独漏掉了主院那被撬了几十年的锁。想必,这点小小的“疏忽”,郡主也早已知晓。

郑二夫人不敢再多言,转而看向虞冷蕴,小心翼翼地试探道:“要不……就当我们是租赁的?如此漂亮的宅子,按照京城的市价,我给郡主的这个盒子里的钱,想必也够了。若是郡主觉得不够,钱嘛,咱们都可以再商量。” 她家世代经商,更是京城的首富,钱财方面,郡主尽管开口,她都能满足。

虞冷蕴看着那沉甸甸的钱盒,轻轻挑了挑眉。她又瞥了一眼一旁脸色晦暗不明的国公爷,他虽然一言不发,但偶尔传来的几声咳嗽,还是暴露了他身体的不适。想必,昨日被御史中丞一番痛斥,确实让他元气大伤。

眼前这国公府的人,似乎都急切地希望她能收下这笔钱。既然他们如此“诚心诚意”,虞冷蕴也乐得顺水推舟。看到他们脸上明显松了一口气的表情,虞冷蕴从宽大的衣袖里,缓缓取出一封信。

她将信递给了国公爷,见他老人家迟疑地接过去,脸上神色复杂。当国公爷认出信封上的字迹时,虞冷蕴轻声说道:“这是当年我外曾祖父,想寄给郑老爷子的信。奈何,未能及时送达。不过,本郡主觉得,你们还是有必要看一看。”

“这……” 国公爷颤抖着手,打开了信封。他虽然未曾见过戚老爷子本人,但从小耳濡目染,父亲的书房里,随处可见戚老爷子的书画作品,他自然也认得那熟悉的笔锋。

他犹豫再三,还是将信展开。信中的内容,仿佛带着无形的力量,迅速攫住了他的目光,让他久久无法回神,脸色也随之变得苍白。

“父亲?” 郑大老爷见父亲的神色异常,忍不住开口询问。他担心这信中内容,会不会是戚老爷子在责骂他们,要知道,戚家的笔墨功夫何其了得,若是字字诛心,那该是何等的羞辱,才能让父亲如此失态?

“老夫……” 国公爷的声音干涩,一时竟不知道该露出什么样的神情。这信,他是认识的。父亲和他,都对戚家的藏书阁念念不忘了几十年,谁曾想,这原本是属于他们的东西,竟然是以这种方式,才得以有机会一窥究竟。

这些年来,他们到底算什么?

怪不得,戚家从未主动来找他们算账。在戚家的眼中,他们,恐怕早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。

郑家,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商贾之家。当年,父亲因为经商失败,败光了家产。然而,正是因为得到了戚老爷子的帮助,让他得以饱读戚家珍藏的诗书,郑家也因此从一个普通的商贾,一跃成为先皇器重的勋贵世家。郑家能够在朝堂立足,很大程度上,是凭借了戚家的治国良策。

父亲凭借戚家的培养,才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,然而到了他们这一代,却始终难以企及。商贾的出身,终究是无法与那些底蕴深厚的世家大族相比。而戚家的书籍,却能够培育出代代名臣。这也正是父亲为何对戚家的藏书阁如此执着,宁愿赖着不走,还费尽心思撬开了锁。

国公爷自嘲地笑了笑,他看向虞冷蕴,心中明白,郡主拿出这封信,并非是为了羞辱他们。毕竟,要羞辱,也得有脸才行。而他们,如果还有脸,又怎会如此赖着不走,甚至撬人家的锁?

只是,郡主将这封信拿出来,总不至于,是打算将这些珍贵的藏书,再次赠予他们吧?

“不知,郡主到底想要什么?”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,也带着一丝绝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