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2章:钱景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1783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1:21

“有了这份进项,即便有人一年到头啥也不干,也能保证一家老小,粗茶淡饭勉强糊口。”张靖站在村头的老槐树下,清了清嗓子,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村民,语气带着一丝鼓动。

“可要是想把日子过好,那就得勤快起来,撸起袖子加油干!”他话锋一转,声音也高亢了几分,“这活儿,我敢跟大家伙儿拍着胸脯保证,只要你一个月踏踏实实地干,收入保准能到三十块钱左右!”

人群中传来一阵低低的议论声,三十块钱,这在靠天吃饭的农村,可不是一笔小数目。

张靖满意地看着众人的反应,继续说道:“最后,还有一项,那就是咱们村里的分红!村里要是赚了钱,就给大家伙儿分红,因为咱们村是集体的,以后办企业,那也是集体的!”

“就算收成不好的年份,我估摸着,一年也能分到五十块钱左右,至于多了,我就不多说了,我说能分一万块,那也是空口无凭,咱们就按最低的来算。”

“这么算下来,咱们每个人,就算啥也不干,一年也能落个一百来块钱,一个月也有十块钱进账!”

“要是再勤快点,一个月就能挣到四十块钱左右!”

这话一出,人群顿时沸腾了,原本有些散漫的村民,一下子来了精神。

毕竟,啥也不干,一年也能白拿一百块,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!

“那为啥不干活也有钱拿啊?”一个黝黑汉子,挤出人群,挠着头问道。

“就是啊!我们这些辛辛苦苦干活的,也没多拿多少啊!”另一个中年妇女,也跟着附和道。

“那老头老太太也有钱拿吗?”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,颤巍巍地问道。

“刚出生的娃娃,有没有份儿?”一个年轻媳妇,抱着孩子,好奇地问道。

张靖早就料到大家会有这些疑问,他微微一笑,不慌不忙地解释道:“不干活也有钱拿,那是因为土地是咱老百姓的,是大家的!企业也是大家的!所以,不管你干不干活,都有一份!”

“老人有钱,但小孩得从三岁开始,才能开始领钱。”

“也就是说,只要咱们这个模式一直运行下去,从三岁开始,每年都能分到钱,一直到去世!”

“除此之外,我刚才还提到了集体企业的事儿。”

“按照咱们的计划,这个集体企业,因为要占用村集体的土地,所以村集体占股百分之十!”

“这百分之十,是属于咱们所有人的,是大家的!”

“那剩下的百分之九十,又该怎么处理呢?”张靖顿了顿,目光灼灼地看着众人,“大家集资!”

“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咱们一起把这个企业给建设起来!”

“出力的人,就按照你干了多少活,折算成钱,当做你的入股!”

“出钱的人,就直接入股!”

“入股多的人,以后赚钱了,自然就能分得多!”

“入股少的人,以后分到的钱,自然也就少!”

“大家伙儿,都明白了吗?”

听到要投钱,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,不少人的脸上,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。

“那要是亏了呢?”一个声音弱弱地问道,道出了大家的心声。

张靖早有准备,他笑了笑,开始给大家伙儿描绘美好的未来,保证不会亏本。

在他的卖力吹嘘下,村民们渐渐接受了这个提议。

正值寒冬腊月,田地里也没啥农活可干,张靖索性连续开了好几天的会议,把试验村的发展模式,给大家彻彻底底地解释了一遍,最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戴。

与此同时,化肥厂的赵山厚,接到了市里打来的电话,得知农协要对付张靖,便开始暗中与张靖作对。

张靖懒得搭理他,一心扑在研究所里,希望能尽快做出一些成果来。

曹洪峰见张靖真的做出了成果,立刻表示大力支持。

赵山厚有农协撑腰,直接跟曹洪峰叫板,两人之间的关系,也变得剑拔弩张。

试验村在这段时间里,也算是正式建立了起来,但因为是冬天,啥也干不了,只能等来年开春再说了。

期刊也遇到了麻烦,原本期刊打算收费发行,可所有的单位,都害怕得罪农协,而且也觉得农协的期刊可能会更好,所以谁也不敢出钱。

张靖急忙赶到市里,跟大家商议过后,决定将期刊免费发行十期,给所有农业单位都邮寄一份过去。

而且,不止是哈市,就连整个龙江省的农业研究单位,都免费赠送一份。

不得不说,农业科学期刊的论文质量确实很高,但农协的期刊,也并不差。

第一期,双方可谓是势均力敌,难分伯仲。

过完年,农业科学第二期,继续保持着高水准,农协的期刊却出了问题,有个成果,被张靖一眼就看出了猫腻。

第三期,农业科学的期刊,已经得到了几乎所有农业研究单位的好评,而农协的期刊,因为内部原因,还是存在着一些小问题。

与此同时,试验村也开始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,张靖开始筹备建立集体工厂,他自己入股百分之十,赵海清拿出了所有的家当,入股百分之五,村集体占股百分之十,剩余的百分之七十五,则由村里人集体投资。

随着期刊期数越来越多,农协那边的问题也越来越大,而张靖的农业科学,却一直保持着高水准,甚至走出了龙江省,在周围的省份,也得到了高度好评。

其他的专家,按照张靖给出的指导意见,也相继取得了不少成果。

又过了一年,张靖接触到了国外的商人,开始对接海外市场,将试验村的产品,销售到了棒子国和樱花国。

同时,高产量的各种新品种种子,也相继面世,带领着全国的农业,走向了世界的前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