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0章:刊名风波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2462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1:21

沈国强应声后便匆匆离去。

沈雯雯端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走了过来,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,“吃点水果吧,都是新鲜的。”

张靖接过一块苹果,咬了一口,清甜的汁水在口中蔓延。他放下水果,眉头却微微皱起,“期刊的事情总算是定下来了,以后你也能少操些心,不用再为我的事情奔波了。”

他走到椅子旁坐下,叹了口气,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,“现在最让我头疼的是,该怎么才能搞到足够的论文啊。”

沈雯雯安慰道:“期刊前期不是可以用各个单位现有的研究成果吗?先用着,总能撑一段时间。”

“这些论文全部发完以后呢?我们就必须要拿出新的高质量论文才行。”张靖摇了摇头,依旧愁眉不展,“到时候恐怕没有那么多论文可供我们使用,可能不得不采用一部分国外的研究成果了。”

“说不定等你们的期刊真正办起来以后,效果会非常好,会有很多人主动给你们投稿呢?”沈雯雯笑着鼓励道,试图驱散他眉间的愁云,“你们一开始的想法不就是技术和成果共享吗?那些研究单位有了新的成果,肯定会优先提供给你们的呀。”

张靖苦笑一声,无奈地摇了摇头,“如果是在一开始,这个想法肯定没什么问题。但是现在有了农协,情况就变得复杂了,还真不好说啊。”

“到时候他们那些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,到底是提供给我们,还是提供给农协呢?这是一个问题。”张靖继续说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,“就算他们两边都愿意提供,农协的人会不会因此来找我们的麻烦?毕竟他们是省里的,能够接触到的研究单位也更多,资源也更丰富啊。”

他叹了口气,继续说道,“再退一步说,就算农协不找我们的麻烦,他们是省里的,能够找的单位也更多。而我们只是哈市的,能够找的单位相对来说就少了很多。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新内容和高质量研究成果,我们的期刊,确实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啊。”

沈雯雯走到他身边,轻轻地握住他的手,温柔地安慰道:“现在都还没有到那一步呢,而且期刊能够成功创办下来,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。先别想那么多了,吃点水果,放松一下。”

她顿了顿,继续说道,“回头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些问题,集思广益嘛!人多力量大,说不定别人能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呢。”

张靖知道沈雯雯是担心自己压力太大,笑着点了点头,语气也轻松了一些,“行行行,我知道了,我的沈大专家。你不用担心你男人这点小事都扛不住。”

他拍了拍她的手背,站起身来说道,“我先去翻译一篇论文,还是得努力赚钱才行啊。等会儿去县城,估计又要花不少钱,还是要努力赚钱才行啊!”

说完,张靖便起身朝着小书房走去。

沈雯雯端着水果,跟着张靖走进书房,柔声说道:“把水果吃了再开始工作,补充一下能量!”

张靖拿起一块苹果,笑着说道:“遵命,我现在就吃!”

沈雯雯这才满意的退了出去,留下张靖在书房里继续埋头苦干。

…………

周六,阳光明媚,沈家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——各位农业领域的专家。

这次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,“真没想到啊!期刊的事情竟然真的办下来了!简直是太棒了!”

“哈哈!你没想到,我可是早就想到了,我一直都对小张充满信心,相信他一定能成功!”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笑着说道,语气中充满了赞赏。

“不管怎么说,能办下来就是好事!我听说农协的期刊也办下来了,好像叫什么《奋农》。”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专家说道。

“《奋农》?这名字听着就让人觉得怪怪的,总感觉一股肥料味扑面而来。”一位身材略胖的专家笑着调侃道。

“哎哎哎,玩笑归玩笑,咱们自己人说说倒是没事,可千万别在外面乱说啊,小心惹祸上身。”一位年长的专家连忙提醒道。

“对对,还是少开这种玩笑的好。”其他人也纷纷附和道。

“农协的期刊都已经有名字了,那我们的期刊叫什么呢?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?”一位专家提议道。

“要不叫《新农学》?所有的技术都是最新的,叫这个名字挺合适的。”一位年轻的专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
“这个名字我觉得不太好,技术虽然是新的,但并不代表旧的技术就一无是处啊。有很多传统的农业技术,经过时间的检验,仍然非常有效。”一位老专家摇了摇头,提出了不同的意见。

“那叫什么名字比较好呢?大家集思广益,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。”

张靖这时开口说道:“我们可以不把目光仅仅局限在农业这一个领域。”

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,“我们的期刊以后也不一定就只是刊登农业相关的论文嘛!可以适当拓展一下范围。”

沈祁摇了摇头,否定了他的想法,“以后或许会有很多领域,但不同领域的论文,也不能放到同一本期刊里面啊。毕竟论文都需要一定的门槛,不是谁都能看懂的。这个期刊还是主要以农业为主比较好,这样才能保证专业性。”

张靖点了点头,表示理解,然后提议道:“那我提几个建议吧!大家看看怎么样。《强农》、《农业科学》、《农业技术》、《农业工程学报》,这几个名字我都觉得还不错。”

众人对张靖提议的这几个名字都觉得不错,“《强农》和《农业科学》这两个名字不错,一个立意很好,寓意着强盛农业,一个很直观,一看就知道是关于农业科学的。”

“我觉得《农业科学》就挺好,简洁明了,也符合我们现在的办刊思想。”一位专家赞同道。

“那要不我们投票决定吧!少数服从多数,这样也更公平。”一位专家提议道。

“好主意!就这么定了,大家举手表决!”

众人说干就干,立刻开始组织投票。

最终,《农业科学》这个名字以近乎压倒性的优势获胜,成为了这本新期刊的名字。

确定了期刊的名字,众人又把所有的问题都拿出来商量了一下,比如谁负责什么类型的论文,以及论文怎么传递等等。

毕竟现在没有电脑,不可能随随便便就通过网络传送文件。至于电报之类的,也不太现实,最贴近现实的,还是要靠人去送,或者自己亲自来拿。

在场众人都是专家教授,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,不可能天天跑来跑去,所以还得专门安排一个人,负责给大家派送需要验证的论文。

后续期刊肯定也需要一些工作人员,比如负责排版、校对、文件管理等等。

商量好这些,大家一致决定给期刊起个“农业科学期刊社”的名字,听起来更正式一些。

最后,众人又讨论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。

一切商量妥当,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喜悦的笑容,都觉得这个事情已经迎来了曙光,看到了成功的希望。

这时,张靖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:“现在我们还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,那就是论文的来源。”

“我们要创办期刊,肯定需要有足够数量的论文来支撑内容。”

“而且这些论文要有足够扎实的数据来支持论点,不能是我们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那些空洞无物的论文。前期的时候,很多单位可能会出于支持的目的,给我们提供一些论文。”

“但每个单位能够提供的论文数量是有限的,等到这些论文全部用完以后,我们又该怎么办呢?”

“大家都可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,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,如果没办法长期解决这个问题,至少也要有一个短期备用的方案才行啊。”

张靖提出的这个问题顿时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,原本轻松愉快的氛围也变得凝重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