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6章:人心散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030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1:21
“跟农协斗?拿什么斗?”
反对的声音像一根根尖刺,带着不屑和质问,狠狠扎向那些还想坚持的人。“你们难道还不应该一开始就拒绝他们吗?”
“现在选择低头,难道就能换来他们的尊重?”质疑声浪一叠高过一叠,仿佛要将所有人的信心彻底淹没。“别天真了,他们现在说得好听,背地里还不知道怎么嘲笑你们呢!”
“就这样巴巴地跑去帮他们,真以为能捞到什么好处?”
那些已经动摇,打算接受农协条件的人也不甘示弱,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和自嘲:“我们也要职称,也要养家糊口,现实摆在眼前,由不得我们任性。”
“要是不答应,以后评职称肯定会遇到麻烦,谁会给我们好脸色?”
“再说了,期刊只要能办起来就行,无论是我们自己办,还是农协办,结果还不是一样吗?”
“说不定,人家农协有资源有渠道,能做得更好呢。”
双方各执一词,吵得不可开交,如同两股水流,激烈碰撞,谁也不肯退让半分。
张靖坐在那里,静静地听着,看着眼前这群曾经怀揣梦想的同事,如今却因为现实的压力而争执不休,心中五味杂陈,他理解他们的难处,却也无法完全认同他们的选择。
终于,他站起身来,抬手往下压了压,示意大家安静:“各位,先冷静一下,听我说两句。”
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张靖身上。
这件事,从头到尾都是张靖一手操办的,可以说,他是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,也是大家的主心骨。
张靖缓缓开口,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:“大家说的都有道理,其实,我都理解。”
“我们辛辛苦苦做起来的成果,拱手让人,心里肯定不甘,这我明白。”
“但如果农协真的能把期刊办得更好,为了农业发展的大局,让给他们,也不是不可以,这个道理,我也懂。”
“但现在,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。”
“不管我们能不能成功,农协那边,期刊肯定会办起来的。”
“只是,我对他们并不放心。”张靖的声音微微提高,带着一丝担忧。“今天,他们可以为了眼前的利益,来抢夺我们的成果,那么以后,在期刊的管理和运营上,他们会不会闹出更大的问题呢?”
“所以,这个期刊,我们必须自己办下去!”张靖的语气坚定,不容置疑。“但是,我不会阻拦任何想离开的人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,我尊重他们的选择。”
“或许,农协的人真的是真心想把期刊做好呢?那样的话,我们可能真的不如他们。”
“所以,如果有人想去农协,现在就可以走了。”张靖说完,静静地看着大家,等待着他们的选择。
张靖并没有说任何挽留的话,因为他知道,有些人,是留不住的。
就算今天勉强留下了,以后也终究会离开。
一开始,大家都是怀着一颗赤诚之心,想要为国家的农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。
那时候,大家心里没有太多的名利,也没有太多的个人利益,做事自然也就更加的坦荡磊落。
但现在,有些人动摇了,他们有了私心,要放弃当初的理想,自然也就没有了当初的理直气壮。
一个脾气火爆的同事猛地站起身,指着众人大声骂道:“今天谁敢走,以后我见一次骂一次!真是不要脸!”
胡成贤一直没有说话,此时轻轻咳了一声,制止了老马的冲动:“老马,别乱说,这是工作上的事情,跟人品无关。”
“在场的各位,谁一开始不是凭着一腔热血,想为国家做点事情?但我们也要生活,很多时候,不得不向现实低头。”
老马听了胡成贤的话,虽然心里还是很不服气,但也只能闭上了嘴巴。
终于,第一个人站了起来,朝着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,声音低沉,带着一丝愧疚:“对不起!”
说完,他便低着头,快步转身离开。
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有些不地道,没脸再面对曾经一起奋斗的同事。
有了第一个,很快就有了第二个。
后面的人越来越多,他们学着第一个人的样子,鞠躬,道歉,然后默默离开。
沈祁看着眼前这一幕,不由得唉声叹气,心情沉重。
刘善书也是眉头紧锁,脸色阴沉。
夏卫华更是起身走到一旁,拿起水杯,假装喝茶,不去看那些离开的人。
沈国强则默默地拿出烟,低着头,一言不发地抽了起来。
张靖只是静静地看着大家,如果有人离开前单独和他打招呼,他都会笑着回应,给予他们最后的尊重。
等所有要离开的人都走了之后,原本有大几十人的团队,现在只剩下了二三十人。
张靖默默地数了一下人数,然后说道:“其实也还好,我们现在还有三十四个人。”
“不过,我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留在市里,所以,实际上是三十三个人。”
“我看了一下,各个小领域的专家都有,如果我们自己成立一个期刊,人手还是勉强够用的。”
胡成贤皱着眉头说道:“张靖,在场的各位,都没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期刊的工作中。”
“我们只能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之外,抽出一点时间来做期刊的事情。”
“期刊要发表大量的论文,这些论文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验证,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手和时间来完成这些工作。”
有人提议道:“如果人手实在不够的话,有些论文,尤其是那些来自大型机构或者由资历较深的作者发表的论文,可以考虑免去验证环节。”
张靖心里也在犹豫,是否要对所有论文都进行验证。
夏卫华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:“我觉得所有的论文都有必要进行验证。”
“不能因为作者的机构比较大,或者资历比较老,就免去验证环节。”
“如果不进行验证,那么那些资历老的专家是不是就可以随便发表论文了?”
“这会不会给其他参考这些论文的单位带来麻烦?”
“我们成立这个机构的初衷,是为了共享技术和成果,这样做是不是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?”
胡成贤说道:“老夏,你的建议确实没错,但如果所有的论文都要进行验证,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啊!”
“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,如果我们成立期刊,农协也成立期刊,那些机构会信任我们,还是信任农协呢?”
“可以预见的是,农协肯定会比我们拿到更多的论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