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章:期刊之争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1741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1:21

尽管与温宏昌并无深交,但张靖对他并不陌生,他清晰地记得,温宏昌日后调任省里要职,主管的正是农业与环境两大要务。

对于温宏昌的为人,张靖心中还是颇为敬佩的。

他目光如炬,毫无畏惧地直视着温宏昌:“温书记,既然我今日登门拜访,那便是对您充分信任。”

“在来此之前,我们内部进行过一次简短的商议。”

“目前,国内尚无专门负责管理学术期刊的部门。”

“当时,我们曾探讨过是寻求农业部门的协助,还是直接来找您。部分同志认为,鉴于我们期刊的农业科学属性,应该向农业部门求助。”

“但我个人认为,向您汇报更为妥当。”

“其一,农业部门未必敢于直接处理此事;其二,我信赖温书记您的高尚品格。”

“我们这些人,都是一心一意为了发展国内农业而努力。”

“只希望能让老百姓吃得饱,吃得好。”

“现如今,虽说绝大多数人已无需为饿死而担忧,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食不果腹。”

“一年到头,或许连二斤肉都难以下咽。”

“养殖业也属于农业的范畴,而且养殖需要粮食,而粮食则仰赖农民的辛勤耕耘。”

“若是农民没有优良的种子、高效的化肥、可靠的农药,他们又如何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呢?”

“因此,让那些勉强维持温饱的老百姓真正吃饱、吃好的关键,就在于种子、化肥、农药的研发。”

“而我们这本期刊,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这三者的研发进程。”

温宏昌闻言,陷入了沉思。

张靖静静地坐在那里,没有继续发言,只是默默地等待着温宏昌理清思绪。

办公室里沉寂了足足一分多钟,张靖见他还在犹豫,便继续说道:“温书记,我知道农协的人曾经来找过您。”

“可能还是省里的农协来找的您。”

“即便我们无法成功创办这份期刊,他们或许也会另起炉灶。”

“所以,他们的真实目的是什么?温书记您应该比我更清楚。”

温宏昌微微颔首:“你说的没错,学术期刊这个想法是你提出来的?”

张靖坦然答道:“正是由我提出,并由我牵头筹备。”

“我的岳父,以及哈市农大的刘善书教授,都是最早支持我的人。此外,还有农研院的胡院长、夏教授,以及哈市农大校长陈校长。”

“他们都是第一批给予全力支持的人。”

“对我而言,其实并不十分在意这份期刊究竟由谁来主办。”

“如果只有我一个人,农协想要牵头创办这份期刊。”

“我没有任何异议,就算日后无人知晓这事由我而起,我也毫不在意。”

“只要期刊能真正办起来,那就是一件大好事!”

“可现在有这么多人跟随我一同努力,我不能让他们也一无所获。”

“一开始,大家都明白创办期刊的好处,可没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,他们担心这事根本不可能成功,甚至有可能因此被抓去劳改。”

“现在我们站出来了,看到了希望,这些人却又跳出来想要抢夺我们的成果。”

“如果我们的国家总是发生这样的事情,那些不作为的人最终来摘取胜利的果实,而那些真正做事的人却得不到任何的回报,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。”

温宏昌闻言,长长地叹了一口气:“你说的确实有一定道理。”

“但有句话,说出来你可能会觉得不服气。”

“支持你的人确实不少,而且都是专家教授。”

“但与农协相比,你们的能量还是略逊一筹。”

“如果由农协来做这份期刊,他们做出来的效果可能会比你们更好。”

张靖立即反驳道:“温书记,话不能这么说。”

“这其中的利害关系,你应该比我更加清楚。”

“学术期刊必须确保严谨、公开、透明的环境,而农协今天能用尽手段来争夺这个名头。”

“那么,他们日后就极有可能在学术期刊上暗箱操作。”

温宏昌微微一愣:“学术期刊能做什么手脚?”

“难道不都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吗?”

“他们总不能把未经证实的论文也发表在上面吧?”

“我相信他们能够分清这事的严重性。”

张靖轻轻摇了摇头,缓缓说道:“温书记,您对学术期刊这个东西究竟有多少了解?”

温宏昌如实答道:“我对这东西了解不算多。”

“只知道科研人员在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后,会将研究成果写成论文,然后拿到期刊上去发表。”

“期刊发表后,所有的科研人员就都能看到这项研究成果。”

“进而达到你所说的那个目的。”

张靖解释道:“这只是最表面的东西。”

“当学术期刊拥有了一定的地位之后,它就会变成许多人的名利场。”

“假如我们来做这个学术期刊,是不是需要将那些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放在显眼的位置?”

“而那些不是很重要的研究结果则放在次要的位置?”

“如果我们将一份期刊分为四个类别,不同的类别代表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。”

“这样一来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家了解到这项研究成果的重要程度。”

“同时,在期刊创办初期,我们可能会给这些论文作者一些稿费,尽可能地鼓励他们多发表一些有用的论文。”

“等我们的期刊步入正轨之后,这些稿费大概率就会取消。”

“然后,我们可以想办法设立一些奖项,比如将当年最大的研究成果授予一等奖。”

“这样也能让更多的研究人员更愿意将论文发表出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