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7章:鸿门宴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020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1:21
“农协那帮人就算跳脚,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。”
夏卫华深以为然,补充道:“咱们在农业部门也不是没关系,我有人脉,他们那边对咱们的项目还是挺支持的。”
“话虽如此,但我估计农协那帮老家伙,肯定也暗地里给他们递过话了。”
“农业部门未必会完全站在农协那边,毕竟他们也有自己的顾虑。”
“比如研究成果泄露,或者其他一些潜在的风险。”
“别忘了,咱们这期刊说白了,也不是官方钦定的。”
夏卫华的一席话,让张靖意识到,他们能找到农业部门的关系,农协那帮人也不是吃素的。
张靖眉头微蹙,缓缓说道:“现在摆在我们面前,有个挺棘手的问题。”
“咱们这学术期刊,到底归谁管辖?”
“现在的情况是,似乎并没有哪个特定的部门或者人,专门负责这块儿。”
“要说研究成果,那每个单位都捂得严严实实,当成自己的宝贝。要说管理,那也是农研院和农协说了算。”
“农业部门嘛,充其量就是个挂名的,根本不参与实际管理。”
“至于期刊,那是文化部门的管辖范围。”
“可一旦牵扯到研究成果,他们肯定不敢轻易表态,生怕惹祸上身。”
“所以,我觉得咱们去找农业部门,大概率会被他们当成皮球一样踢来踢去,白费功夫。”
“依我看,还不如直接去找温书记!”
张靖口中的温书记,是哈市的最高负责人,温宏昌。
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,都觉得张靖的提议不无道理,最终一致同意了张靖的方案。
只要能说服温宏昌,得到他的首肯,哈市这边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。
事情商议完毕,已是夜幕降临。
张靖本想留大家一起吃个便饭,但专家和教授们人数众多,挤满了整个屋子,大家也不好意思留下,纷纷婉拒。
送走了一众专家和教授,偌大的房子里只剩下张靖一家人和刘善书。
沈祁一脸忧虑,声音低沉:“张靖,你觉得这次成功的希望,还有几成?”
张靖眼神坚定,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绝:“不管还有几成,我们都要倾尽全力,想方设法把这件事给办妥。”
“事到如今,我们也没有别的选择了,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。”
刘善书拍了拍沈祁的肩膀,安慰道:“尽人事,听天命吧。只要我们尽力了,就算最后事与愿违,也算对得起自己了。”
沈祁长叹一口气,脸上写满了不甘:“我总觉得这事儿能成,就算我们这边没做成,农协那边肯定也会跳出来抢功劳。”
“只是我这心里头,怎么想都觉得窝囊。”
“这事儿明明是我们先开始做的,凭什么要让别人来摘桃子?”
“一开始的时候,谁都不看好这个项目,觉得根本不可能成功,现在眼看着有成功的希望了,农协那帮人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。”
张靖见父亲如此耿耿于怀,连忙安慰道:“爸,不管结果如何,就算最后我们没能成功,让农协抢了先,这也算是我们的心血,对吧?”
沈祁依然唉声叹气,似乎无法释怀:“话是这么说没错,可我这心里就是咽不下这口气。”
刘善书心里同样不是滋味,连忙劝慰道:“算了算了,别说这些了,说多了只会更难受!”
张靖见状,立刻转移了话题:“对了,刘伯伯,赵海清是您的学生吗?”
刘善书点了点头:“没错,怎么,你们见过面了?”
张靖应道:“嗯,试验村的项目,到时候他可能会跟我一起负责。”
刘善书听到这话,神色微微一黯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小军,以后有机会,你多帮我关照他一下。”
“赵海清这孩子,比我小不了多少,但他确实吃了不少的苦。”
“当年差点被扣上帽子,抓去劳改,现在都这么大年纪了,还是孤身一人。”
“他年轻的时候,可是个做研究的好苗子,成绩非常优秀。”
“可惜啊,这些年都耽误了,荒废了差不多二十年。”
赵海清大约四十岁左右,而刘善书和沈祁都已年过半百。
他们两个只比赵海清大了十岁出头。
张靖好奇地问道:“他以前到底犯了什么错,竟然差点被抓去劳改?”
刘善书叹了口气,缓缓说道:“他和你的老丈人一样,有时候想法比较激进,就容易引起别人的猜忌。”
“其实他们两个人,比谁都在乎国家的发展。”
“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时代背景不同,每个人的命运也各不相同。”
张靖对这些历史事件还是比较了解的。
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国家的发展方向面临着艰难的抉择。
五十年代、六十年代,国家还非常贫穷,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。
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有两条路,一条是优先发展经济,一条是稳固阶级,避免重蹈覆辙。
发展经济就意味着要分土地,让老百姓自己干,但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极分化。
另一条路就是走集体路线,共同富裕。
后来,国家选择了集体路线,但社会上依然存在着许多单干的声音。
于是,为了防止两极分化,就发动了一系列的运动。
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单干的想法被放大,从而动摇集体经济的基础。
在这个过程中,很难避免误伤到一些人,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悲剧。
张靖也不想过多地讨论这些敏感的话题,轻轻叹了口气,问道:“那他之前都在做什么?”
刘善书无奈地摇了摇头:“以前他也在你们县里工作,不过一直被边缘化,不受重视。”
“基本上就是个跑腿打杂的,没什么实权。”
“这两年才稍微给了他一点正儿八经的工作,让他负责一些具体事务。”
“其实他跟着你去村里也好,至少有你帮衬着他,罩着他。”
“他在县里,因为之前的历史问题,很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。”
张靖倒不这么认为,语气中带着一丝乐观:“其实他还是有机会的,我相信再过两年,情况就会好很多。”
刘善书知道张靖对未来的看法比较乐观,笑着说道:“这东西谁也说不好,世事难料。”
“在你身边至少能稳妥一点,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受委屈。”
“别看他的年纪比你大,他做事真不一定有你稳妥,有时候会犯一些糊涂。”
“要是有合适的人选,帮他找一门亲事,也算了却我一桩心愿。”
“他这人心地善良,本性不坏,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。”
张靖以前还在奇怪赵海清为什么一直没有结婚,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终于找到了答案。
赵海清差点被抓去劳改,很多人都忌讳这些,害怕被牵连,不敢把女儿嫁给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