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4章:暗流涌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2223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1:21

钟师傅闻言,立刻挺直腰板,像是打了鸡血一般,声音洪亮地保证道:“张老板,您就擎好吧!保证给您办得漂漂亮亮的,绝不含糊!”

张靖对于木材的鉴赏,其实也就是个半吊子。他主要就是看看木头是不是正经榆木,有没有被虫蛀蚀的痕迹,裂缝是不是过于夸张。确认大致没问题后,便掏出一串备用钥匙,交到了钟师傅的手中。

将木材的事情安排妥当,张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化肥厂。这段时间以来,赵山厚像是销声匿迹了一般,没有再出来兴风作浪,这让实验室的筹备工作得以重新提上日程。如今,一些必要的设备已经开始陆续采购,甚至有些已经运抵厂区。

接下来的十几天,张靖的生活节奏依旧保持着高强度运转。每天上午,他专注于外文资料的翻译工作;下午则化身讲师,耐心细致地为化肥厂的研究员们讲解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。

“张老师,话务室有您的电话。”夏小溪脚步匆匆地跑了过来,略带喘息地说道:“说是哈市农大打来的,指名要找您。”

夏小溪虽然目前只是担任助理的职务,但她的农学理论基础相当扎实,只是因为工作资历尚浅,才暂时屈居于助理的位置。张靖早就注意到了她的潜力,索性直接让她转过来给自己当助理,并且计划在接下来的项目中,让她承担更多重要的任务。

“知道了,你先把我昨天写的那份资料整理一下,还有,上次跟你说的那些种子,准备得怎么样了?抓紧时间去落实一下。”张靖一边放下手中的钢笔,一边不忘叮嘱夏小溪。他正在为明年开春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做着周密的准备。

新品种的培育方法主要有四大类,分别是杂交育种、诱变育种、单倍体育种以及多倍体育种。

杂交育种的原理在于基因重组。许多植物都存在着天然形成的原生品种,这些品种往往具有不同的特性,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农民,也很难将它们一一区分开来。杂交育种的核心,就是将不同品种的花粉相互授配,从而创造出融合了双方优点的全新品种。这种方法不会人为干预植物的基因,因此产生优良基因的可能性相对较高,但缺点是见效慢,需要经过年复一年的精心培育才能最终成功。

诱变育种则是利用自然或化学等手段,使种子的某些基因发生突变。但这种突变是完全不可控的,大多数情况下,出现的都是不良变异。不过,诱变育种的优点在于时间短,可以在种子阶段就进行诱导变异。但缺点同样明显,那就是不可控性太强,而且想要成功诱导出理想的变异,难度极大。

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原理类似,但更加深入。诱变育种是通过自然或化学手段让基因发生变异,而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则是直接作用于染色体。以张靖目前的条件,除了杂交育种之外,其他三种方法都不太容易实现,因为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。

上一世,国内的诱变育种研究是从1987年开始的,当时主要采用的是太空育种技术,即将种子送入太空进行诱变。但如果真要追溯历史,早在明清时期,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尝试。当时,人们会把一些化学成分埋在牡丹花的根部,从而改变牡丹花的颜色。

夏小溪对张靖的渊博知识和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,她立刻回应道:“好的,张老师,我这就去办!”

在叮嘱完夏小溪之后,张靖便起身前往了化肥厂的话务室。

他在话务室里足足等了二十多分钟,电话才终于响了起来,是沈祁从哈市打来的。

“张靖,关于学术期刊寻找合作单位的事情,基本上都已经有了确定的结果。你什么时候能来市里一趟?”沈祁开门见山地问道。

距离他上次与沈祁通话已经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,现在有了结果也很正常。张靖略作思忖,回答道:“那我明天就去市里吧。”

沈祁叮嘱道:“好的,不过你得有个心理准备。现在市里对我们要做学术期刊的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关注,尤其是在农业学术圈,已经引起了不小的波澜。”

“其中有些人是持反对意见的,特别是省里的一些单位。”

张靖闻言,感到有些意外:“我们都是跟自己单位合作,他们反对什么呢?”

沈祁叹了口气,解释道:“明面上的理由是,他们担心这可能会导致我们的科研资料外泄。”

张靖冷笑一声,反驳道:“这简直是无稽之谈!我们现在的科研进度本来就远远落后于国外,至于国内的合作单位,个个都是根正苗红的,能有什么问题?”

“我们这是技术共享,旨在推动整个农业科学的发展。”

沈祁说道:“你说的这些我自然明白,我们私下里也聚在一起讨论过。有人通过关系打听到了一些内幕消息。”

“据说,我们这个学术期刊一旦办起来,可能会对某些人的利益造成威胁。”

“省里有人想要把这个名头据为己有。”

张靖听后,倒是显得颇为淡然:“他们想要就给他们好了,有没有这个名头对我来说无所谓。只要期刊能够真正做起来,那就是一件好事。”

沈祁带着一丝无奈说道:“你是不在意这些虚名,可其他人呢?”

张靖明白沈祁话中的含义。毕竟,有几十位专家教授跟着自己忙碌了这么长时间,这些人之中,固然不乏真正为了农业科学发展而奋斗的理想主义者,但也不能否认,其中也有一些人是希望从中获得实际利益的。如果这本学术期刊能够成功创办起来,那么他们这些最初的元老们,自然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。即使没有实际的利益,只要这本期刊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,他们也可以在自己的头衔上加上一个“某某学术期刊联合创始人”的头衔。这个名头听起来还是相当唬人的,对于提升他们在学术圈内的地位,有着不小的作用。

张靖沉吟片刻,开口问道:“现在有多少人愿意跟省里合作呢?”

沈祁回答道:“一开始还有几个人有些动摇,他们的条件是让省里挂个名,大家共同署名。”

“胡院长曾经就此事跟省里进行过交涉,但省里的态度很强硬,他们想要独占头功,只允许我们这些人挂个名。”

张靖闻言,眉头紧锁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:“现在所有的人都反对这个方案了吗?”

沈祁语气低沉地应了一声:“嗯,其实我也反对。这个名声我可以不要,但省里这样做,确实是有些欺人太甚了,大家辛辛苦苦干了这么久,最后果实却要被别人摘走。”

“农协的反应也很大!”

哈市是黑省的省会城市,省里设有一个农协,主要负责管理农业科学的研究工作。目前与张靖合作的专家教授,基本上都是农协的成员。农协本身并不直接从事太多的科研工作,更多的是一种资源调配和组织协调机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