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:担责人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2056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1:21

电话那端传来一声轻微的叹息,打破了寂静的氛围:“问题确实存在,只是要推动改变,阻力重重啊。”

“并非所有人都不清楚如今面临的困境,他们真正惧怕的是变革。”

陈圭听罢,一股无名火直冲头顶,他压抑着怒火,沉声道:“哥,我们绝不能退缩啊!你我都是农业科班出身,现在你又身居省农业部门要职,比谁都清楚咱们农村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期。”

“如果再找不到一条能够持续发展的道路,恐怕会引发更大的问题。”

电话另一头的正是陈圭的亲哥哥陈淼,现如今在邻近省份的农业部门担任要职。

陈淼无奈地说道:“你跟我说这些又有何用呢?”

“我的态度你应该是最清楚的,现在最大的问题是,省里的决策层,都不愿承担变革的风险。”

“一旦启动变革,就意味着要有人承担责任,成功了固然是皆大欢喜,但如果失败了,这份责任,谁都难以承受。”

“所以,必须要有人能够与我共同肩负这份责任,才有可能推动变革。”

陈圭闻言,顿时陷入了沉默,因为在整个省里,有资格承担这份责任的,寥寥无几。

如果这些人不点头同意,那么一切都将是空谈!

陈淼倒了一肚子苦水之后,话锋一转,语气中带着一丝希望:“不过,现在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,支持的声音还是有的,明确反对的也只有那么一个,其他人都在犹豫不决。”

“你尽快把可行性报告赶出来,我也会抓紧时间去游说,争取在一个月之内说服他们。”

陈圭干脆利落地应道:“一周之内,我会把试验村的发展计划书送到你手上,你必须在半个月之内确定下来才行。”

“到时候,从市里到县里,再到公社,最后落实到村里,层层审批下来,最快也要半个月的时间。”

“我们必须要在过年前把所有的事情都敲定下来。”

陈淼略带好奇地问道:“你说的这个方案,是一个年轻人提出的,这人究竟是什么来头?”

陈圭对张靖的印象只能算是一般,觉得他是一个既有能力,也有私心的人:“还行吧!说话比较直,有些许野心,但应该没什么坏心。”

陈淼沉吟道:“有机会安排我们见一面,我对这个年轻人也挺感兴趣的。”

挂断电话,张靖回到沈祁的家中,立刻开始着手撰写试验村的计划书。

起初,张靖其实并没有对试验村进行过深入的规划。

甚至一开始的时候,他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搞什么试验村,哪怕到了市里,他也没有产生过这个念头。

直到在与陈圭的交谈中,无意间提了出来,他才开始真正认真地考虑这件事。

可这一仔细琢磨,才发现其中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。

沈祁闲暇时,也会主动帮忙分析方案。

试验村并非简单的整体改革,而是牵扯到许多复杂的细节。

例如,如何安排村民的工作,在农闲时节,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,又该如何安置他们。

工资该如何发放,是直接给钱,还是折算成粮食?

是按月发放,还是按季度发放?

如果直接给钱,那么这笔钱又从哪里来?

毕竟,粮食种植是有季节性的,如果每个月都按时发放工资,村里就必须准备大量的资金。

如果发放粮食,每个月都按时发放,村里就必须储备大量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。

是否可以预支工资,如果可以预支,又要走什么样的流程。

万一出现亏损,又该如何处理。

在改革之前,如果村里的粮食不够,还可以申请粮食补贴。

但如果试验村还需要补贴,那肯定是不行的。

这样细细一想,问题简直是层出不穷。

管理、生产、存储、工资、生产资料等等,大大小小的事情,都需要仔细考虑。

一直到第二天的下午,沈祁从外面回来,张靖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“爸,让村民到集体企业打工的模式,实在是太复杂了。”

“我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参考了很多现有的农村解决方案,但几乎都只是增加了一个企业而已。”

“这样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农村所面临的问题!”

沈祁也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,疑惑道:“那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?”

张靖信心满满地抽出一张纸,重重地拍在桌子上:“这个方案更加可靠!”

只见那张纸的最上面一行,用醒目的字体写着“分田到户方案”六个大字。

下面则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计划。

沈祁看到最上面的六个字,眉头微微一挑,略带担忧道:“陈校长估计不会同意的!”

张靖连忙解释道:“您先看看我设计的具体方案。”

说着,张靖将整个方案都拿了出来,足足有七八张纸。

其中还有一张是手绘的示意图。

沈祁仔细地浏览了一遍,心中对张靖的评价又上升了一个台阶。

张靖考虑得实在是太周全了!

整个方案是将所有的农业用地都分到各家各户,但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归国家所有。

村里成立一个集体企业,负责收购、加工、销售村里的农产品。

这样一来,工资、补贴、生产工具等等问题,就都不存在了。

沈祁拿起一支红笔,在方案上画了一个圈,圈住了“所有权归国家所有”这几个字。

沈祁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你这个计划,从整体来看,跟过去的小农经济并没有什么区别,唯一能够说得过去的,就只有这一条了。”

“如果没有这一条,你这个计划根本没有任何机会。”

“即便有这一条,希望依旧不大啊!”

张靖坚定地说道:“爸,这真的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了!”

以前的张靖并没有仔细考虑过七十年代末、八十年代初的农村问题。

但现在自己真正着手去寻找解决方案,才发现曾经走过的路,就是最适合当下情况的解决方案。

根本不可能再找到更合适的方案了!

沈祁苦笑着摇了摇头:“我当然支持你,但是我的支持并没有什么用。”

“哪怕陈校长支持你也没有用,只有得到省里的支持才行。”

“如果你真的决定了,我可以在最后的署名上加上我的名字,将来真的出了什么问题,我来帮你扛!”

张靖没想到沈祁会说出这样的话,心中感动不已:“爸!你这……”

沈祁摆了摆手,笑着说道:“不用这么惊讶地看着我。”

“这两天相处下来,我发现你这人确实还可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