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:暗流涌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2224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1:21

“全面突破之后,农业就能插上翅膀,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。”张靖目光灼灼,仿佛已经看到了田野间金灿灿的希望。

“接下来,我们要认真规划,如何将原先设想的道路,真正走通、走顺。”他顿了顿,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,“依我看,两条路并行不悖,但前提都是要将土地集中起来,统一规划。”

“第一条路,以村为单位,成立股份制企业。所有村民,按照各自拥有的土地面积,或者说,按照家庭人口比例,折算成股份。”张靖缓缓解释道,“村企业统一管理全村土地,每年收获的粮食或者经济作物,按照股份比例进行分红。分红的形式可以是直接发放现金,也可以是分配粮食。”

他继续补充道:“当然,土地需要人来耕种。村企业可以再雇佣本村村民进行耕作,这样一来,村民除了分红之外,还能再挣一份工资。”张靖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,“换句话说,整个村庄就是一个大型企业,村民既是股东,又是员工。”

“这种模式,或许能够有效地解决村民的生产积极性问题。”张靖总结道。

陈校长和刘善书听得频频点头,眼前一亮。这个办法的确巧妙,既能保证土地的所有权归村民所有,又能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。

“直接采用你这个方法,岂不是一举两得?”刘善书迫不及待地说道。

张靖却摇了摇头:“不行!现在粮食问题尚未彻底解决,如果贸然推行这种模式,对于大家来说,虽然形式上有所改变,但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。”

“必须先让大家吃饱饭,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,再推行股份制,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。”张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。

陈校长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,若有所思地说道:“归根结底,还是利益驱动!”

“让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感受到有利可图,才能激发他们努力劳作的积极性。”陈校长一语中的。

张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陈校长的脸色,察觉到他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感,这才试探性地说道:“陈校长,我知道您是一位大公无私、一心为民的好领导。”

“但像您这样的人,说实话,终究是少数啊。”张靖感叹道。

陈校长深吸一口气,似乎下定了决心:“你说得有道理。刘教授,你跟沈教授的女儿先回避一下,我跟这位……”

张靖连忙自我介绍道:“我叫张靖。”

陈校长“嗯”了一声,示意道:“我跟张靖单独聊聊。”

沈雯雯冰雪聪明,她已经敏锐地察觉到,陈校长的态度已经软化了很多,或许营救父亲的事情,真的有希望了。

“我在外面等你。”沈雯雯轻声说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期盼。

待沈雯雯和刘善书离开后,陈校长和张靖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交流,直到临近午饭时间,两人才结束谈话。

陈校长走出来的时候,脸上神色凝重,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:“明天我会安排工宣团的人,将沈教授和他的儿子送回来。”

“这件事情还在内部商议阶段,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麻烦。”陈校长补充道。

说完,陈校长便转身离开了。

沈雯雯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,一把抓住张靖的胳膊,眼眶湿润:“谢谢你,军哥。要不是你挺身而出,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!”

张靖温柔地揉了揉沈雯雯的秀发,轻声安慰道:“傻丫头,我们是夫妻,你的父亲,自然也是我的父亲。说什么谢不谢的。”

刘善书看到张靖对沈雯雯如此宠溺的模样,心中既感到欣慰,又有些疑惑。之前沈雯雯的生活过得如此艰难,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不过,他知道现在不是追问这些细节的时候。于是,他开口问道:“张靖,你跟陈校长都聊了些什么?”

张靖回答道:“主要还是围绕农业发展的话题展开,重点讨论了种子改良、农药使用、化肥生产,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问题。陈校长还问我,是否愿意将我们村,作为第一个试点村,尝试推行村集体企业模式。”

“刘伯伯,这个陈校长,来头很大吗?”张靖带着一丝疑惑问道。

他对陈校长的了解并不多,只知道他是一位大学校长,地位肯定不低。但要说他有能力随意指定一个村庄,作为改革试点,似乎也有些不太合情理。

“你答应了吗?”刘善书语气急切,眼神中充满了期待。如果张靖答应了,说不定他也能从中分一杯羹。

张靖却摇了摇头:“暂时还没答应!”

这个回答,让刘善书和沈雯雯都感到十分意外,甚至有些难以置信。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,简直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,张靖居然拒绝了?

如果是在今天之前,刘善书肯定会认为,张靖的脑子是不是出了问题。

但是,今天张靖所展现出的见识和胆识,足以证明他绝非泛泛之辈。他拒绝,肯定有自己的深思熟虑。

“为什么?”刘善书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缘由。

张靖微微一笑,语气平静地说道:“陈校长为什么要费尽心思,支持我在村里搞试点?因为他想通过实践来检验,我所说的那些理论和设想,到底是否可行。”

“这件事对他来说,肯定是有好处的。”张靖继续分析道,“我相信陈校长的为人应该不错,但人终究不是完全无私的,肯定会有一些自己的考量。”

“如果他真的那么以公为重,就应该直接向农业部门提出建议,而不是私下里来找我。”张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,“所以我没有立刻答应,我想先弄清楚,他能从中获得什么好处。”

当然,张靖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顾虑,并没有完全说出口。

人性是复杂的,很多时候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判断。

或许陈校长总体上是一个好人,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,他也会做出一些有违原则的事情。

更何况,现在的形势还不明朗。安徽凤阳小岗村,还没有正式开始分田到户,要等到今年年底,明年年初,得到省里的正式批示和支持,才算真正稳定下来。

在此之前,他们搞分田到户,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,生怕被人发现,甚至已经做好了承担风险的准备。

如果自己在这个时候,贸然出头,很有可能会把自己也搭进去。

想要推动农村改革,并不是越早越好,而是要等待合适的时机。先让别人去尝试,第一个吃螃蟹,然后自己跟在后面,坐享其成。

上一世,张靖见过太多的天才人物。无论是在学术领域、应用科学领域,还是商业领域。

第一个提出开创性意见的人,往往结局都不太好,甚至会非常惨淡。

能否取得成功,跟是不是第一个想出来,第一个去实践,并没有直接关系,而是跟你的“资本”有着更大的关联。

刘善书听了张靖的话,也瞬间反应过来:“我们学校最近有两个农业社会调研课题,专门研究当前农村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。”

“这两个课题虽然不是由陈校长直接负责,但他确实有参与。”刘善书补充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