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1章 善款去哪?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1789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0:41
事实上,回忆起十年前的日子,那时的困顿与艰辛远胜于今时今日。
漫长的岁月已经流逝,许多预言并未成为现实。
当然,国家也曾经历过一段黄金发展期,而如今,经济增速放缓,社会舆论再次呈现出一种令人费解的走向。
对于这些宏大叙事,董申煜不愿过多置评,毕竟他无法真正置身其中。
无论何时,扶贫济困的善举都无可厚非。
而他手中可支配的资金,已然翻了一番,达到了惊人的两千万元。
再加上即将到账的奖金,总额将高达两千五百万之巨。
这与之前仅有一千万时相比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在这个量级上,表面上两千万只是一千万的两倍,但实际上所能做的事情,却有着本质的不同。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仅仅是搭建一座图书馆,几百万足矣。
要知道,这个数目对于许多中型企业来说,可能相当于十年才能实现的营收总额。
除了投资比特币之外,恐怕也只有天元味业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。
董申煜仍在苦苦思索,他渴望做出一番大事业,却一时不知该从何处着手。
如果不是天灾人祸,究竟还有什么事情值得他倾力相助呢?
这时,赵汶的身影浮现在董申煜的脑海中,他忽然意识到,自己或许应该做一些与爷爷当年所做的事情相似的事情。
于是,他在“资助山区孩童”这一项上,郑重地打上了一个钩。
董申煜并没有立刻召集人手,而是选择先在网络上浏览有关社会新闻,了解目前对于资助山区儿童这一善举的各种不同看法。
对此,社会上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。
一部分人认为,这样的善事多多益善,毕竟资助行为本身就是一件好事。
然而,另一部分人却认为,这些孩子的父母无力为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活,捐助的钱很可能被大人挪用,孩子们的生活依然困苦不堪。
而且,对于某些家庭而言,仅仅是捐一些钱是远远不够的。
有些人甚至像“白眼狼”一样,明明每月都按时收到资助款,一旦金额稍有减少,便会立刻恶语相向,谩骂指责。
这样的人,真的值得资助吗?
双方为此争论不休,各执一词。
一方认为,那些人不过是将捐款视为一种投资,他们幻想着付出金钱,就能获得受助孩子给予的极高的社会道德感和优越感。
而另一方则认为,这些人纯粹是理想主义者,他们可能自己都没有捐助过几个人,却只会空谈理想。
他们根本不了解,当满怀善意的人们捐出自己的钱,满心期待着那边的孩子能心怀感激时,换来的却是冷酷无情,孩子们言行举止完全不像想象中那样天真可爱。
甚至,有人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:
“我是一名大学生,我拿出自己生活费的百分之三十,资助过一个孩子,他平时总喜欢向我索要零花钱,我觉得也没什么,孩子应该有一些自己的生活。”
“可是,有一天,他突然向我要一大笔钱,我问他这笔钱是用来做什么的。”
“他说,他的小女友怀孕了,需要钱打胎。”
“我当时真的傻眼了!我大学这几年,为了资助他,自己过得紧巴巴的,根本不敢谈恋爱,结果他拿着我的钱,在初中就泡了个妞?”
“这种‘白眼狼’值得我捐助吗?简直是天大的笑话!我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他们了。”
董申煜看到这些新闻,不禁感到啼笑皆非。
一部分人,仿佛圣母一般,觉得自己有责任普度众生,而另一部分人,虽然看起来有些物质,但他们的想法难道有什么问题吗?
即便你只是施舍给路边的乞丐,他们也会说几句好听的感谢之词。
而现在捐助给孩子们,结果竟然什么都得不到吗?
“漂洋过海”基金会的做法就显得简单粗暴。
他们秉持着这样的原则:我不知道帮助谁更好,既然如此,那就帮助学习成绩最好的孩子吧。
因此,赵汶才能得到“漂洋过海”基金会的资助,因为她一直都是班里的佼佼者。
进入大学后,她还主动打工,只是为了减少天元味业的资助金额。
甚至,她小时候还做过这样的事情:自己只用一部分资助款,然后将剩余的部分重新寄回给需要帮助的人。
正是因为有许多像赵汶这样懂得感恩的孩子,“漂洋过海”基金会才能一直坚持下去。
董申煜苦思冥想了很久,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。
如果采用与“漂洋过海”基金会相同的捐赠方式,那就完全失去了意义。
而且,还容易让人将天元味业与“漂洋过海”基金会联系起来,那样的话,自己爷爷多年来的心血就白费了。
“漂洋过海”基金会可以与天元味业合并,但是,必须是在光明正大、所有人都无法挑剔的情况下进行。
绝不能像现在这样,被网友们意外发掘出来。
那样对于天元味业和“漂洋过海”基金会都会造成舆论上的难题。
董申煜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,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境。
让真正需要帮助、值得帮助的人,都能获得自己的这笔资金。
董申煜苦苦思索了许久,仍然没有想到任何合适的方案。
这件事不同于之前,由他确定工作内容,然后让众人在已有的概念基础上寻找问题,或者改变思路。
这种相对更加概念性的东西,并不适合人多口杂的讨论。
他想,找个机会和赵汶好好聊一聊。
或者,去向王麟请教一下或许也可以。
这段时间,他除了工作上的事情,也几乎没有和王麟联系,现在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增加一些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