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章 酱油风云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1793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0:41
“此事说来话长啊。”秘书并未长篇大论,而是将董邵迪的创业史凝练成几句话,娓娓道来。
董申煜的爷爷董邵迪,那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物。要知道,那时的华国,百废待兴,各行各业都还很落后。
莫说与灯塔国相较,就是隔壁的樱花和高丽,也望尘莫及。食品行业的发展,与工业水平息息相关。
董邵迪起家的酱油厂,只能靠着纯手工生产。这样的酱油,天然无公害,唯一的不足,就是味道差强人意。
彼时,不少人拿国外充斥着添加剂的酱油说事儿,抨击天元味业,甚至上升到整个华国食品工业。
这番言论彻底激怒了董邵迪。要知道,当时的天元味业不过是个蹒跚学步的初创企业,对市场一窍不通,仅有一个小小的酱油作坊,日产量有限。
面对汹涌而来的质疑,董邵迪力排众议,从各大高校聘请了一批食品专业的大学生。他们的薪资,自然比那些硕士博士低了不少。
表面上看,这似乎是个物美价廉的选择,实则问题重重。首先,这些大学生普遍存在教条主义的问题。
有些大学生刚入职,就想着组织工会,争取按时罢工、举报上司,以及更多的休息时间。
董邵迪身心俱疲,疲于奔命。新员工觉得怀才不遇,老员工则被新员工的思想感染,更多的人则对这些“空降兵”持有偏见。
那些曾经被同事们奉为“大神”的老技术工人,如今却要面对一群小年轻的指指点点,甚至被质疑他们的思想。遇到一点小问题,就咋咋呼呼,毫无沉稳可言。
新员工自然也待不下去,整个酱油厂里,几乎没有人看得起他们。倒是有人想给他们介绍对象,但看中的也只是他们身上那点“附加价值”罢了。
但董邵迪并没有放任他们无所事事,而是让他们深入实践,了解酱油的酿造原理,然后在实验室里,运用所学知识,从动植物中提取各种食品添加剂,并且将效率提到了极致。
董邵迪连续操劳许久,终于得以喘息,睡了个好觉。然而,他却被相关部门的人带走了。
原因是有民众举报,天元味业的产品里含有添加剂,这与他们“不能吃不健康的东西”的理念相悖。
配料表里那些看不懂的化学名词,更是加剧了民众的恐慌。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还未散去,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格外敏感。
董邵迪费尽口舌,才让众人明白,食品添加剂本身并无害处,问题的根源在于那些无良厂商的滥用。更令人气愤的是,有些厂商在送检产品时,竟然还要考察送检人员的“颜值”或其他潜规则。
就在董邵迪焦头烂额之际,网络上突然刮起了一阵“妖风”。
此时的天元味业,已经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大公司,却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,这次的理由更加荒诞。
起初,是一位穿着暴露的女子,身着粉色睡衣,用天元味业的酱油瓶做出了一些不雅行为,意图博人眼球。
第二天,便传出该女子猝死的消息。紧接着,有人将女子的死,也归咎于天元味业。
之前的“添加剂有害论”再次甚嚣尘上,天元味业再次成为众矢之的。
然而这一次,国家站了出来,力挺天元味业,直接将其列为“国家战略合作伙伴”,规定任何烹饪场合,都必须使用天元味业的食材和原料。
这一举措,直接让所有的烦恼和恐惧都烟消云散。
自那以后,很长一段时间里,天元味业都成为了一种“政治正确”,任何人都不能,也不敢对天元味业说三道四。
但董邵迪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,他依然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,即使在食品行业,也精益求精,严格把控产品质量,不让任何人走弯路。
最近,又出现了一则新闻,将天元味业的产品与国外所谓的“无添加”产品进行对比,似乎在暗示,天元味业没有能力生产无添加酱油。
但这则新闻很快就消失了,因为有网友扒出,天元味业一直都有一条无添加纯天然的酱油生产线。
只不过,那条生产线的产品价格太高,产量也少,所以很多人都快要忘记它的存在了。
董申煜无法完全理解那个时代,但他根据现在的情况,也能大致推测出当时的天元味业,以及那位商业霸主董邵迪,在那个万物初生的时代,都在思考着什么。
董申煜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震撼,他万万没有想到,天元味业竟然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,才从一个小小的酱油作坊,发展到今天的规模。
董申煜的眼中,闪烁着坚毅的光芒。他暗下决心,一定要让天元味业更上一层楼。
成为真正的国民品牌,走向世界,站在整个行业的最顶峰。
回到家后,他并没有和董邵迪提及此事,而是给父母打了个电话。
董父董母并没有对他过于苛责,反而一直叮嘱他少工作,多摸鱼,有事就交给下属去办。毕竟,他是要继承家产,享受生活的,享受生活,找个女孩传宗接代,才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,天天忙于工作,没有任何意义。
就算你再厉害,等董邵迪过世之后,天元味业注定会衰落。
要知道,董邵迪可不是什么平庸之辈,而是商业巨擘,跺一跺脚,整个行业都要颤三颤,随便透露点消息,就能让一个小企业赚得盆满钵满。
天元味业还没强大到能够垄断整个市场,或是从上游源头开始,将整个产业链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。无论是上游的供应商,还是下游的经销商,都不是天元味业能够完全控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