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众生相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1864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0:41

董申煜抵达杨部长临时办公点,那是一处由几块棚板拼凑而成的简易房,与他们志愿者驻扎地并无二致。

“前后一共投入一百八十余万,董总您捐赠的物资也消耗殆尽,粗略估计,我们救助了六万余人……”

接下来,杨部长如数家珍般地汇报着每一笔资金的流向,力求详尽。董申煜在一旁静静地听着,渐渐地,他对杨部长这笔钱的使用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知。

正如他之前所料,杨部长需要支付所有人的薪酬,一部分来自四面八方赶来的志愿者,一部分则是医院里幸存的医护人员。

这是一个为了应对这场灾难而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,但就是这个看似简陋的班子,却奇迹般地拯救了如此多人的生命。

董申煜注意到,杨部长的发际线明显后移,眼眶下也泛着淡淡的青色。他也能从每天收听的当地新闻中,推断出杨部长肩上扛着的担子有多重。

知晓他是一位真正为民着想的好领导,董申煜自然不会过多计较那些细枝末节。

两人又深入探讨了灾区的诸多问题,或许是身处困境,彼此之间反而更容易敞开心扉,交浅言深也成了一种必然。

杨部长惊讶地发现,董申煜对灾区的整体状况和环境细节都了如指掌,完全不像是一个只知享乐的纨绔子弟。

董申煜并未刻意炫耀自己在安全区救出一百多人的壮举,只是轻描淡写地说,他每天在安全区内外四处走动,所积累的经验,恐怕比许多只知埋头苦干的志愿者还要丰富。

正是因为对灾区的深刻了解,董申煜才能理解杨部长诸多政策背后的深意。

比如,在灾情初期,他就果断集结残存的军队,将所有力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又比如,他为医疗人员开出高额薪酬,甚至远高于他们平时的待遇。

他从不直接发放钱财,也很少直接分发物资,而是始终坚持以工代赈,绝不养懒汉。

每一步举措,都有其独特的考量。就拿不直接发放物资这件事来说,或许在大城市里,这是一种常见的做法。

但在物资匮乏的小城市,直接发放物资,最后肯定会被少数官员家族所把持,这些家族如同寄生虫一般,吸食着体制内的血液,贪婪得就像一群水蛭。

灾区处处告急,人手紧缺,杨部长要考虑的事情千头万绪。不过,至少现在,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。

杨部长略带感慨地说道:“这次灾难,真的是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堂深刻的课。”

“一方面,我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机会,体验到现在的压力,但另一方面,我又觉得这种事情对于国家,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,都是一场巨大的浩劫。”

他悠悠地叹了口气,“我们这里能得到董总您的援助,还有你们团队的支持,否则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就稳住局面。”

“我发现,最关键的还是稳住人心。我特别感谢你们带来的那一百部对讲机,因为电视塔已经倒塌,所以我们直接把对讲机当做电台,不间断地播放各种振奋人心的消息,还有各种生活中的趣闻轶事。”

“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别那么快就失去希望,一定要保证营地的正常运转。”

“比如您的英勇事迹,我们当时轮番播放了好几遍。”杨部长说着,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。

“我甚至还专门为您开设了一个特别栏目,就是为了宣传您的成就,以此来激励其他人。说不定,现在已经有一批人变成您的忠实粉丝了呢。”

董申煜听了,哑然失笑。他让李怡怡拍摄视频,本来就是为了后期宣传所用,现在有了杨部长的鼎力相助,进度无疑加快了许多。

他深以为然地点点头。这些天来,每次回到营地,在休息前后,他都会在营地里四处走动。

在他到来之前,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人眼中的绝望和麻木,每个人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,没有任何生活的希望,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前一天的生活。

营地里弥漫着这种死气沉沉的气氛,每天都有人从外面被抬进来,每天也有人被装进裹尸袋,静静地躺在某处,等待着统一火化。

正如董申煜前几天的感叹,人命竟然变得如此廉价。其他人在自己面前死去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这种场面一辈子都难以见到一次。

但是,对于董申煜来说,不过短短八天,他就已经看惯了生死离别,甚至有人在临终之际,还希望能见他一面。

类似的事情发生的次数太多,他的心情也从最初的沉痛,逐渐变得麻木。

“这不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来救灾的原因吗?如果只是想安逸度日,我直接回绝不就好了。”

杨部长听到这句话,先是愣了一下,随即开怀大笑,笑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。

“我都快忘了,您还是一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公子。”

董申煜也笑着回应道:“我也快忘了,您其实是一方父母官,可不是我这样的普通富三代能轻易接触到的。”

杨部长的家庭条件其实相当优越,他的父母都是德高望重的医生。如果他只顾着自己家族的利益,完全可以让父母负责各个关键岗位,这样既能保证效率,又能轻松捞到不少好处。随便挂个名,做点轻松的工作,也能赚得盆满钵满。

虽然赈灾工作千头万绪,需要各方配合,但也存在一些闲职。

就算不这么做,他给自己开一份高薪,也不会有人提出异议。

但是,杨部长是一个早已超越了低级趣味的人。他言谈举止间,始终心系百姓,对自己却毫不在意,甚至主动停发了自己的薪水。

虽然在灾区里,每个人都心情压抑,心中难免有怨气想要发泄,但几乎没有人会把矛头指向杨部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