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废墟余生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154更新时间:25/09/14 02:00:41
这里白昼酷热难耐,夜晚却又寒冷刺骨,极端温差令人难以忍受。震后的第十五天,空气中弥漫着绝望的气息,地底深处仿佛一个密不透风的闷罐,令人窒息。
年轻力壮的生命,或许早已在饥饿的折磨下走向终结,他们旺盛的新陈代谢,此刻却成了催命符。然而,就在这片死寂之中,一个年轻的女性幸存者,却奇迹般地存活着,这简直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谜团。
董申煜小心翼翼地将女孩从瓦砾堆中拉了出来,动作轻柔得像捧着一件易碎的珍宝。他没有再继续挖掘,而是拿起对讲机,向安全区发出了讯息。
片刻之后,赵汶开始为女孩做初步的检查。她仔细地听诊,语气中带着一丝庆幸:“还好,没有受到严重的挤压,回去之后用绷带固定一下,应该就没什么大碍了。”
大约十分钟后,两名隶属于董申煜救灾小组的成员赶到了现场。他们神情肃穆地向董申煜敬了个礼,一丝希望在他们的眼神中闪耀。
两人默默地从倒骑驴上卸下一副简易的担架,小心翼翼地将女孩抬了上去。其中一个年轻的男队员,瞥见女孩赤裸的身体,略显犹豫,迅速脱下自己的外套,轻轻地盖在了她的身上。
经过这几天的辛勤工作,董申煜和他的团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套救援流程,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高效。
董申煜驾驶着满载物资的倒骑驴,载着赵汶,在安全区附近缓缓巡视。倒骑驴上堆满了各种装备:他那把无坚不摧的锤子,四副备用的担架,还有赵汶的药箱,都整齐地码放在车上。
每当发现幸存者,他们会立即向安全区发送消息。随后,便会有两名相对空闲的队员赶来,用担架将伤者安全地送回安全区,接受更细致的检查和治疗。
队员们渐渐地对董申煜的“超能力”习以为常:他总能在巨大的噪音中,精准地定位到幸存者的位置;他手中的锤子,仿佛拥有神秘的力量,能够轻易地击碎厚重的水泥板。
就在几天前,这些“奇迹”还让大家惊叹不已,甚至有一位医生找到董申煜,想要预约他未来半年的时间,希望他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。
然而,董申煜断然拒绝了成为“小白鼠”的想法。他认为,系统赋予他的能力,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,也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,而不是无私地奉献一切。
他们再次扩大搜索范围,但这一次,董申煜却一无所获。他并没有选择继续向更远的地方探索,而是在附近兜兜转转,试图找到那些可能被遗漏的幸存者。
一个正常人,在滴水不进的情况下,最多只能坚持三天;如果只喝水不吃饭,七天后身体就会遭受不可逆转的损伤。
如今,地震已经过去了八天,无数房屋倒塌,许多人被无情地掩埋在废墟之下,他们中的绝大多数,都无法坚持到救援人员的到来。
董申煜也感到了一丝疲惫和厌倦。这几天,每天回到住处,他都感觉自己仿佛要瘫倒在床上,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。
要知道,董申煜可是拥有极限体能的男人,体力之充沛令人惊叹。但与身体上的疲惫相比,精神上的压力更加难以承受。这几天,董申煜一直保持着高度紧张的状态,每天都在繁忙的工作中度过。
他需要时刻与所有救灾小组的成员保持联系,协调各种事务,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。他来到这里,不仅仅是为了救灾,也是为了锻炼手下的这批人。
这二十人,将是他未来事业的主力军。董申煜甚至开始考虑,是否要组建一个网络宣传部门,专门负责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和推广。
董申煜回到了住处,再次看到了闪光灯亮起的一瞬间,他毫不在意地眨了眨眼。
他甚至开始期待,自己回去之后,一定要给他们发布的微博、视频、图片和文字点赞。
然后再让李怡怡放出未经任何剪辑,真实记录救灾场景的视频。
利用一些不实的传闻来吸引大众的关注,然后再用真实的正面新闻来辟谣。
先制造话题,再澄清事实,只需要付出少量的推广费用,就可以获得巨大的网络声量。
这几乎是所有公司都在使用的公关手段,即便被贴上“黑红”的标签,也依然能提高知名度。
花小钱办大事,到时候,孰优孰劣,自然一目了然。即便董申煜“洗白”失败,最终被骂的也是他,而天元味业却获得了巨大的曝光度,怎么看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。
到时候拿到奖金之后,他还可以继续用这笔钱来做慈善,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。
董申煜重重地躺倒在床上,李怡怡已经被他打发走了。
他拿出手机,漫无目的地浏览着新闻,直到体力渐渐恢复,才从床上跳了起来。
今天已经是地震后的第八天了,在这八天里,不仅仅是董申煜他们的努力成效显著,官方的救援行动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。
他们总共救出了八万多名幸存者,并将近一百万名受灾群众安置到了各种不同的场所。
而且,还有无数的警察和军人奔赴各个地方,清理道路,排除障碍,现在已经有大量的应急食品被直接运进了阳城。
周围的各种物资供应也慢慢地恢复了。董申煜昨天甚至还喝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蔬菜汤。要知道,在过去的那么多天里,他几乎没有吃到过除应急食品之外的任何东西。
虽然据说那顿饭价格不菲,但也极大地鼓舞了人心。
营地里的人天天吃方便面,现在有机会喝到热汤,吃到肉,谁会不高兴呢?
董申煜也清楚地意识到,自己一行人的救灾行动,或许很快就要结束了。
突然,杨部长主动联系了他,想要和他对账。
董申煜的钱虽然是捐给了阳城政府,但是阳城政府却将其划拨给了杨部长,让他全权负责这个镇子里的救灾工作。
他们能够在这里建立营地,建立方舱医院,归根结底,都是董申煜的捐款在发挥作用。
想到这里,董申煜的表情变得有些古怪,仔细想想,这个营地里的医生们,好像都是靠着董申煜的捐款才能在这里工作。
很多事情只能当面说清楚,所以杨部长邀请他前往另一个驻扎地。董申煜跨上倒骑驴,独自一人突突突地行驶在路上。
周围的人依然用僵硬而呆滞的目光注视着他,董申煜已经完全习惯了他们的眼神。
大约半个小时后,董申煜到达了杨部长所在的办公室。他发现这里和自己所在的地方相差无几,都是简陋的硬板房,甚至无法隔绝门外熙熙攘攘的玩闹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