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 琉璃壁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2245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8:10
“你小子,心里头是不是也藏着哪个俊俏的姑娘呢?”
小兵被周凝楚这么一问,瞬间红了脸,那双眼睛滴溜溜地转着,像个偷吃了蜜糖的小老鼠,只是紧紧抱着手里的枪,任凭周凝楚怎么打趣,也不肯再吐露半个字。
周凝楚见状,也没再继续追问,只是缓缓地靠在一块还算干净的石头上,闭上眼睛,开始养精蓄锐。可思绪却像挣脱了缰绳的野马,不受控制地奔向远方,脑海中,那个娇小的身影挥之不去,一颦一笑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间。
第二天清晨,伴随着几声清脆的鸟鸣,负责给养的士兵终于来了。他们带来了战士们期盼已久的物资,除了填饱肚子的食物和饮用水,还额外给每人分发了一个红彤彤的苹果。
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后勤兵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人。他们不仅能带来维持生命的给养,更是连接家乡与战场的桥梁,替那些身在远方的战士们传递着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。
周凝楚也迫不及待地拿出纸笔,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信。
离开家已经大半年了,家里的亲人肯定时刻都在牵挂着他,是时候给他们报个平安了。
信的内容很简单,寥寥几笔,只说自己一切安好,没有受伤,让家里的老老少少不要担心。
在信的末尾,他原本打算写上那句埋藏在心底无数次的告白:“小叶,我很想你。”
可转念一想,家里三个孩子都已经识字了,万一被他们看到,自己这个当爹的也太不正经了。
他咬着铅笔头,冥思苦想了半天,最终,还是在落款的地方,轻轻地画了一个小小的、不太规则的心形。
他想,他的小叶那么聪明,一定能够明白他的心意。
这一天,敌军竟然出乎意料地没有任何动静。
想必是前几天的进攻太过猛烈,伤亡惨重,他们也需要停下来休整一番。
周凝楚百无聊赖地躺在地上,仰望着深邃的星空,开始幻想桑叶收到信后的反应。
他想象不出太多具体的细节,但他坚信,她一定会非常开心。
只要她开心,他就觉得一切都值了。
周凝楚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微笑,悄悄的,没有被任何人发现。
“小叶,你放心,我一定会活着回去的。”他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道。
常言道,有钱能使鬼推磨,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适用。
桑叶很快就找到了镇上口碑最好、实力最强的一家装修店铺,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,对方听了之后,立刻表示愿意接下这单生意。
当她拿出自己精心设计的图纸时,更是让装修店的老板惊得合不拢嘴。
用琉璃做墙壁,打造独一无二的精品屋,还要在屋子里做一些精美的装饰……在当时的年代,这种想法简直可以用惊世骇俗来形容。
双方很快就谈好了价钱,老板随即带着四五个手艺精湛的工人,仅仅用了四天时间,就将桑叶心心念念的精品屋盖了起来。
用琉璃做墙壁,这在整个镇上都是闻所未闻的事情,装修店里所有的人,只要一有空闲,都会跑过来看热闹,一睹这间琉璃屋的真容。
几个人围成一小堆儿,毫不避讳地议论纷纷,说桑叶肯定是脑子有问题,不仅一次性租了这么多柜台,还想把自己圈起来,这不是明摆着阻挡财运吗?
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一个吉利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
只是,现在的他们还不知道,这间琉璃屋不仅有门,而且还透光,不仅不会阻挡财运,反而还能起到聚财的作用。
桑叶仔仔细细地检查验收了一番,对这间焕然一新的琉璃屋非常满意,便痛快地付清了尾款。
然后,她又和商店的经理打了个招呼,把店门一锁,决定亲自去南方进货。
服装生意虽然做得不错,但要想培养长期的忠实顾客,就必须做到物美价廉,让顾客觉得物超所值。
另外,她还发现镇上的三家商店,卖的衣服款式基本都一样,没有什么新鲜感,很容易造成市场饱和和顾客的审美疲劳。
所以,她决定亲自去一趟南边,一来可以现场挑选服装的质量和款式,二来也可以了解一下那边的真实行情。
精品服装可以卖,普通的服装也可以批发,而且批发的路子一旦走开了,绝对是一条赚钱的捷径。
精品服装的精髓在于一个“精”字,无论是衣料、款式还是做工,都必须符合老百姓现阶段的高端需求,要主打一个与众不同、高人一等。
而批发则是以量取胜、薄利多销,产品定位虽然不如精品服装那么高,但也必须保证实用性,并且不会脱离主流趋势。
只不过,桑叶一个人的精力有限,目前还不具备把两样全都做起来的能力。
再说,生意人都注重人脉。只有自己亲自去建立和维持,未来这些人脉才能为她所用。
无论是哪一样,都得她亲自把关。
听说桑叶要一个人去南方进货,潘珍吓得脸色都变了。
她知道这个侄媳妇能干,可怎么也没想到她竟然这么大胆,什么地方都敢去。
南方,离着这里几千里地远,而且听说南方人精明得很,睁着眼睛闭着眼睛都在算计,一个个都贼精贼精的。
桑叶一个人去,她怎么能放心?所以,她坚决不同意。
桑叶知道她这是担心自己,便耐心地解释了好几次,一再地向她保证自己会照顾好自己,潘珍这才眼泪汪汪地答应了。
可前脚刚答应完,后脚她又后悔了,说如果桑叶非得去南方的话,那她就得跟着一起去,不然就不让桑叶出门。
潘珍的出尔反尔,弄得桑叶哭笑不得,只好耐下性子,好好地哄她。
这一家子,三个小的成天想爸爸,得哄。
一个老的,成天提心吊胆,也得哄。
还有周南春,像个好奇宝宝似的,什么都想问,还得哄。
她这哄人的功夫,都能办班儿搞培训了。
经过长达三天的艰苦解释和保证,潘珍终于放弃了跟着她一起去的想法。
“四婶儿,最慢半个月,我就回来了。你在家里好好守着,受累了,谢谢您。”
“谢啥谢?说这些客气话干啥?咱们都是一家人,用不着说这些。我就是,就是害怕。你说,南川也不在家,我一辈子都没出过门,也不认字,真要是出了点啥事儿,你说,我咋和南川交代啊。”
桑叶瞧着老太太又要开始念叨个没完,赶忙岔开话题,安排她编一些小玩意儿,越精致越好,也一并带去南方。
做生意嘛,就是要南来北往,互通有无,只要是商品,就有商机。
而且现在刚开始改革开放,南北文化的交流才刚刚开始,像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制品,肯定会很受欢迎。
一天后的早上,桑叶背着潘珍按照她的描述缝制的大背包,里面装着两件换洗的衣服、几个大饼子和一小罐咸菜,斗志昂扬地出发了。
那时候没有动车、没有高铁,更没有飞机,就连汽车的速度,都没有多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