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6章 烽火家书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2013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8:10
桑叶的心头始终萦绕着一丝不安,她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周凝楚的安危。
她心知肚明,保家卫国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周凝楚是真正的英雄,在他心中,国家永远高于家庭。
尽管她所渴望的,仅仅是一个能够陪伴在自己身边,相濡以沫的丈夫。
但在民族大义面前,她绝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。
曾经,她以为周凝楚只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,如今她才深刻的明白,周凝楚不属于书中的桑晓婉,也不属于意外降临这个世界的自己。
所以,她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支持他,别无他求。
当其他人笼罩在焦虑和不安中时,桑叶一次又一次地开导他们,告诉他们,正因为有人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,他们更应该坚守后方,做好保障工作。
她更加努力地工作和赚钱,把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,以备不时之需。
周长山特意召开了一次广播会议,对某些人的不当言论进行了批评和纠正,要求大家安心生产,努力把日子过好。
为了及时了解前线的战况,桑叶咬咬牙,花重金购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,每天准时收听新闻广播,那是他们了解前线信息的唯一途径。
全家人的心都紧紧地揪在一起,既为他所从事的崇高事业感到骄傲,又为他的安危担忧不已。
战场上枪林弹雨,刀剑无眼,谁能保证不受伤呢?
所幸的是,一直没有传来任何噩耗。
很多时候,没有消息,便是最好的消息。
当第二茬小菜喜获丰收的时候,春天也悄然来临,万物复苏,生机盎然。
在此期间,靠山屯发生了两件引人关注的事情。
第一件事,是陈临默在离婚后的第二个月,就和张玲子正式领了结婚证。
老张夫妇极力反对这门婚事,他们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,如花似玉的年纪,无论贫富,找个清清白白的小伙子才是正经。
可张玲子铁了心,像是着了魔一般,背着家里人偷出户口本,就和陈临默领了证,一分钱彩礼都没要,自己带着行李,就搬到了老陈家。
张玲子的举动,倒是让那些议论她的人减少了不少。毕竟,不嫌弃陈临默是二婚头子,甚至连彩礼都不要,怎么说都有些像真爱。
历经两世,张玲子终于如愿嫁给了她心心念念的人,也算是得偿所愿。
另一件事,则与桑晓婉有关。
离婚让她精神大伤,在家沉寂了一段时间后,她开始频繁地出入镇上,某天突然穿了一件鲜艳的大红色新衣服回来,脸色也变得红润了许多,眉眼间都洋溢着喜悦的光芒。
她坐月子时没有好好调养,瘦了很多,但这消瘦却让她看起来更加楚楚可怜,惹人怜爱。
平心而论,桑晓婉长得并不丑,只是性格有些刁蛮任性。若是能收敛一下脾气,那张脸还是颇为耐看的。
桑晓婉仿佛一夜之间变了个人,见到谁都笑脸相迎,和颜悦色。
即使是碰到了陈临默和张玲子,她也能像对待陌生人一样,平静地擦肩而过,再也看不到之前的歇斯底里。
反倒是陈临默,在路上遇到桑晓婉几次,见她连正眼都不瞧他一眼,心里反而有些失落。
真是应了那句话,有些人啊,就是犯贱。
桑晓婉的变化让所有人都感到难以理解,她所做的事情也让人摸不着头脑。她甚至还坐车去监狱,探望了张二柱子,听说还给他买了不少吃喝。
没有人知道她为何会这样做,桑长河担心她出事,还特意问过她。
只是如今的桑晓婉嘴巴严得很,无论怎么问,她都不肯说实话,只是说不用他们操心。
通过一些事情,她终于意识到,父母并非不疼爱她,但也没有那么疼爱她。在利益面前,她也只是比桑叶稍微贵重一些的商品罢了。
尤其是当黄淑娟收了陈临默的五十块钱,拿着户口本把她推出门,要她配合办理离婚手续时,她的失望达到了顶点。
她突然理解了宁可换亲也要离开桑家的做法,也心疼自己步了桑叶的后尘。
她将自己的心封闭起来,不再对父母说心里话,暗自下定决心,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。等她有了钱,就立刻搬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家。
有一次,桑叶和桑晓婉偶然相遇,桑晓婉没有像以前那样阴阳怪气,但她眼中那股势在必得的幽光,却怎么也掩饰不住。
桑叶隐隐有一种预感,桑晓婉肯定在酝酿着什么阴谋。
四月初,外面的积雪基本上都融化了。
而桑叶的第四栋大棚,也正式开始动工建设,地点就是周旺归还给周凝楚的院子。
院子面积很大,桑叶打算建造三座阳光房,两座光照充足的,用来种菜,另一栋光照稍差一些的,则用来养猪。
民以食为天,无论在什么时代,老百姓都离不开吃饭和吃肉。
在这个特殊的时代,解决老百姓的吃喝问题,就是最大的机遇,几乎可以说是遍地黄金。
试种的小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,桑叶的胆子也大了起来,她自己育了一些菜苗,茄子、大辣椒和西红柿,各种蔬菜占据了一栋大棚,另一栋则仍然种植小菜。
家里的存菜吃完,而大田里的蔬菜还没有上市的时候,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,桑叶早就盘算好了,她的这些蔬菜,正好可以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上市,填补市场空白。
她的宅基地,是公社划分给她的,紧挨着周凝楚的房山头划出来的。
只是她一个人居住,面积并不大,但也有前后的院子,盖三间正房是绰绰有余的。
这算是她穿越到这本书里以来,遇到的第二件值得高兴的好事。
第一件,自然是代替桑晓婉嫁给周凝楚。
为了筹备新建房子和阳光房,她需要考虑设计规划、寻找工匠、购买原材料、亲自监工,还要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。
每天晚上不到十一点,她根本无法入睡,而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,她又要早早起床,开始新的一天。桑叶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,整个人都瘦了一圈,小脸也只有巴掌那么大,但却显得五官更加精致立体。
她实在忙不过来,便雇佣了隔壁的王长贵夫妇,让他们帮忙照看知青大院里的大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