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 礼尚往来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2293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8:10

过去,周凝楚对于娶妻之事,总抱着一种水到渠成的态度。毕竟,他的条件摆在那里,带着三个孩子,哪个好人家的姑娘愿意一进门就当三个孩子的后妈呢?

经历了桑晓婉的事情后,“顺其自然”在他心里就变成了抵触和反感。

而现在,看着眼前这个为了他忙前忙后的美丽姑娘,他突然觉得,结婚好像也不错。至少,以后遇到什么大事小情,身边能有个相互照应的人。而且,以后再有人欺负她,他也有立场去保护她了。

等到周山醒来,桑叶带他去了趟职工食堂,详细地告诉他哪里可以找到护士、医生,冷热水 在哪里,然后就告别回家了。

在这个年代,女人的名节比什么都重要。

在和周凝楚正式结婚之前,桑叶不想节外生枝,影响到她精心策划的整个计划。

周刚早就回去了,而她独自一人走了两个小时才到家,那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。

家里的桑长河和黄淑娟看见她回来了,谁也没搭理她,更没有给她留晚饭。

桑叶默默地拿出中午剩下的一个硬邦邦的馒头,就着几根咸菜丝,小口小口地往嘴里送。

就着冷水艰难地咽下馒头,休息了半个小时后,她又拎起锄头等工具,独自一人去了后院开始翻地。

播种白菜的黄金时间就那么短短几天,错过了,不仅是错过了一季的收成,很可能也会错过一次绝佳的致富机会。

屋里的人都已经进入了梦乡,只有她还披星戴月地在田地里忙碌着,不辞辛苦,勤勤恳恳。

想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,就必须要付出足够的辛劳和汗水,否则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只能是空想。

有句老话说得好,机会永远都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,对此,她深信不疑!

借着皎洁的月光干完农活,桑叶拍打掉身上的泥土,走进屋里。她从大水缸里舀了一瓢凉水倒进大盆里洗手,无意中听到里屋传来桑长河和黄淑娟压低声音的说话声。

原来,今天她不在家的时候,陈家昌两口子来过一趟,说是想尽快把过礼的事情办了,最好能在入冬之前就把桑晓婉和陈临默的婚事给敲定。

桑长河两口子听了,当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。一来是怕桑晓婉的肚子越来越大,到时候会引来更多人的笑话;二来也是担心陈临默经常往家里跑,会对桑叶产生什么不该有的想法。

毕竟,单从长相来说,这个捡来的丫头可是比亲生的桑晓婉要好看得多。

择日不如撞日,桑长河和黄淑娟商量了一下,就直接把日子定在了明天。

“我说咱也不用这么着急吧,你急啥呀?现在小晚怀着孩子,老陈家还能不认账?我听说现在城里都流行陪嫁大衣柜,咋地也得让他们老陈家给小晚准备一个吧。”黄淑娟略带不满地嘟囔着。

“行了,你就别没事找事了,早点把事儿办完,咱们也能早点省心。”桑长河不耐烦地说道。

“行吧,明天早上早点起来去镇上一趟,割二斤猪肉,要肥一点的。对了,再买半斤光腚糖。”黄淑娟吩咐道。

桑长河嗯了一声,就再也没了动静。

桑叶听了,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冷笑。明天就要过礼了吗?

好啊,那就过吧,她保证让桑家人过一个终身难忘的“大礼”。

临睡前,她又想起了还在医院里住院的周凝楚和那三个可爱的孩子们,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。

她本来还想着明天一大早就赶去医院看看他们呢,但是家里突然发生了这种事,恐怕是去不成了。

她突然无比怀念后世的手机,如果现在有手机就好了,想知道周凝楚和孩子们的情况,只需要打个电话就行了。

第二天一大早,老桑家一家四口就早早地起了床,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洋洋的笑容,开始忙碌起来。

按照农村的规矩,过礼可是一件大事,必须要请上几个村里的长辈和村长过来坐上席(也就是主位),一个是为了当个见证人,以后万一出了什么事儿也好有个说话的人,另一个也是对这对新人的一种认可。

在这个特殊的年代,农村结婚不像后世那样需要办理结婚证,都是由大队开具一份介绍信,再盖上一个鲜红的大印章,两个人就算是在法律意义上正式结合了。

毕竟现在还没有身份证这种东西,想要确认一个人的真实身份,凭的就是一个名字。

国家这么大,人口这么多,重名重姓的人多了去了,想要证明这个张三就是那个张三,实在是太困难了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人证就显得格外的重要。

“小晚,你去一趟,把你张爷爷、王奶奶、秦大爷,还有村长都请过来。就说晌午直接过来吃饭就行,咱们一起乐呵乐呵。”黄淑娟吩咐道。

桑晓婉娇羞地答应了一声,然后就扭捏着身子往外走。桑叶见状,故意装出一副不赞成的样子,开口说道:“妈,今儿个可是小晚的大日子,哪能让她到处跑腿儿呢。要不这样吧,我先把这两棵白菜切完,然后就去请人,让小晚在家里安安稳稳地等着享福。”

黄淑娟一听这话,心里顿时乐开了花,还以为那个以前她说啥就是啥的大丫头终于又回来了,“哎呀,这话说得对,那就你去请人吧,白菜就放那儿,妈来切。”

七十年代的北方农村,邻居之间大多只隔着一道半人高的院墙,这墙是用羊角泥垒起来的,谁家要是进来个人,邻居只要抬起头,随便就能看见。

张爷爷和王奶奶两家住得很近,桑叶刚一迈进老张家的大门,就把正在院子里忙着簸瓜子的王奶奶给惊动了。

进门之前,桑叶特意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表情,让自己的脸上露出那种委屈又不敢说的可怜兮兮的样子,眼圈儿也红红的,好像随时都能哭出来一样。

“张爷爷,正好王奶奶也在,我妈让我来请你们去我家喝酒,中午就过去。”桑叶怯生生地说道。

王奶奶已经快九十岁了,是个五保户,但是身子骨却非常硬朗,不仅明事理,而且还特别有正义感。

小老太太颤颤巍巍地迈着小脚,走到院墙边,看着眼前这个一脸苦相、要哭不哭的桑叶,心疼她命苦,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,然后开口问道:“好不殃儿地喝啥酒?”

张爷爷也扬起他早就准备好的鞭子,在半空中狠狠地抽了一下,发出“啪”的一声脆响,然后满意地拿着鞭子在手里端详着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,“能喝啥酒,我估摸着是老陈家今天要过来过礼吧。”

桑叶听了这话,眼泪瞬间充满了眼眶,她哆嗦着嘴唇,声音颤抖地说道:“是,张爷爷。今天陈家要过礼,我妈特意让我来请您二老去家里坐上席呢。”

小老太太一听这话,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消失了,她不屑地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,没好气地说道:“不去,嫌乎砢碜(觉得丢人)。”

张爷爷也跟着说道:“我也不去,家里还有一大堆活儿没干完呢,没那闲工夫。”

“去吧,求求您二老了,咱们村里就数您二位最有福气了。”桑叶的语气变得焦急起来,好像非常害怕他们不去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