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 暗涌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2023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8:08
阮雪驻足于一众高校的招生展位前,目光如炬,最终定格在了津海省海洋大学的牌匾上,眼神瞬间被点亮,那里,是她梦寐以求的学府,是她心之所向的灯塔。
她未在其他高校的摊位前过多停留,径直走向了海洋大学的面试考官席位。
一位年过半百,鬓发斑白的老者正笑意盈盈地注视着她。“阮雪同学,为何独独钟情于我校?莫非,你已放弃了其他院校的面试机会?”
阮雪抿嘴一笑,落落大方地回应道:“老师,海洋大学是我的首选,亦是我矢志不渝的目标。即便一次未能如愿,我亦会再接再厉,决不放弃。其他的学府固然优秀,但终究与我的理想有所偏差。”
她语气坚定,目光澄澈,“我的梦想,是汲取深厚的海洋知识,深入了解海洋的奥秘,最终能够学有所用,造福一方百姓。”
这番话语,立刻激起了考官的浓厚兴趣。“哦?对我们学校如此情有独钟。那么,不妨详细谈谈,你打算如何利用所学,造福百姓呢?”
这可难不倒早有准备的阮雪,她侃侃而谈:“老师,浩瀚的海洋,实则蕴藏着一座巨大的宝库,资源丰富,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即便是近海,亦拥有广阔的海域,相对安全的环境,以及种类繁多的物种。”
“然而,我国的渔民们大多依旧依赖传统的方式进行捕捞,很大程度上要听天由命,他们并不了解如何科学地利用海洋资源,像耕田一样耕种大海。”
“渔民们的经济实力有限,设备也相对简陋。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尚可,一旦遭遇恶劣天气,不仅会颗粒无收,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安全。我的家乡,就有不少壮年劳力在出海捕捞时不幸遇难。”
“因此,我们必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,摆脱这种落后的局面,才能实现稳定且安全的生产。
“例如,我们可以在浅海区域大规模种植海带和紫菜,在海岬的特殊地块养殖黄鲷和黑鲷,在礁石上养殖花蛤,在沙滩上养殖海蟹,在海水中培育珍珠贝。”
“老师,说到珍珠,大溪地的黑珍珠,如今已能卖到数百元一颗的高价,而澳洲的本地白珍珠,也能卖到三百多元一颗。反观我们津海,明明拥有如此优越的海洋资源,却没有任何人工培育的珍珠,只能依靠人工捕捞海里的野生贝壳,而且还要靠运气才能开出一颗珍珠。”
“如果我有机会,我希望能第一时间投入到珠贝的养殖中,将这巨大的市场份额夺回,让我们的渔民们能够依靠技术来获得财富,付出努力就能得到回报。”
她说话时,眼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,紧握的拳头也充满了力量。“老师,恳请您能给我一个机会,我定能回报给您十倍的财富。”
“好,说得好!”考官赞赏道。
阮雪趁热打铁,继续推销自己:“我从小在海边长大,每天清晨都会去海滩捡拾海货,对这片海域十分熟悉。例如,在石塘村山岬那一带,就非常适合养殖海带和紫菜,也可以种植生蚝和扇贝。”
“这些都是极具出口价值的产品……”
她滔滔不绝地讲述了将近十分钟,这才意犹未尽地停了下来。
那位老考官闻言,猛地一拍桌子,“好了,我心里有数了。阮雪同学,回去静候佳音吧。”
阮雪恭恭敬敬地向老考官鞠了一躬,这才转身离去。
待她离开后,老考官向后招了招手,一位年轻的考官随即起身,来到他的位置坐下,老考官则离开了房间。
他径直来到了隔壁的校长办公室,室内,张芥和苏敬国早已等候多时。
苏敬国笑呵呵地问道:“老周,怎么样?我给你推荐的这个孩子不错吧。”
这位老考官,正是津海省海洋大学的校长,周志明。
王校长也笑着附和道:“周校长,我向您保证,阮雪绝对是个好苗子。如果您不要,可还有其他人争着抢着要呢。”
周志明坐了下来,语气笃定,“阮雪,她只面试了我这一家,还能跑到哪里去。”
张芥闻言,颇感诧异:“什么?这孩子可真够大胆的。万一您没看上她,岂不是白白错失了一次机会吗?”
苏敬国白了她一眼,笑着说道:“阮雪还能面试不上?要是面试不上,那只能说明是面试官没眼光,看不出来这是一块璞玉。”
周志明笑着捶了他一下,“行了行了,怕了你这老家伙了。”
“阮雪这个孩子,我要定了。”
几人寒暄了一阵,其他的考官也陆续返回,周志明便起身告辞。
他此行的目的,就是要亲眼见一见这位被苏敬国吹得天花乱坠的考生。
而阮雪的表现,也果然没有让他失望。
苏敬国背着手,目送周志明离开,转头笑着对张芥说道:“怎么样,这个老家伙也佩服我的眼光了吧。阮雪这样的好苗子,谁不稀罕,谁不想要?”
张芥不无讽刺地说道:“是,您老人家这双火眼金睛,厉害着呢。不过,今天也没有人来闹事,阮雪那孩子真是白白担心了一场。”
苏敬国自信满满地说道:“谁来闹也白搭。我看谁敢!”
然而,事与愿违,现实狠狠地打了苏敬国的脸。
第二天,王校长给苏敬国打来电话,语气凝重:“苏政委,学校收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,举报阮雪同学。信中说阮雪同学品行不端,还说她买通了基地的人,走了后门,才得以进入基地高中。”
“而且,还在考试中作弊,才侥幸考到了第一名。”
“你说说,这都是些什么事啊?”
苏敬国闻言,顿时气得火冒三丈,“谁吃饱了撑的没事干?我这就过去看看那封信。”
他风风火火地赶到了王校长的办公室,“信呢?快给我看看。”
王校长将一个厚厚的信封递给了他,“看吧,这个人对阮雪那孩子的情况,可真是了如指掌。”
“要不然,也不会知道得这么清楚。”
苏敬国接过信封,拆开信,仔细阅读起来。
信中的内容,将阮雪描绘得不堪至极。
信中说,阮雪在嫁人之前,就与村里的几个不务正业的混混不清不楚,品行令人担忧。后来,她见叶昌茂家境殷实,才同意嫁给他。
信中还说,阮雪曾被人贩子拐走,在人贩子那里过了一夜,早已被玷污,身子变得肮脏不堪。
这样的人,怎么配上大学?
信中甚至还说,基地高中里一定有人在包庇阮雪,将阮雪的成绩篡改成了第一名。否则,一个高二的学生,怎么可能考得过高三的学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