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省状元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1888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8:07
“诸位,适可而止,莫要再撒狗粮了。”围观的社员们略带戏谑地起哄,语气中带着些许羡慕。
“好了,诸位都回去忙吧,今日的疑难解答就到这里了。”徐枫安轻拍双手,示意众人散去,话锋一转,又对着脸色涨红的周正说道:“周正同志,你说的很对,咱俩不一样。”说罢,便心情愉悦地离开了。
周正闻言,脸都气得扭曲了。
徐枫安一路哼着小曲,心中盘算着晚上如何将此事绘声绘色地告诉沈茜彦,仿佛又增添了几分必胜的把握。
另一边,张嫣然面色铁青地注视着徐枫安离去的背影,心中五味杂陈,久久不能平静。
“难道…这道题,是沈茜彦教他的?”这个念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层层涟漪。
她心跳加速,倒不是被徐枫安解题的技巧所震撼,而是“沈茜彦”这个名字,让她嗅到了一丝潜在的威胁。
来到这小山村已经一年有余,沈茜彦也算是村里小有名气的人物,略一打听便知晓她仅有高中学历。
张嫣然最初并未将她放在眼里,毕竟下乡的知青大多是初高中学历,而自己可是正儿八经帝都高中毕业,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水平,都远非这穷乡僻壤可比。
但今日,她却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一丝危机。
这份危机,源于那道题。
倒不是说她完全不会,只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仔细思考,且解法远不如徐枫安那般简洁明了。
两个多月前,她曾去县城书店购买复习资料,恰巧撞见沈茜彦也在购书,甚至买了一大堆,连自己心仪的一本新资料都被她抢先买走。
“当时自己怎么就没反应过来呢?或许她也已经嗅到了恢复高考的风声。”张嫣然暗自懊恼。
此次,家里之所以提前将恢复高考的消息透露给她,便是希望她能一举夺魁,为家族争光。
她还听闻,新上任的领导格外重视此次考试,若是能取得优异成绩,说不定还能得到领导的赏识。
暂停高考的这几年,学生们无心向学,老师们也敷衍了事,有真才实学的学者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,全国的教育水平都在倒退。
“况且,H省这边的教育水平比起帝都,简直是天壤之别,听闻此次的试卷难度也会相对简单。”张嫣然暗忖。
她下乡时间尚短,许多知识还记得牢固,因此,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——拿下全省第一,成为H省的省状元。
“谁也别想跟我争!”她在心中默默发誓。
此时,吴娟又开始催促知青们下地干活了……
夜幕降临,知青们回到知青院,仍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徐枫安白天快速解题的事情。他们口头上承认徐枫安的厉害,但内心却又不由自主地感到沉重。
“他们的竞争对手,可不仅仅只有知青和学生。”
有些人原本并未将徐枫安放在眼里,如今见他展现出超乎预期的实力,心中开始盘算着一些见不得光的勾当。
“一个泥腿子,也妄想上大学?”
但还有一部分人的注意力,集中在了张嫣然的复习资料上。
“张知青,你就行行好,借我看看吧,我真的很需要理科资料。”
“昨天的事情是我们不对,看在我平时没少帮你干活的份上,你就借我一下吧。”
“我保证绝不外借。”
……
面对这些人的轮番请求,张嫣然感到烦躁不堪,感觉就像有成千上万只苍蝇在耳边嗡嗡作响,挥之不去。
她终于维持不住脸上那虚伪的笑容,语气冰冷地说道:“我还要复习,你们一直在这里吵闹,是故意想让我复习不下去吗?”
“鲁迅先生说过,浪费别人的时间,无异于谋财害命!”
至于他们口中所谓的“平时帮忙干活”,那明明是他们一厢情愿地贴上来,与她何干?难道还要她感恩戴德不成?简直是天大的笑话!
被戳中心思的几个知青脸色有些难看,但转念一想,还不是张嫣然小气,不肯借资料。
于是,他们义正辞严地反驳道:“张知青,你误会了,我们绝没有那个意思,只是想单纯地借阅一下资料而已。”
难道她的时间是时间,他们的时间就一文不值吗?
张嫣然紧紧抿着嘴唇,恨不得将这些讨厌的人统统赶出知青院,她心中飞速思索着如何才能摆脱这些烦人的家伙。
最终,她勉强答应将一本资料借给周正,以此为条件,让他将其他人赶走。
在他们离开之际,她装作不经意地说道:“既然徐队长知识如此渊博,想必家中藏书颇丰,他向来乐于助人,肯定会愿意借给你们的。”
“所以啊,都别再来烦我了。”
周正如获至宝地捧着那本厚厚的资料,听到张嫣然的话,立刻心领神会地附和道:“没错没错,他不是最爱显摆了吗?你们去找他好了。”
“最好能缠得他没时间学习!”
其他几人灰头土脸地被赶了出来,听到张嫣然的这番话,又联想到白天徐枫安解题时的自信模样,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。
其中一人提议道:“咱们去找徐队长吧,徐队长人那么好,肯定会帮我们的。”
但另一人却有些犹豫,“徐队长跟咱们素不相识,他凭什么要借资料给我们啊?”
他们之所以死缠烂打地求张嫣然,是因为平时没少帮她干活,觉得她理应知恩图报。
可徐枫安不一样啊。
“怕什么,咱们可是知青,徐队长理应照顾我们吧。”
“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……”
“你不去,我去。”
“等等我,我也去。”
当他们来到徐家的时候,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,原来他们并不是第一批来找徐枫安借资料的人。
这一年,徐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,不仅拉了电线,还用上了电灯,堂屋里灯火通明,不少人正拿着书本,围着徐枫安请教问题。
其中一人拉住一位准备离开的女生,好奇地问道:“这位同志,你们也是来找徐队长借资料的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