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章 题海战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2003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8:07

夜深人静,煤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,照亮了沈茜彦和徐枫安的身影。沈茜彦铁了心要用题海战术,帮助徐枫安重塑自信。她拿出的试卷,难度系数颇高,寻常人能考到八九十分,已是相当不易。

徐枫安埋头苦做,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。沈茜彦则在一旁耐心指导,细致地讲解着每一道错题。不知不觉,已是凌晨时分。

望着试卷上鲜红的勾,徐枫安心中涌起一股踏实感。白日里那种飘忽不定的感觉,总算消散了些许。

两人并排躺在热乎乎的土炕上,身上盖着厚实的棉被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。繁重的复习任务,冲淡了暧昧的气氛。

“彦彦,你打算报考哪所大学?”徐枫安轻声问道。

沈茜彦早已困意朦胧,含糊不清地说道:“帝……帝都大学吧。”

徐枫安的眼神闪烁了一下。帝都大学,那是全国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。他明白了,沈茜彦有更高的追求,而他,必须更加努力,才能配得上她。

恢复高考的消息,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了层层涟漪。村里的知青们,仿佛打了鸡血一般,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中,就连下地干活,都没有这般积极。

眼下,距离高考已是迫在眉睫,想要在短时间内提升成绩,只能争分夺秒,尽可能地利用晚上的时间。

并非所有人都有预知未来的能力,知道高考会长期开放。此刻,大家都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,生怕明年的政策有所变动,到那时,后悔都来不及。谁不想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,改变自己的命运呢?

于是,一盏盏煤油灯亮起,照亮了知青们孜孜不倦的身影。有人甚至复习到凌晨两三点,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,第二天还要拖着疲惫的身躯下地劳作。

对于那些下乡两三年、四五年,甚至更久的知青来说,多年未曾接触课本,知识早已生疏。想要重新捡起来,绝非易事。有些人见状,干脆选择了放弃,比如下乡已经近九年的知青吴娟。

相对而言,越是晚下乡的知青,复习的积极性越高,尤其是以张嫣然那一批知青为最。

张嫣然原本以为,自己至少还要过几年,才能靠着家里的关系,调回城里。谁知,命运之神竟如此眷顾她,送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。

早在两个月前,她就从家里的来信中得知了这个消息。但她并未声张,而是独自默默地复习着。时至今日,她已经复习完了一大半的内容。

张嫣然本就基础扎实,成绩优异。看到其他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打得措手不及,她心中暗暗得意,觉得自己定能一举夺魁,拿下全省第一。

夜幕降临,整个知青站都笼罩在一种紧张而热烈的复习氛围中。

“嫣然,你的理科资料能不能借我看看?”王小红双手合十,满怀期待地望着张嫣然。

张嫣然脸上堆起一个温柔的笑容,但说出口的话,却是冷冰冰的拒绝:“不好意思啊,小红,这本书我也要用呢。”

“好吧……”王小红的眼神黯淡了下来,难掩失望之色。

张嫣然是知青站里,家庭条件最好的一个。她的家人不仅每个月都会给她寄来一些粮票肉票,以及各种生活用品,而且还颇有远见,上个月就给她寄来了一大堆教辅资料。

这些资料可是从帝都来的,质量肯定比这小县城的资料要好得多。说不定,还能从中看到一些新颖的题型。

这些,张嫣然自然心知肚明。但她凭什么要借给别人?别人多学一点,她就多一份竞争压力。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她才不会做。

反正她马上就要离开这个穷乡僻壤,也懒得再跟这些人虚与委蛇。她张嫣然的温情,只会留给那些对她有用的人!

周正也在张嫣然那里碰了一鼻子灰。今天他特意跑到城里书店,想要买些复习资料,却发现早就被一抢而空,什么都没剩下。

高考的紧迫感,以及想要尽快回城的焦躁感,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。此时此刻,他已经顾不上对张嫣然的讨好了。之前他像条哈巴狗一样,对张嫣然百般奉承,却没见她对自己有任何不同,更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好处!

不行,绝对不行!他一定要想办法搞到复习资料!

“嫣然,这里只有你一个人有这么多复习资料,能不能拿出来借我们看看?或者抄写一下也行。”周正的语气有些生硬,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,于是连忙补充道,“反正你一个人也用不了这么多。”

其他人见有人开了头,也纷纷开口帮腔。

“是啊是啊,借一本也好啊。”

“大家都住在一个院子里,帮帮我们怎么了?”

“平时我们也没少帮你干活啊!”

……

张嫣然差点气笑了,她反驳道:“你们说要我就要给吗?这些书对我有没有用跟你们有什么关系?”

“这些书是我家里寄给我的,你们想要的话,就让你们自己家里寄过来。我平时脾气好,可不是给你们欺负的理由!”说完,她几步走回自己的房间,然后“砰”的一声,重重地关上了房门。

留下外面几人面面相觑,气氛尴尬到了极点。

“这下该怎么办?嫣然好像更生气了……”王小红急得快要哭了出来。因为都是女孩子,又是同一批下乡的知青,她和张嫣然的相处时间最久,也最了解张嫣然的脾气。

她深知张嫣然吃软不吃硬。要是好好求求她,或许还有一线希望。可现在被这些人搅和了,想要借到复习资料,肯定更加困难了。

一个男知青嘟囔了一句:“明明就是她太自私了,借我们看看会怎样啊?”

其他人虽然没有说话,但心里都非常认同他的说法。这个大小姐平时总摆出一副温柔可亲的样子,真到要付出什么的时候,却一毛不拔!还说什么让他们家里寄资料,要是他们家里能寄的话,还用得着借她的东西?

几人垂头丧气地准备各自回房。

一个已经下乡三年的小伙子,想要缓和一下气氛,并不希望大家闹得太僵。“对了,我听说不仅咱们知青在准备高考,有些农民也在准备呢。”

周正此时心情奇差,说出来的话也越发刻薄:“不会吧?就那些乡巴佬,估计连大字都不识一个,让他们参加高考,纯粹是浪费纸笔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