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初试锋芒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2463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8:05
晚霞像是打翻的颜料,将天空染成一片绚丽的色彩。阮锦对着夕阳伸了个懒腰,细致地将床单铺平,又小心翼翼地将药材从箱子里捧出,均匀地摊开在竹匾上,让它们尽情享受阳光的沐浴,散发出阵阵草药的清香。她内心忐忑又充满期待,静静地在后堂等待着李大夫的“考察”。
看到阮锦准备就绪,李大夫捋了捋胡须,满意地点点头,“好,既然如此,那我就来考考你药理之术。”
他踱步到院中,随手点了点其中一株正在晾晒的草药,发问道:“这味药为何物?有何特性?又可医治何种病症?”
阮锦循着李大夫手指的方向望去,那是一味经过晾晒的鸡血藤。她不敢怠慢,仔细辨认一番,胸有成竹地回答道:“此乃鸡血藤,多于秋季采收茎藤,去除枝叶后切段晒干,方可入药。鸡血藤实为密花豆藤茎,属攀援灌木,其茎光滑无毛,小叶三片,呈阔椭圆形,叶片顶端锐尖,花朵繁密,排列成大型圆锥花序。”
她顿了顿,继续补充道:“鸡血藤多生长于山林或灌木丛中,尤以南方居多。其性味苦涩微甘,药性温和。”
阮锦略作停顿,清了清嗓子,继续说道:“鸡血藤具有活血舒筋、养血调经之功效,对于手足麻木、肢体瘫痪、风湿痹痛、月经不调、痛经、闭经等症,均有显著疗效。”
李大夫听着阮锦对鸡血藤的功效如数家珍,条理清晰,面露赞许之色,一边点头,一边又指向旁边其他的药材,示意阮锦继续。
而阮锦也不负众望,对每一味药材都对答如流,可见她对现阶段所掌握的药理知识已经融会贯通。
“药理掌握得还算扎实,但切不可因此而松懈。”李大夫语重心长地告诫道,“药理之于医理,犹如地基之于高楼大厦,乃是根本所在。若是地基不牢,那医理对你而言,便如同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”
“徒儿明白,多谢师傅指点!”阮锦连忙虚心应道,将李大夫的教诲一一铭记于心。
但她也清楚,这仅仅是开始,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。
李大夫背着手,带着阮锦来到前堂,只见齐桓正伏案为病人书写药方。他抬头看到李大夫带着阮锦走了过来,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,连忙起身问候,“师傅。”
“嗯,”李大夫应了一声,随后转头对阮锦说道,“锦丫头,你来仔细看看这位病人的病症,你认为应该如何对症配药?”
阮锦闻言一愣,心中暗道:这是要考察我的医理了吗?
站在一旁的齐桓和赵青也没料到李大夫会突然来这么一出,两人互相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。
“好,那我就先看看这位病人究竟得了什么病症。”阮锦没有丝毫的胆怯和推辞,立刻接过脉案和病历,仔细地研读起来。她认真地观察着病人的年龄、体质,以及各项病症记录。
“这位大姐,请问您最近月事是否正常?”阮锦抬头,温声细语地向病人问道。
“啥?哦哦,月事刚过没多久。”被问到的大姐先是一愣,但很快就明白了阮锦的用意,略带尴尬地回答道,同时不好意思地看了看站在一旁的赵青和齐桓。
倒不是她太过矫情,只是突然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及这种私密之事,难免会有些不自在。
阮锦在了解了病人的基本情况后,略一思索,便提笔开始书写药方。
“师傅,这位病人只是略感风寒,服用一剂保和汤即可。”阮锦将写好的药方递给李大夫,语气中充满了自信。
齐桓和赵青也好奇地凑过头去,仔细地查看药方。只见上面不仅详细地列出了所需的药材,还精确地标注了每种药材的用量,与齐桓原本打算给病人开的药方几乎如出一辙。
“可以啊,师妹。”赵青由衷地为阮锦感到高兴,笑着说道,“你入门的时间最短,没想到对医理和药理都已经掌握得如此精湛了。”
她注意到李大夫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,心中便更加确信阮锦这次的考核算是顺利通过了。
果然,在赵青拿着药方去抓药的时候,李大夫欣慰地拍了拍阮锦的肩膀,赞赏道:“不错,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么多知识,你在学医方面的确很有天赋!”
“嘿嘿,师傅您过奖了,我也就是记性稍微好一点而已,全靠死记硬背,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呢。”阮锦谦虚地笑了笑,并没有因为师傅的夸奖而沾沾自喜。
“嗯!”李大夫对殷华推荐的这个徒弟非常满意,“不错,学医之人,需得时时刻刻谨记,万万不可麻痹大意。无论是看病还是用药,都要小心谨慎,切不可掉以轻心。”
“徒儿明白了,多谢师傅教诲!”阮锦再次恭敬地应道。
通过这次考核后,阮锦总算是在中医馆正式稳定了下来。
今天还没到下班的时间,但随着夜幕降临,来看病的人却突然多了起来,阮锦下班的时间也被迫推迟到了晚上七点。
但令人意外的是,下午六点刚过,沈临的身影就早早地出现在了中医馆的门口。
看到阮锦还在里面忙碌着,他心里也很想上前帮忙,但无奈自己对看病抓药这些事情一窍不通,贸然上前恐怕只会帮倒忙。
思来想去,沈临最终只能默默地帮着整理药材,希望能以此减轻阮锦的工作负担。
“沈大哥,你怎么会在这里呀?”
就在沈临刚刚整理完药材,坐在医馆外面的长凳上静静等待阮锦的时候,突然听到一声充满惊喜的娇呼。
他略带疑惑地侧过头,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,竟然是温瑞瑞。
由于沈临和温瑞瑞并不熟悉,只知道她是阮锦母亲改嫁后所生的妹妹,也就是阮锦名义上的妹妹。
只是自从阮锦被接到沈家之后,就几乎与温家断了来往。
尽管沈临在村里偶尔会碰到温瑞瑞一两次,但两人之间却鲜有交流,更谈不上熟悉。他实在有些不明白,为什么温瑞瑞会表现得像是和自己很熟络的样子?
沈临礼貌性地点了点头,却并没有主动回答温瑞瑞的问题。
温瑞瑞对此似乎并不感到尴尬,反而主动地走了过来,径直站在沈临的面前,微微歪着头,一双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他,“沈大哥,你是生病了,所以才来这里看病的吗?”
“不是。”沈临言简意赅地回答道。
见沈临终于愿意搭理自己,温瑞瑞的脸上立刻绽放出更加温婉的笑容,“也对,沈大哥要是生病了,肯定会直接去大医院的,中医什么的,感觉也没多厉害,还是大医院看得更让人放心。”
“中医好不好,难道是你说了算?”沈临听到温瑞瑞这句话,眉头立刻皱了起来,他对温瑞瑞的印象也瞬间从普通路人变成了不喜。
察觉到沈临似乎对自己的话有些不悦,温瑞瑞连忙改口解释道:“不是不是,我不是那个意思。我的意思是说,大医院的医疗设备更加齐全,检查起来也更全面一些。当然啦,医馆看病也挺好的,就是见效可能会稍微慢一点。”
但温瑞瑞的解释显然并没有让沈临眉头舒展,她见状,便赶紧转移了话题。
“沈大哥既然不是来看病的,那为什么会一个人坐在医馆门口呢?难道是家里有人生病了吗?”
在温瑞瑞看来,会出现在中医馆的人,要么是自己生病了,要么就是家里有人生病了,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。
但恰好阮锦刚刚忙完,准备从医馆里出来,听到温瑞瑞的这句话,脸色立刻就沉了下来,语气也变得不悦起来。
“温瑞瑞,你如果不会说话,就最好闭上你的嘴巴!来医馆就一定是生病了吗?你这张嘴怎么就只会咒人呢?缺不缺德啊!”
“锦锦,你忙完了。”沈临看到阮锦,脸上立刻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