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恶婆娘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1850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8:05
“欸,叔,别打了,他们还是孩子。”
阮锦一边说着,一边不着痕迹地瞥向沉默的沈临。那目光带着几分试探,几分期待,却如同石沉大海,得不到半点回应。沈临仿佛置身事外,任由事态发展,冷漠得让人心寒。
阮锦心中冷笑,也好,省得自己束手束脚。正好借此机会,好好“管教”一下这两个无法无天的熊孩子。
“叔,教育孩子得慢慢来,您可别气坏了身子。”阮锦的语气带着几分漫不经心,仿佛只是在闲话家常,“他们俩之前把钱三婆家的土豆全给拔了,还不知道从哪儿弄了只黄鼠狼,把五叔家的鸡糟蹋了个干净,不过都是些小事儿,不值当的。”
这轻飘飘的语气,却让原本还满不在乎的龙凤胎瞬间变了脸色,眼中闪过一丝惊恐。这些事情他们做得极为隐蔽,这肥婆是如何知晓的?!
“原来是你们这两个小兔崽子!钱三婆和五叔都告到公社去了,还不赶紧去给人家赔礼道歉!”
“我们不去!”
“爹,别打了!我们才不去公安局!阮锦你这个死肥婆,迟早要遭报应的!”
一时间,沈家院子里鸡飞狗跳,两个小家伙的哭喊声响彻云霄,宛如两只待宰的小鸡,凄惨无比。
……
看着那两个狼狈不堪的身影,阮锦心里别提多痛快了。这些都是她在孤儿院里玩剩下的把戏,对付这些小屁孩,简直是手到擒来。
她正在心中暗自得意,却突然感到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。抬眼望去,正对上沈临那双深邃的眼眸。
阮锦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,如同被定格的画面。
“沈大哥……你别误会……”
阮锦的话还没说完,沈临便已收回了目光,转身朝着哭喊声传来的方向走去。
“我去看看,别把他们打坏了。你先去吃饭吧。”
听着他略带责备的语气,阮锦眉头紧锁,总觉得今天的沈临有些不对劲。
她想仔细琢磨琢磨,却无奈肚子发出一阵抗议的咕噜声,提醒着她空空如也的胃。
阮锦恨恨地咬了咬牙,难怪小说里都说女配像个饭桶,虚胖就是不顶饿啊!
要知道,现在他们一家人在公社做工,用工分换粮食。自从阮锦嫁到沈家,家里人就没吃饱过。
她以前的生产关系还在隆兴村,那边不放人,就没法给她算工分。再加上她格外能吃,家里的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。
要知道她那当烈士的亲爹的战友,逢年过节还会给家里寄些东西,可那些东西,从来都到不了她手里。
直到七六年之后,公私改制,农民才能靠自己赚工分。
一个成年劳动力一天能挣十个工分,妇女八个,儿童更是减半。
沈临没去当兵的时候,他们家一天满打满算,也只有二十多个工分。
即便这些工分全都攒下来,一年也不过七千多个。
年底去换粮,最多也就给一百块钱。先不说够不够全家一年的用度,就是这一百块钱都凑不上。
所以他们每年都欠公社的钱,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。不过好在沈老叔以前在部队里攒了点积蓄,再加上他热心肠,会手艺,总是去别人家帮忙干活,一年下来也能贴补一些。拆了东墙补西墙,可积蓄总有用完的一天。
好在沈临被选去当兵,每个月能往家里寄五块钱。
一个月五块,一年也不过六十,根本不够阮锦的饭量。
再加上沈临的年纪越来越大,以后也要攒钱娶媳妇。
沈老叔干脆让双胞胎辍学回家,去公社上工挣工分。
两个小奶包当然不愿意,但他们一人一天能挣六个工分,一年下来也是一大笔收入。
把这些工分都整合在一起,正好可以换一年的口粮。这样沈临寄回来的钱就可以存下来,给他留着娶媳妇用。
只是在公社干活又累又饿,家里的好吃的又都紧着阮锦,这几年下来,两个小不点看上去就营养不良。
可是阮锦一点都不领情,反而把家里仅存的好东西都拿去贴补赵佩。
想到那个缺心眼的原主,阮锦狠狠地拍了一下肚子上的肥肉。“还吃!减减肥!”想要沈家步步高升,就要从减肥开始。不光要控制饮食,还要多锻炼。
阮锦向来雷厉风行,想到就做。她准备在院子里跑十圈,只不过刚跑了两圈,就浑身发抖,气喘吁吁。
那种喘不上气的感觉,仿佛随时都要昏死过去。
阮锦无奈地坐在地上,给自己号脉。感受着自己的脉象,她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原主每天拼命地吃东西,原来都是虚胖!
不过,在这个年代,营养摄入不足,虚胖也不足为奇。
只是原主吃了家里所有有营养的东西,还是这副肾虚的身体,那沈大哥他们该是什么样?还有那对龙凤胎,他们毕竟是孩子,身体正在发育,以后要多补一补才行,总不能让他们也像自己一样,一身的毛病。
想到这些,阮锦觉得自己赚钱的速度还要加快一些。她需要尽可能地找到一些名贵药材,给家人好好补补身子。
谁知这原主实在是不争气,躺在床上想着想着,竟然直接睡着了。
第二天一早,阮锦是被鸡叫声吵醒的。她下意识地摸了一下枕头底下,结果除了自己那只熊掌般的大手,什么都没有。
阮锦已经认清现实,麻溜地爬起来,直奔厨房而去。
为了能节省一些口粮,沈家人每天都吃粗粮窝窝头、棒子面。家里养的鸡,下的鸡蛋,都攒下来给阮锦每天吃一个。
这样下去,其他人的身体早晚会被她拖垮!
想到这,阮锦毫不犹豫地把篮子里仅剩的四枚鸡蛋都拿了出来,又加了一点过年才能吃到的白面。随后,她把鸡蛋打到面里,搅拌成面糊。
她去院子里捡了两根木柴,又倒了几滴油,在锅底均匀地抹了一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