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1章 酥饼战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2157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7:59

当下,玲珑坊临近那处小摊的店铺——玲珑坊,山楂酥饼的销量断崖式下跌,生意惨淡得令人咋舌。

而这,仅仅是一道小小的点心引发的连锁反应。

接下来的三天,类似的景象如同瘟疫般在诏县各处蔓延开来。那些原本不起眼的小摊贩,摇身一变成了点心界的后起之秀;一些投机取巧之辈,更是将玲珑坊奉为“黄埔军校”,实则是各大酒楼饭馆派来的学艺刺探敌情的点心师傅。

姜兹芸对此来者不拒,秉持着“有教无类”的精神,只要对方真心想学,她便倾囊相授,大方地分享点心秘方。当然,所谓的免费赠送,并非是将全部三十多道点心的配方一股脑地奉上。

她可不是什么慈善家,搞垮玲珑坊固然是目的之一,但更重要的是,这是一个绝佳的赚钱机会。初期,大家一视同仁,都只能学到最基础的山楂酥饼。若想继续深造,学习下一道点心,就必须签订一份契约。

这份契约内容简单明了:姜兹芸提供玲珑坊的四道招牌点心配方,学员在学成之后,必须保证点心的质量,每日按时定量地向附近的几家饭馆或酒楼供货。如此一来,那些小摊贩或点心铺子便能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。

而对于饭馆和酒楼而言,这无疑是一大利好,点心成本能够大幅度降低。

姜兹芸则采取双向收费的策略,一方面,她向点心铺子或摊位收取提供客源和配方的费用;另一方面,她又向酒楼和饭馆收取降低成本的佣金。

她精打细算,将两边的收费和佣金都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,对于点心铺子和酒楼来说,都不会造成太大的经济负担。如此一来,三方皆大欢喜,实现共赢,唯一受到冲击的,只有日渐衰落的玲珑坊。

但在商言商,谁又会在乎玲珑坊的死活呢?

那些尝到了山楂酥饼甜头的商户,几乎没有任何异议。而那些品尝过这些“速成”点心,又与玲珑坊的点心进行对比的酒楼和饭馆,更是乐开了花。

最终,在十里香坊的公正见证下,近九成前来学习的摊位和点心铺子都签订了契约。当然,也有一小部分人选择观望,他们或是对姜兹芸心存疑虑,担心玲珑坊日后会秋后算账;或是纯粹抱着“白嫖”的心态,在学到山楂酥饼的制作方法后,便悄无声息地消失了。

对于这些人,姜兹芸也懒得追究,她相信,当周边的同行都进步了,只有他们还停留在原地,固步自封时,他们自然会明白自己错失了什么。

当然,姜兹芸心知肚明,她这一招釜底抽薪,打击的不仅仅是玲珑坊一家。但是,做生意嘛,总不能将所有人都照顾到,就像当初他们卖包子,总不可能去顾及东街街口那家包子铺的感受吧?

三十多种点心,姜兹芸并没有一股脑地全部放出,各个铺子之间的点心种类有交叉,有重复,但总共也流出了十六七种,占据了玲珑坊点心种类的一半。

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,玲珑坊的生意便一落千丈,下滑了近六成。有些门店更是门可罗雀,惨淡到损失了九成的顾客,濒临倒闭。

就在这个时候,十里香坊终于悠哉悠哉地重新开门了。他们没有急于推出玲珑坊的点心,而是借着这十来天的时间,将蜜枣系列的点心全部都教给了学徒,确保万无一失。

如此,再次开门迎客,十里香坊的货架上,除了原有的经典款式之外,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区域,用于陈列蜜枣点心。而最引人注目的位置,则摆放着一筐新鲜出炉的蜜枣,香气四溢,诱人至极。

“呦,你们总算开门了啊!”

一大早,第一个光顾十里香坊的客人,正是上次给王掌柜通风报信的那位消息灵通的男人。

王掌柜见状,连忙笑容满面地迎了上去,亲自接待。“公子您今儿来得真早,快看看想吃点什么?”他热情地将那男子带到新品区域,热情地介绍道:“这些都是我们东家最近刚琢磨出来的新品,您要不要尝尝?我给您算便宜点。”

男子听罢,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。“那我可得多谢王掌柜了。”

要知道,十里香坊的点心向来是物有所值,价格坚挺,很少打折促销。当然,上次因为提供情报,王掌柜破例送了他几块点心,那是个例外。

男子饶有兴致地仔细打量着这些新品,突然,他像是发现了什么,诧异地挑了挑眉。“奇怪,怎么没看到山楂酥饼、荷花饼这些?”他说的这两种点心,正是玲珑坊的招牌点心,也是姜兹芸赠送出去最多的两种配方。

王掌柜闻言,笑着解释道:“这几天全城都在卖那些点心,咱们铺子里就不凑这个热闹了。”

男子听了,仔细一想,也觉得有道理。

如今,满大街都是会做玲珑坊点心的人,就连那些原本只会炸油条、卖面枣的小摊贩,也纷纷转型开始卖起了山楂酥饼和荷花饼,确实没什么稀奇的了。

王掌柜站在一旁,束手而立,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,看着男子认真挑选着新品,内心却忍不住回忆起当时姜兹芸说的那番话。

当时,他曾试探性地询问姜兹芸,十里香坊是否也要跟风售卖玲珑坊的点心。他清楚地记得,当时姜东家的眼神似乎有些怪异,耐人寻味。过了好一会儿,他才听到姜兹芸缓缓开口道:“即便要上架,也是日后推出一些改良后的款式,现在就没必要去凑这个热闹了。”

虽然姜兹芸说得很委婉,但王掌柜总觉得,他们东家似乎是有些瞧不上玲珑坊的那些点心,又或者,她是胸有成竹,自信满满,认为自己可以将其改良得更加美味。毕竟,同时拥有一双巧手和一条挑剔的舌头的姜东家,改良个点心什么的,肯定不是什么难事儿。

“就这些吧,麻烦您帮我包起来。”男子挑选了一番,最终确定了自己想要购买的点心。

王掌柜扫了一眼他挑选的点心,笑着说道:“公子您要不要来点这个蜜枣尝尝?平时蒸馒头、泡糖水,或者煮米汤、熬粥的时候,扔进锅里一颗,味道都非常不错。”

“哦?”那公子看了一眼那黑褐色,表面略带些许白霜的蜜枣,又看了看旁边标的价格,挑眉问道:“卖得这么贵?”

王掌柜正准备耐心解释一番,就听到那男子笑着说道:“以姜东家的手艺,敢卖如此高的价格,想必是对味道极有信心了。好吧,这个也给我称一斤吧。”

王掌柜听罢,忍不住失笑,他秤打得高高地,给男子称了一斤蜜枣。

一上午的时间,十里香坊的客流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加,生意依旧是不温不火,平平淡淡。

王掌柜原本有些焦躁的心情,也被这平淡的氛围渐渐磨平,这会儿也不再急于求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