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1章 少女泪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1886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7:59
青丝未来的去留,成了姜兹芸心中盘旋的音符。一方面,她深知青丝在十里香坊如鱼得水,每月都能挣得一份不菲的薪水,足够让她在诏县寻觅一位好人家,风光出嫁,赢得娘家人的另眼相看。另一方面,时家食肆是时天的老家,承载着他们的根,断然不能轻易出售。那么,食肆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?
倘若继续经营,青丝这位既擅长包包子,又精通卤味的姑娘,无疑是最佳的守铺人选。
姜兹芸沉默不语,许氏欲言又止,青丝的心头也忐忑不安,不敢贸然开口询问。
此刻,姜兹芸的一句话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瞬间打破了青丝的平静。她愣住了,张了张嘴,带着几分难以置信问道:“嫂……嫂子,我也要跟着去府城吗?”
姜兹芸带着一丝诧异的目光看向她,反问道:“当然了,你是我的徒弟,不去府城又能去哪里呢?”
她还以为青丝会难舍故土,于是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你也不必感到不舍,诏县也是我和你表哥的家,逢年过节我们肯定会回来的。但是青丝,外面的世界很大,人的一生不能只局限在这一个小小的县城里。有些眼界,不是书本上能够看到的,而是需要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。”
青丝的鼻尖涌上一股酸涩,她连忙低下头,极力掩饰眼中的泪光。这么多年来,她的父母只知道让她没日没夜地干活,盘算着以后为她找个好人家。她不善言辞,家里的爷爷奶奶和众多孙子孙女也无暇顾及她。
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有人如此耐心开导她,与她讲这些道理,为她描绘未来的蓝图。她吸了吸鼻子,生怕姜兹芸担心,偷偷转过头,用衣袖拭去眼角的泪水:“师傅,我去府城,无论你去哪里,我都跟着你,你可不能不要我。”
姜兹芸望着她泛红的眼眶,这才意识到这孩子情绪有些不对劲,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柔软。她并非一个多愁善感的人,但此刻看着青丝,就觉得她格外惹人怜爱。“行啊,只要你不嫌弃我整天奴役你干活就行。”
青丝闻言,顿时破涕为笑,甚至笑出了鼻涕泡,被姜兹芸嫌弃地躲开,端着盘子向后退了退:“都这么大了,还跟小黎一样,竟然还冒着鼻涕泡呢。”
“师傅,你这就开始嫌弃我了。”
“是啊,嫌弃你了。赶紧去洗把脸,把馒头热一热,准备吃饭了。”
“才炒了一个菜。”
“够了,有这一个菜就足够了。”
“可是表哥不能吃辣的啊。”
姜兹芸已经走到了院子里,头也不回地说道:“你表哥早上吃撑了,今天不饿。”
青丝满腹疑惑,早上吃撑了,和晚饭有什么关系呢?
小院并不大,也没有什么隔音效果。
此时此刻,在东厢房里,时天将她们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,心中暗暗叫苦:“……”,不就是早上偷吃了一颗蜜枣吗,怎么还记着呢?
果然,女人都是记仇的,即便是自己的妻子也不例外。
当然,最后姜兹芸并没有真的狠下心来,不给病人吃饭。她手脚麻利地做了一碗清淡的菜汤,又炒了两个鸡蛋,拿了两个馒头,便是时天的晚餐。
时天也不敢嫌弃,当然,他也没有资格嫌弃。如果再敢挑食,恐怕就不是缩减晚餐这么简单了,说不定以后的饭菜都没着落了。
只是空气中若有似无地飘来小炒肉的香味,让他感到有些馋罢了。
青丝做的小炒肉,受到了许氏和利川的一致好评,也让原本还担心姜兹芸只是为了鼓励她才这么说的念头彻底消散,心中所有的担忧都烟消云散。
两个孩子不能吃太辣,但他们尝了几口点心就饱了,喝了姜兹芸特意给他们留的菜汤,打了几个饱嗝,实在吃不下了。
晚饭后,利川负责收拾碗筷,青丝则带着两个孩子去洗漱。许氏凑到姜兹芸的身边,轻声问道:“青丝这是怎么了?我刚才看她的眼睛都红了。”
许氏的脸色突然变得严肃起来:“该不会是二嫂偷偷来找过她了吧?”她对吴月一直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。
姜兹芸连忙摇了摇头:“怎么会呢?二舅母也不知道十里香坊的具体位置啊。”她耐心地向许氏解释了一番,只说是自己和青丝谈了谈心,帮她梳理了一下心绪。
许氏这才松了一口气,只要不是那对令人糟心的父母就好。紧接着,她又摇了摇头,说道:“小姑娘的心思就是重,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些什么呢,真是庸人自扰,说白了就是矫情。”
姜兹芸闻言,忍不住笑了。
某种程度上来说,好像也可以这么理解,但人生在世,谁又没有矫情的时候呢?
第二天中午,许丰和卢桂枝来到了时家。不过,这次他们没有步行而来,而是花钱雇了一辆牛车。车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三大袋脆枣,都是最新鲜的。
卢桂枝满脸喜色地向他们解释道:“本来打算昨天早上就来的,但是你姥爷觉得这些枣是要用在铺子里的,自然要用最好的,所以昨天又让人仔细挑选了一遍,选的都是个大、没有磕碰的。”
姜兹芸的心头涌上一股暖意。
姥爷做事的原则性很强,这一点平时就能看得出来。“辛苦姥爷和舅舅、舅母费心了。”
“哎呀,一家人之间客气这些做什么。”卢桂枝知道姜兹芸的性子比较斯文,怕她心里过意不去,便神秘兮兮地凑到姜兹芸的身边,压低声音说道:“那些磕碰的、个头小的,只要不是坏果子,也不是不能吃。昨天老太太心疼地买了许多白糖,按照你之前教的方法把那些挑出来的枣子做成了蜜枣,今天一大早就拿到镇上去卖了。你都不知道,就镇上那条小街,没过多久就卖光了。”
“做的那些都是品相不太好的,也算是试试水。所以价钱也没定得太高,但又考虑到你之前提过的价钱,我们也不能卖得太低,最后这四十斤蜜枣,总共赚了这么多。”她挑了挑眉毛,向姜兹芸比划了一个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