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章 孕事来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2041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7:59

“他莫不是属那墙头草的?脸皮竟比那城墙拐弯还要厚上三分!”

正当姜兹芸因那句“嫡子”而羞赧不已,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时候,一道略带轻佻的嗓音打破了院内的尴尬气氛。只见一青衫男子,风度翩翩地步入院中,阳光洒在他的发冠之上,熠熠生辉。

“恭喜时兄,贺喜时兄啊!前有时兄金榜题名,高中案首,后有时夫人身怀有孕,真可谓双喜临门,福星高照!”来人拱手作揖,满面堆笑,仿佛这喜事比他自己中了状元还要高兴。

姜兹芸本就绯红的脸颊,瞬间涨成了熟透的苹果,羞得抬不起头来。而站在她身前的时天,则微微皱眉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。他转身望去,只见宸儿正快步跑来,

“大哥,这位公子说是来找你的。”宸儿气喘吁吁地说道。

时天心中虽疑惑,但仍不敢怠慢。他朝着来人拱手一礼,颇有书生风度地问道:“敢问阁下是?”

“在下李凯,久仰时兄大名,特来登门拜访,向时兄讨教学问。”李凯,此次县试的榜眼,更是这县太爷的独生子。

时天眼底微不可察地闪过一丝了然,脸上却依旧挂着那温润如玉的笑容:“原来是李公子,快请进。”

李凯应声,正欲迈步,却突然耸了耸鼻子,似乎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甜气息。他心中暗忖:莫不是时娘子的手艺精湛到如此地步?竟连这寻常的炒桃仁,也能做出如此诱人的香味?

姜兹芸在厨房里听到了两人的对话,忍不住探头朝着院中望了一眼。她很快认出,此人正是前几日来买过卤味的男子。虽不知此人是善是恶,但基本的礼数还是要周全。

自从时天中了案首之后,前来拜访、请教学问的人络绎不绝。李凯并非第一个,附近的邻居,尤其是那些落榜的考生,更是接连不断地上门叨扰。

既然来者是读书人,自然不能用寻常的糖水招待。姜兹芸先是精心泡了一壶上好的茶,又将刚出锅的桃仁酥细心地摆放在盘中,这才端着茶点,缓缓地走向时天的书房。

此时,时天与李凯正相谈甚欢,两人面前摆放着几本经史子集,不时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。姜兹芸见状,便没有上前打扰,只是悄悄地将茶点放下,便准备退了出去。

刚出炉的桃仁酥,还散发着诱人的热气,香甜的气息更是令人垂涎欲滴。李凯本就不是个拘谨之人,不等时天客套,便径自从盘中拿起一块,塞入口中。

一口咬下去,酥脆松软,入口即化,浓郁的桃仁香味瞬间在口中蔓延开来。其中还夹杂着细碎的桃仁颗粒,细腻的口感与颗粒感相互交织,令人回味无穷。

“真是没想到,时夫人除了卤味做得一绝之外,竟还有如此精湛的糕点手艺,这桃仁酥的味道,简直堪称完美!”李凯毫不吝啬地赞美道。

时天闻言,微微一笑:“李公子若是喜欢,那便多吃一些。”

“那是自然喜欢得很。前些日子,我有幸从时兄这里打包了一些卤味回去,家父家母都赞不绝口。尤其是家母,向来对点心情有独钟,想来这桃仁酥定能合她的口味。”李凯话里话外,都透露着一丝暗示。

时天仿佛没有听懂他的弦外之音,只是淡淡一笑:“今日是娘子心血来潮,所以研磨的桃仁少了些。下次若是有机会,定当多备一些,送与公子和令堂品尝。”

李凯闻言,不禁有些失笑。他本以为,时天会立刻让自己的妻子多做一些桃仁酥,毕竟,这可是个讨好县令的绝佳机会啊!

不过,这也让李凯对时天有了些许改观。至少,他并非自己想象中那般,是个只会依仗女子庇佑的无用之人,还是挺疼爱妻子的嘛。

也对,人家媳妇还怀着身孕呢。

姜兹芸并不知道两人在书房里谈论些什么,只是知道桃仁酥做得确实不多,送给他们一盘之后,就只剩下十来块了。

她将剩下的桃仁酥分给了小黎、宸儿和宝儿三个孩子,每人两块,又让许氏、利川和青丝三人各尝了一块,最后自己也吃了一块,盘子便空空如也。

许氏吃着姜兹芸做的糕点,不禁感慨道:“忽然觉得隔壁老刘家的招牌桂花糕,也不过如此了。”

姜兹芸听了,心中一动,原来许氏喜欢吃桂花糕啊。

“娘,你觉得咱们若是开个糕点铺子,如何?”姜兹芸试探性地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。

许氏闻言,吓了一跳:“这开铺子可不是小事,你怎么忽然想到这个了?咱们家的食肆就已经够忙的了。”

“娘,您先别着急,这也就是个念想。如今利川和青丝来了,铺子里的事情慢慢上手也就简单了。咱们人手够了,就不用一直拘束在这里了。”姜兹芸耐心解释道。

“再者,相公念书需要银两,小黎和宸儿眼看着就六岁了,也该准备开蒙了。还有咱们这房子,原先住着还算宽敞,但现在不就挤了吗?相公读书也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,现在前院来个人,相公在书房里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的,哪里能安心读书啊?”

“依我的想法,咱们需要再买个大宅院,这些银两单单靠着包子铺,怕是得攒好几年才能攒够。”姜兹芸考虑得十分周全。

许氏听着姜兹芸的话,原本还觉得自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,已经很满足了。如今听了姜兹芸这一番话,忽然觉得,现在时家食肆每日能赚二两银子,还是远远不够的。

“那糕点铺子也不见得能赚多少钱啊,我瞧着咱们隔壁老刘家卖的糕点,还不如咱们家的包子铺赚钱呢。”许氏每日从老刘家经过,看到那店里几乎无人问津,生意惨淡至极。

姜兹芸笑盈盈地看着许氏:“那娘,您觉得玲珑坊每日能赚多少银两呢?”

许氏听完,顿时咋舌。

玲珑坊可是这片区域内最有名的点心铺子,位于西街最繁华的地段。据说,里面的每一种糕点都美味至极,让人吃了还想再吃。其中,最便宜的糕点也要三百文钱,最贵的一份甚至能卖到二两银子。饶是如此,每天依旧顾客盈门,供不应求。

“这……这玲珑坊据说可是百年老店,咱们怎么能和它比呢?”许氏心里有些打鼓。

“娘,老店的名声固然重要,但最主要的还是味道。咱们若是能靠味道留住客人的舌头,也不是不可能的。”姜兹芸对自己的手艺充满了信心,她相信,凭自己的本事,一定能打败区区一个玲珑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