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章 初见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1907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7:59
“二位,可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?”姜兹芸温和地问道,明亮的眼眸中充满了关切。
为首的少年略带疑惑,似乎不解她为何有此一问。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,又转身走出店铺,再次抬头确认门匾上的字迹。“没错啊,的确是这几个字。”他虽然识字不多,但临行前,他爹可是千叮咛万嘱咐,让他务必认准这几个字才行。
少年再次走进店里,带着几分腼腆问道:“那个,请问您是表嫂吗?我们是许山村来的,我叫利川,这是我妹妹青丝,我们是奉我爹之命前来的。”少年在三确认了地点和门匾上的字后,这才小心翼翼地猜测着眼前这位,应该就是素未谋面的表嫂了。
站在一旁的姑娘也赶紧跟着行礼,声音清脆地说道:“见过表嫂。”
姜兹芸心中一惊,许山村离这儿颇远,她一时之间也没往这方面想。她连忙热情地说道:“原来是利川和青丝啊,昨天舅舅还念叨着你们呢,没想到今天这么早就过来了。快,快进屋暖和暖和,这天还冷着呢。”
利川和青丝这才放下心来,看来这位表嫂挺好相处的,并没有因为他们是乡下人而有所轻视。
青丝看到屋子里还有不少人在排队买包子,连忙走到姜兹芸身边,轻声说道:“表嫂,我们一路走来也不觉得冷,不如让我们来帮帮忙吧。”说完,她便准备放下肩上的包袱,上前帮忙。
“也好,利川和青丝,你们先把包袱放到后院,然后去洗个手。你姑姑在厨房呢,正好去见见她。”姜兹芸想着今日店里客人不少,有人帮忙也好。
“好的,表嫂。”两人异口同声地应道。随后,姜兹芸给他们指了指厨房的方向,两人便动作利落地走了过去,看起来极为听话。姜兹芸暗自点头,对他们的第一印象还不错。
利川刚走进后院,就看到了许氏。许氏先是吃了一惊,得知两个孩子五更天就赶路出门了,心疼不已,赶紧让两人进屋喝口热水暖暖身子。她原本想着让两人先歇息歇息,吃个包子,等到晌午再帮忙也不迟。
可利川却坐不住,来之前他爹可是交代过的,他是来帮忙的,哪能一来就白吃白喝呢?他刚刚还跟姑姑打听了一下,这里的包子卖三文钱一个,这么贵的包子,他怎么好意思下口呢?
“姑,您别忙活了。我们来的时候,娘给我俩带了饼子,路上已经吃过了,现在还不饿。我看前面挺忙的,我和青丝还是先去帮忙吧。”利川说着,便麻利地站起身来,准备去帮忙。
见姑姑还在犹豫,他便动作迅速地洗了手,直接抱起一个大箩筐,说道:“姑,我来吧。”说完,便抱着箩筐跑向前厅。“你慢着点。”许氏猝不及防,只能在后面叮嘱道。
青丝将热水喝完之后,也撸起袖子洗了手,开始帮忙。她帮着许氏把包好的包子生胚,整齐地放到蒸屉上,看到还有剩下的面团和馅料,便轻声问道:“姑姑,这些都要包完吗?”
“对,你会不会包包子啊?”许氏看着动作麻利的青丝,心里感到十分欣慰。
青丝对着许氏点了点头,“我在家的时候包过一些,不过都是白菜萝卜馅的。姑姑,这馅料有什么讲究吗?”
青丝在家的时候,很少有机会能吃上一顿包子,而且包的时候都是素馅的。包子的皮都很厚,馅料却很少。她曾经有过一次机会,在外面买了两个肉包子,但那包子的皮也很厚,肉馅只有一点点,一口下去就没了。可是,刚刚她在店里看到的包子都很大,所以她想问问许氏,这肉馅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。
许氏听见青丝这么问,就知道她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,“咱家的包子啊,讲究的是皮薄馅多。你表嫂包的包子,褶儿都跟别人不一样。你先看着火,我去前面替你表嫂一会儿,让她过来教你。”许氏包完手中的生胚,便走出了厨房。
“好的,姑姑。”青丝乖巧地回应着许氏,转过头,认真地注意着灶膛里的火势大小,看是否需要添柴。
许氏走到前厅,替换下姜兹芸,顺便教利川如何辨认不同包子的价格等事宜。姜兹芸给食客盛了两碗热汤后,便走进了厨房。
青丝坐在小板凳上,一边看着火,一边等着表嫂过来。当她看到表嫂走进来时,还有些腼腆,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,只能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来缓解心中的局促。
姜兹芸方才在前厅,并没有太看清楚青丝的长相。这会儿仔细瞧了瞧,觉得她长得还是挺耐看的,只是额头被厚重的刘海遮住了,显得有些沉闷。或许是因为还不熟悉,所以才显得有些拘谨吧。
接下来,姜兹芸耐心地教青丝包包子,她做的包子现在共有五种褶花。当初,她是为了更好地分辨馅料,才特意研究出这几种不同的褶花。现在有了大蒸屉,已经不需要这么做了,但是,那些来买包子的食客们,已经习惯了通过褶花来分辨馅料,所以,姜兹芸也就没有费事去改变,而是直接沿用了下来。
姜兹芸先教了青丝两种褶花,这小姑娘的手指头倒是挺灵活的,记忆力也很好,试着包了三五个,便直接飞快上手了。虽然还不能像姜兹芸包出来的那样,每一个都规规整整,但卖相还不错,蒸熟之后售卖也是没有问题的。
于是,青丝负责两种馅料的包制,姜兹芸负责三种馅料的包制,这使得包包子的速度大大提升。青丝见表嫂待人温和,便小心翼翼地问道:“表嫂,放这么多肉馅,卖出去不会赔钱吗?”
姜兹芸轻笑着说道:“赔钱倒还不至于,顶多就是少赚一点。这些都是街坊邻居们爱吃的,咱们赚个吆喝,积少成多,也能攒下一些。”
姜兹芸这番话里,有真有假。她家的包子售价高,成本自然也不低,用的都是真材实料。实际上,她家每个包子赚的钱,和其他店铺赚的都差不多。
只是在于她家的包子味道好,每天卖出去的数量,能抵得上其他店铺三四天赚的钱,所以才显得比较多而已。其实,如果不是刚开始受到条件的限制,她肯定会将包子的定价提得更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