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章 肉汁香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2089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7:59
“我去生火,”时天说着,脚下生风,抢先一步踏入了厨房。
姜兹芸原本想婉拒,总觉得和他单独相处时,空气里都弥漫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尴尬。可见他如此积极,便也作罢,想着今日是他金榜题名的好日子,就顺着他好了。
“今早我和娘买了些香椿芽和韭菜,你想吃哪个?”姜兹芸掂量着手中的两种时令鲜蔬,征询着时天的意见。这两样食材炒鸡蛋都堪称绝味,只是全部做成菜肴,未免显得过于铺张。
时天略作思忖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,“香椿芽用香油凉拌,韭菜就用来炒鸡蛋吧,娘子意下如何?”
“好,就依相公所言。”姜兹芸爽快地应允,转身投入到食材的准备工作中,并未留意到时天嘴角那一抹转瞬即逝的笑意。
她动作麻利地将食材清洗、切配完毕,随即架起小锅,先是爆炒了一盘香气四溢的韭菜炒鸡蛋,又用春笋搭配腊肉,炒制出一道山野风味的佳肴。接着,将五花肉焯水去腥,再用冰糖炒出诱人的糖色,加入八角、桂皮等香料,慢炖细煨出一锅色泽红亮的红烧肉。
许氏喜欢吃卤汁焖面,自然也不能少了这道主食。最后,她将市场上采买的略微有些老了的青椒切丝,与肉丝一同翻炒,做成一道开胃下饭的青椒肉丝。临了,又将焯水后的香椿芽沥干水分,加入盐、醋、香油和少许白糖,拌匀后,便是一道清爽可口的凉拌香椿。
待许氏从外面忙碌回来,五个菜肴和一个主食已然准备妥当,整齐地摆放在桌上。
一家人在正屋里肃立着,等待着祭拜先祖的仪式。姜兹芸将香炉前的空地清理干净,摆上祭祀用的吃食。时天拿起三炷香,朝着祖宗牌位恭敬地鞠了三个躬,口中禀告着自己今日高中童生案首的喜讯,然后跪下,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。在许氏和姜兹芸的搀扶下,他缓缓起身,将香插在了香炉之中。
“等过了年,咱们再一起好好给你爹上柱香,到时候让人多扎些纸人纸马,多做些好吃的。”许氏激动地擦拭着眼角的泪水,哽咽着说道。
“好,我都记下了,娘。”时天动容地应和道。
用餐时,许氏关切地询问时天:“此次你能有这般成就,华先生功不可没,他今日可有书信传来,告知归期?”
时天摇了摇头,有些遗憾地回答:“上次先生来信还是二月份下场前,信里只说要去南边游历。快则两三个月就能回来,慢的话,恐怕要到八月份才能归家。”
“那等先生回来后,你务必告诉我一声,娘多准备些谢礼,到时候你和月儿一起去拜访先生。”许氏抬起头,慈爱地看着姜兹芸说道。
“我跟着去?”姜兹芸心中泛起一丝疑惑,还没来得及细想,时天便已点头应允。
她原本想开口询问,可看到许氏和时天都已埋头吃饭,便不好意思打断,决定稍后再找机会问个明白。抬眼看到许氏似乎对红烧肉情有独钟,便顺手夹了几块放到她的碗中。
红烧肉外表裹着一层诱人的酱红色汤汁,肥瘦相间,层次分明,入口软糯油润,是许氏最喜爱的菜肴之一。
许氏夹起一块红烧肉,满口称赞道:“这道菜做得真好,肥而不腻,香软中还带着一丝甜味,好吃,真是好吃。”坐在旁边的时天也吃得津津有味,连连点头称赞。两个孩子更是吃得满脸都是红烧肉的酱汁,看起来十分可爱。
红烧肉每块都比麻将块还要大,小黎一个人就吃了三四块,正准备再去夹的时候,被姜兹芸及时拦了下来。“这肉确实好吃,但不太容易消化。你还小,一次不宜多吃太多,下次想吃,嫂子再给你做。”
小黎眼巴巴地看着盘子里的红烧肉,知道嫂子是为了自己好,便恋恋不舍地收回了筷子,就着碗里剩下的酱汁,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。宸儿素来比小黎更有眼力劲,也比小黎懂事,听见姜兹芸说的话后,便忍住了馋意,再也没有朝红烧肉伸筷子。
姜兹芸对这道红烧肉并不是很感兴趣,反倒更喜欢吃清爽的青椒肉丝和鲜嫩的笋子,所以只吃了一块红烧肉之后,便没有再动筷子。剩下的红烧肉,就让许氏和时天包揽了。时天还吃了大半盘的凉拌香椿芽,看来也是极爱这一口了。
“今日午饭吃得晚了些,下次再做红烧肉的时候,可以焖一些米饭,将红烧肉的酱汁淋在上面。白米饭沾染上肉汁的酱色,那味道也是一绝。”姜兹芸一边收拾着碗筷,一边随口说道。
“我这都已经吃饱了,你一说这肉汁拌饭,我又觉得饿了。”许氏听着姜兹芸描绘的肉汁拌饭,顿时觉得嘴里生津,十分嘴馋。“我原以为在食肆里吃过的好东西已经算多了,自从月儿来到咱们家,我才觉得此前吃的那些都太寻常了。”许氏感慨着说道。
时天听着许氏的话,也深有同感地点头赞同道:“月儿的手艺确实精湛。”说完,他微微偏过头,深情地看了姜兹芸一眼。
姜兹芸有些不好意思地避开了他的目光,转而对许氏说道:“娘,眼下相公声名鹊起,正值东风得意之时,咱们的食肆借着这股势头,必然能传得更远。只是食肆会越发忙碌起来,不如请两个人来帮忙吧。”
许氏这大半辈子,除了在时家做丫鬟伺候时老太太的时候,还没享受过买奴的待遇,所以颇为犹豫。
时天见状,连忙上前帮姜兹芸说话:“娘,月儿说得有道理。眼下已是四月,我即将前往府城参加府试,咱们县离府城颇远,也是需要一个小厮来照顾我的起居,方便我研墨读书。”
童生试分为三场,分别是县试、府试和院试。其实那些街坊邻居说时天是童生案首,并不完全准确,准确来说,他应该是县试的案首罢了。府试和院试都在府城进行,所以县试是乡村读书人唯一能接触到的一场考试,因此,人们习惯上将童生试和府试、院试分开叫。
只有通过府试,才能真正称之为童生;而通过院试,才能成为秀才,这才是真正迈向科举的第一步。秀才才是科举的敲门砖。
本朝重武轻文已久,科举考试还曾经一度被叫停几年,制度的参差不齐,也造就了民众的认知偏差。所以,很多人都觉得过了县试就是童生老爷了。其实不然,官府的名册上并不会记录县试的结果,只是民间的一种好听的称谓罢了。
许氏听见时天要去府城赶考,顿时有些着急,连忙说道:“我等会赶紧去看看家里还有多少积蓄,然后去问问牙婆,给你买个小书童磨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