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金簪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2154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7:59
“我听宸儿说,你替云儿打理了饭食?”婆母许氏语气淡淡,似不经意地问道。
“是,我喂他吃了一些。”姜兹芸轻声回应。
许氏闻言,这才抬眼细细打量了姜兹芸一番。“难得,云儿今日的胃口竟是不错。你都拿了些什么吃食?这是要往何处去?”她的目光落在姜兹芸手中的匣子上,带着一丝探寻。
“这些是我从娘家带来的一些旧首饰,留着也无甚用处。娘,不如拿去当了吧,也好补贴些家用。”姜兹芸说着,缓缓打开了手中的匣子。
映入眼帘的是几件样式老旧的首饰,其中一支金光灿灿的牡丹簪子尤为引人注目。那簪子做工精致,分量十足,一看便知价值不菲。
许氏顿时愣住了,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。“你,你哪来的这金簪子?”她语气急促,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惊到了。
姜兹芸神色如常,轻声解释道:“这是我在娘家时,偷偷攒下的一点体己钱,是在成亲之前就置办好的。我父母并不知晓此事,所以娘可以放心地拿去当掉,不必担心节外生枝。”
许氏紧紧盯着那支金簪子,神情复杂,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来。
这几日,眼看着儿子的病情日益加重,许氏的心里如同压着一块巨石,焦躁不安。她一直想找个更有经验的大夫来为儿子诊治,希望能有一线生机。然而,当她与儿媳商量,希望能拿出一些银钱周转时,却遭到了儿媳的强烈反对,两人为此争吵不休。万般无奈之下,她只能去找邻居张婆子,希望能将房子卖掉,换取一些钱财。
“娘,前几日您与我说,想要用钱来周转,我与您大吵大闹,的确是我做得不对,还说了许多难听的话,是我的错。”姜兹芸的声音带着一丝愧疚,“只是我也有我的难言之隐啊。当初我的嫁妆钱,全都被我的父母给拿走了,我实际上身无分文,只有一些碎银子。这些日子也被我拿去买东西吃,花了个精光。如今,只有这支金簪子还值些钱,您拿去吧,希望能卖个好价钱。”
听到姜兹芸这番话,许氏的心中顿时百感交集,既有感动,又有些愧疚。她开始反思,自己是不是真的误会了这个儿媳妇?一听说要卖房,就赶紧把首饰拿出来了。
“稚月,娘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。”许氏叹了口气,语气缓和了许多,“如果家里还能周转开,娘真的不愿去动你的首饰。这实在是不合规矩。这些日子,娘也确实有些冲动了,你别往心里去。”
“娘,您说的哪里话。咱都是一家人,不说两家话。”姜兹芸连忙说道,“趁着现在天色还早,娘您赶紧去吧。把簪子当了,然后给相公找个好大夫看看,才是要紧事。”
“哎,娘这就去。”许氏应了一声,“回头等云儿康复了,一定给你赎回来。”
姜兹芸微微一笑,没有说话,心里却暗自嘀咕:还真不用赎回来了。这首饰是时珺送给原主的定情信物,留着也是个祸害,不如赶紧当了去,以免日后再生事端。
“苍天有眼,祖宗显灵了。老时家有盼头了!”许氏一边拿着首饰,一边擦拭着眼角的泪水,快步走了出去。
“娘,您找大夫的时候,多问几个人。”姜兹芸对着许氏的背影喊道,“我觉得现在这个张大夫看病有点不可靠,我听说回春堂的李大夫,医术更加高明一些。”
时家住在东港十巷,这片区域只有一个姓张的大夫,他的医术虽然不错,但早就被时珺收买了。
许氏听到姜兹芸的话,并没有多想。能多找一个大夫给儿子看病,也是多一份希望,多一份心安。儿子的病才是她最关心的事情。
姜兹芸在许氏离开之后,便开始收拾厨房里的东西,将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。随后,她便开始在院子里、前面的食肆和后院的住房之间来回转悠,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,心中默默地计划着如何将食肆重新开起来。
时家的食肆地方不大,位置也比较偏僻,位于东街的街尾。食肆的左右都是住户和一些做小本生意的商户。
同时,这里也是东街所有贫苦百姓的主要活动区域。而与东街相隔不远的西街,则是富人和贵人聚集的地方。时珺和继母经营的店铺就位于西街,生意红火。
姜兹芸仔细地观察了整个房子的户型,在心里仔细地盘算了一下。后院的东厢房有两间,一间是她和时天居住,另一间则被当作书房。正堂有三间房,一间堂屋是用来招待客人的,西屋则是许氏和两个龙凤胎的住所。
厨房打通了两间西厢房,难怪面积如此之大。西厢房和食肆之间有一块小的空地,可以用来种植一些蔬菜,补贴家用。
食肆的前厅并不大,勉强能放下四张桌子和一个柜台。看起来着实有些寒酸,倒是有很大的改造空间。姜兹芸一边走,一边仔细观察,在心中规划着食肆的格局。
在这条街上,经营炒菜的店铺有很多,但生意都比较一般。如果自己卖早餐和卤味,是不是会更有市场呢?姜兹芸看着周围的店铺,心中仔细地盘算着。
在东街,有很多去码头做工的工人,还有附近巷子里每天路过的行人,加起来至少也有百十来号人。
若是在此处开一家早餐店,那么早上,那些去干活的工人,还有路过的行人,应该不会拒绝买个包子或者馒头当早餐。到了傍晚,在码头辛苦劳作了一天的工人,路过这里,闻到卤味的香味,肯定会忍不住停下脚步,买一些回家下酒。
这附近肯定也有卖包子或者馒头的,但以姜兹芸精湛的美食手艺,她相信自己肯定能够脱颖而出,生意肯定不成问题。
想到这里,姜兹芸的心里美滋滋的。为了更清晰地理清自己的思路,她又跑到时天的书房,找来了纸和笔,将自己的计划和需要购买的东西都一一记录下来。她打算等许氏回来之后,再和她一起商量一下。
姜兹芸用惯了现代的圆珠笔,用这毛笔写字还是有些不习惯。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的,就像泥鳅在水中游动一般。
“嫂嫂写的字,好丑。”不知何时,小黎走进了书房,站在姜兹芸的旁边,好奇地看着她写字。
小黎回来喝水,看见嫂嫂走进大哥哥的书房,一时好奇便跟了进来。当他看见姜兹芸写出来的字时,顿时哈哈大笑起来。
姜兹芸被小黎笑得面红耳赤。被一个五岁的小娃娃嘲笑,实在是太丢脸了。
“晚上我们喝骨头汤,没有小黎的份,哼。”姜兹芸佯装生气地说道。
小黎却不以为然。“骨头汤有什么好吃的,小黎喜欢吃肉肉。嫂嫂,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吃肉肉啊?”
姜兹芸这才想起来,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,常年战乱,百姓生活困苦。当今的皇上,正在大力推广农业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