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8章 母离散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1734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7:55
王杨惠的母亲,仿佛被抽走了脊梁骨,颓然地瘫坐在医生的办公室地面上,像一具失去了生命力的躯壳,任凭旁人如何搀扶,都无法支撑起她那崩溃的身躯。
几经周折,托了无数关系,秦文晔方才得以联系上,彼时他正忙于协助老领导处理后事。得知此事,他义不容辞地将这对母女送回了家。
顾不得王母是否能听进去,秦文晔站在门口,语气沉重地说道:“老师的后事,我已全权接手。老师生前曾嘱咐一切从简,我必当遵从他的遗愿。师娘,我知道您现在悲痛难抑,曼丽又突逢此变,为避免她再受刺激,老师的葬礼,我建议您们还是尽量不要参加了。”
秦文晔的话语清晰明了,可王母却如同置若罔闻,只是在一旁小心翼翼地照料着王杨惠,那神情,仿佛在呵护一个稚嫩的孩童。她面无表情,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过。
秦文晔见状,无奈地关上门,回到家中,将方才的情形告知家人。
张妈和林菊梅听后,皆是唏嘘不已,感叹世事无常。
“这娘俩啊,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坏了。早些年,咱们这地方的人,一遇到什么大事,就容易精神失常。现在的人,承受能力倒是强了一些。可能是王杨惠突然变成这样,她妈妈也承受不住了吧!”张妈颇有感触地说道,毕竟当年逃荒时,她就见过不少因受刺激而精神失常的人。
“文晔!你爸跟我说,已经通知了老领导在南方的儿子了,可他说实在走不开,你爸刚想跟他说他妹妹和他妈的事,那边就急匆匆地挂断了。看来,家里是指望不上人了。老领导的事,你就全权处理了吧,怎么说他也是你的师傅,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。”林菊梅叹了口气,语重心长地说道。
老领导的大儿子,在十三四岁时就随他大姨去了南方,成年后便参了军。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,回家一趟实属不易,以至于十多年都未曾踏足哈城。因此,他与老领导两口子的感情也颇为淡漠。如今,这位老领导引以为傲的儿子,竟然连他的葬礼都无法赶回,着实令人唏嘘。
“我知道了,你放心吧,一切都交给我,我会让老领导,安安心心地走的!”秦文晔郑重地承诺道。
常言道,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。不出三天,王杨惠家的变故便在大院里传得沸沸扬扬,成了老邻居们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“真是没看出来啊,这不就是养了个白眼狼吗?把他爹活活气死了!”
“可不是咋的,你都没看那天,人家医院直接就给王杨惠解聘了,那简直丢脸丢到家了!”
邻居们的议论声不堪入耳,甚至有人认为王杨惠变成傻子是罪有应得,活该如此。或许是出于愤怒,他们才会说出如此残忍的话语吧。
在秦文晔的精心操持下,老领导的后事一切从简。前来送行的亲友们,皆未曾落泪。这是秦文晔的安排,他希望老领导能够走得快乐。人生在世,谁能一帆风顺地走完这一程呢?总会有一些遗憾,但这正是人生的真谛。
待一切尘埃落定后,秦文晔与苏芊芊作为秦家的代表,带着一份心意,上门看望师娘,毕竟有些事情,还是要与家属交代清楚的。然而,当两人来到二楼,却发现老领导家的房门紧闭,无论如何敲门,都无人应答。
秦文晔担心这对母女想不开,做了什么傻事,便没有多想,几脚将房门踹开。若王杨惠母女真的出了什么意外,他可如何向老领导交代?虽说他对师娘和王杨惠颇有微词,但看在老领导的面子上,他后半生也不能对此事袖手旁观。若是这娘俩有个三长两短,秦文晔定会后悔莫及。
然而,出乎意料的是,屋内空无一人,仿佛早已被人收拾过,衣物和一些日常用品都不见了踪影。
“文晔!你看一下,这桌上有一封信,应该是师娘留下的吧!”苏芊芊在屋内环视一周后,发现了桌上的一封信,便递给了秦文晔。
秦文晔在屋内转了一圈,走了出来,打开苏芊芊递给他的信。还没等看清信上的内容,光是看到那满满当当的两大篇字迹,他的心情就沉重了起来。
秦文晔缓缓地将信展开,那动作轻柔而迟缓,仿佛不愿意看到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一般,这与他往日雷厉风行的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这封信出自王杨惠母亲之手,秦文晔一眼便认了出来。
“这是曼丽妈妈写的!”秦文晔特意将信件放在苏芊芊面前,让她看了一眼。
“你可能不知道,曼丽妈妈虽说文化程度不高,但自从跟随老领导来到哈城后,不仅读了很多书,还练就了一手好字。师娘在这方面颇有天赋,要不是生不逢时,估计也能有所作为!”
苏芊芊知道秦文晔睹物思人,心中感慨万千。虽然老领导的去世,多多少少与这对母女有关,让秦文晔有些许埋怨,但毕竟是老领导的妻子和女儿,人无完人嘛!
“信里面都写了什么?”苏芊芊看着秦文晔,见他半天不说话,似乎已经将信件看完了,便关切地问道。
“王杨惠和她妈妈走了!”
“走了?”
苏芊芊看得出秦文晔眼中的不舍,毕竟大家都是在一个大院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邻居。但秦文晔曾说过,这对母女自从跟随老领导来到哈城后,便在此地生活了几十年,除了那个远在南方的儿子,几乎没有什么亲戚了,这娘俩又能去哪儿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