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章 柔情蜜意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1747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7:54
“要我说,还是单身汉的生活更逍遥自在!” 崔昊话音刚落,路润新本想反驳几句,恰好服务员送来咖啡,便住了嘴。
崔家家大业大,崔昊的父亲那辈就经营生意,积攒了不少家产。早年间,社会变革尚未波及,他便娶了好几房姨太太,这些姨太太们每日争风吃醋,搅得崔家鸡犬不宁。
崔昊的母亲,作为正室夫人,几乎被这些琐事耗尽了心力,最终郁郁而终。崔昊从小就没感受到家庭的温馨,也未曾从父母身上看到爱情的影子,目睹的尽是后院的纷争和混乱。因此,他对婚姻毫无憧憬,对感情也显得冷淡。
转业之后,他一直没有结婚的打算,也未曾遇到令他心动的女子。所以,他是无法理解路润新如此急切维护妻子的心情的。
轻抿一口咖啡,崔昊抬眼,看到路润新正注视着自己,不禁觉得好笑,“盯着我看什么?想催婚还是想当媒人?”
“没有,等你喝完再说正事。”路润新语气平静。
崔昊清了清嗓子,“事情有点眉目了,不过还不确定,需要再等两天才能有确切消息。”
这个回答在路润新的预料之中,他点了点头,递给崔昊一份文件,“看看这个,说不定能助你一臂之力。”
“立功?” 崔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“还有这种好事?”
他饶有兴致地接过文件袋,拆开一看,里面是三张素描画像,以及一份手写的案情摘要。
他疑惑地看向路润新,“你怎么会有这些?难道这个女人就是凶手?”
“没错,一个背负三条人命的凶手。追捕时是在夜晚,她坠落悬崖,所有人都以为她死了,我也以为是这样。但没准她还活着。” 路润新语气低沉。
听到路润新的话,崔昊更加疑惑了。 “照你这么说,这事过去有一段时间了,你怎么会突然觉得她还活着?还有,你怎么还经历了命案?”
路润新苦笑一声,将先前在东山村发生的种种,简要地向崔昊叙述了一遍。
今天听到苏咪咪的话后,他第一时间就联想到了苏兰馨,认为可能是苏兰馨还活着,并且前来找苏咪咪报复。当然,也不排除是其他人。
但无论来者是谁,都绝非善类。他一时无法确定具体人选,只能将当时与自己作对的三个人画了出来,写成案情摘要,以便崔昊调查。有了画像,寻找起来也更加方便。
崔昊依次看着三张画像,两男一女,再仔细阅读案情摘要,忍不住惊叹。“路润新,你真是厉害啊!下乡一趟,简直像经历了一场刀山火海,最后竟然还能抱得美人归!真是让人佩服!”
“少在这儿取笑我,你给我认真调查,尤其是这个女人。她手上背负着三条人命,应该能被列为通缉犯吧。” 路润新催促道。
崔昊咧嘴一笑,眼中闪烁着探案时特有的光芒。“放心吧,路大少。这件事包在我身上,有了这几张画像,简直是如虎添翼!我回去就让人帮忙多画几张!有了画像,找人就容易多了!”
“那就好,等你的好消息。”路润新欣慰地说道,转瞬又想起什么,补充道:“对了,另外那两个人,你暗中调查就好,尤其是陈辰。我想知道他的家庭情况,比如他父母原来的单位,以及他与谁走得近。”
崔昊是个人精,一听这话就觉出不对劲,问道:“你是想顺藤摸瓜?”
路润新沉默着点了点头。
崔昊摸着下巴,再次审视了一遍案情摘要,沉吟道:“综合你所说的情况来看,这个陈辰背后的人不简单,竟然能凭借一封信就让人家对他言听计从,肯定有相当的地位和能力,不然这个陈辰不可能对他如此信服。”
“没错。”路润新肯定道。
崔昊虽然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仕途的,但也深谙其中的门道。他身体前倾,压低声音道:“你就不担心,拔出萝卜带出泥,越扯越不好收场?”
这个问题,路润新早已考虑过。如果幕后之人不仅仅是针对他,而是针对整个路家,甚至是他的舅舅,那的确令人心惊胆战。但是,不查个水落石出,始终无法安心。
“就算死,也得死个明白,不是吗?” 路润新目光坚定。
“说得也是。” 崔昊笑着点头,转瞬想起另一件事,“对了,你回来之后有没有去见其他老同学?我听说……”
他略作停顿,认真观察着路润新的脸色,才继续说道,“邓勤也回城了。”
听到邓勤这个名字,路润新愣了一下,随后轻轻摇了摇头。“没有,我只见过你。”
崔昊的表情有些僵硬,想了想才说道:“他的工作是监管犯人,和我有些工作上的交集。上个月偶然见过一次,他看起来苍老了很多,完全不像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了。”
“是吗?”路润新有些恍惚,没有多说什么。
“其实我一直没弄明白,你跟他是怎么闹掰的?那么多年的兄弟情谊,怎么说断就断了?”面对崔昊字里行间的试探,路润新心知肚明,知道他是心存疑惑,想要一个答案。
但是,这其中牵扯的事情太多了。路润新犹豫了一下,说道:“抱歉,我现在没办法跟你说清楚。这件事牵涉到太多人,太多秘密,以后有机会再说吧。”
“这样啊。”崔昊有些失落,沉默了许久才点了点头,生硬地转移了话题。“喝咖啡,喝咖啡!要不,我们点些甜点尝尝?”
路润新勉强一笑,招手叫来了服务员,点了甜点,却并不是自己吃,而是让服务员打包。崔昊猜测路润新应该是带回去给媳妇儿的,便没有多说什么,低头喝着咖啡,脑海中却忍不住回想着路润新的话,想到了邓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