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食暖心

类别:幻想言情 作者:字数:2394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3:56

“瞧这银耳,水灵灵的,跟咱家以前吃的一模一样!”周遭的环境依旧困苦,六十年代初的人工种植银耳,那价格依旧是高耸入云,寻常百姓家,那是想都不敢想的美味。

想当年,霍家鼎盛之时,这银耳可是家常便饭。霍云辰望着那洁白如雪的银耳,禁不住地,口水便在喉咙里打转,那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,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丝憧憬。

霍公良对银耳的兴趣倒是没那么浓厚,他独爱那猪肉炖粉条的浓郁滋味。而惊喜的是,这批物资里,竟然真的有粉条!

再仔细翻找,一个被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火腿,映入了他的眼帘。那红润的肉色,油亮的表皮,即便隔着包装,闻不到那诱人的香气,霍公良也能想象得到,这火腿入口,定是美味至极。

“未来的世界,当真如此美好吗?若我们也能亲眼见证,那该有多好啊。”霍云辰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食物,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向往。

他想亲眼看看,未来的华国,究竟会发展成何等繁荣昌盛的模样?那些曾经欺压他们的外敌,又会落得怎样的下场?他更希望,全家人都能一起活到那一天,亲身感受那繁华盛世,体会人间的温暖与美好。

霍公良默默地看着自家大哥,眼底却泛起了一丝复杂的情绪。他心知肚明,或许他们根本无法活到那一天,霍家,也终将如尘埃般,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。

可看到大哥那充满希望的眼神,他不忍心将残酷的真相告知。或许,一无所知,才是最大的幸福吧。

既然霍家得到了贵人相助,那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,或许,他们真的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!

随着留声机缓缓地停止了转动,兄弟二人开始了有条不紊地整理物资。

盐,三十包,沉甸甸的,那是生活的必需品。

挂面,一百包,用麻绳捆得结结实实。面粉,六袋,每袋五十斤,足够他们吃上好一阵子了。

菜籽油,十桶,金黄透亮,散发着诱人的香气。水,二十桶,生命之源,在这干旱的年代,尤为珍贵。

红糖、白糖,各十包,甜蜜的滋味,能让人的心情都变得明媚起来。

银耳,二十包,精心包装,保存完好。

黄花菜、红枣,各二十包,香菇、木耳,各三十包,都是些易于储存的干货,能让他们的餐桌变得丰富多彩。

最让他们期待的,莫过于那大米了,二十五公斤一袋的,整整有三十袋。

越是整理,兄弟俩的心中,便越是震撼。

如此多的粮食,足够他们一家人,安安稳稳地度过一段艰难的时期了。

在这每天都有人饿死的旱灾年代,他们简直不敢相信,自己竟然能够得到如此丰厚的馈赠。

霍公良与霍云辰连忙对着留声机,表达着自己由衷的感谢,恨不得直接跪下来,给那位不知名的沈同志磕头。

也不知远在未来时空的沈娟,能否听到他们的声音。

“感谢沈同志的慷慨相助,我们霍家拿得出手的,也就只有这些古董字画了,还望沈同志不要嫌弃。日后,等我霍家渡过难关,定会将钱如数奉还。”霍公良的声音,铿锵有力,掷地有声。

沈娟在那边听着,一双眼睛瞪得溜圆,她给的那些古董,价值已经不菲了吧?远比她买来的这些物资,要值钱得多。

没想到这个霍家兄弟,竟然如此实诚,还想着要还钱。

沈娟不禁感叹一句,还是过去的人淳朴啊,哪里像现在的人,花花肠子那么多。

“不用不用,你们给的古董,应该能卖不少钱的,我后面再给你们买些东西过去。你们那边,应该快要入冬了吧?到时候,我再准备一些棉衣给你们送去。”沈娟连忙说道。

虽然她并不清楚那些古董,究竟价值几何,但即便是明清时期的物件,也能卖个好价钱,这笔买卖,她可是赚大了。

再次听到沈娟的声音,霍公良的心中,竟然涌起了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。

“沈同志,谢谢你。”他由衷地说道,这声感谢,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情感。

沈娟摆了摆手,笑着说道:“互惠互利罢了,更何况,你们霍家在战场上救人无数,又出钱出力,要说感谢,其实应该是我们这些后世子孙,这些享受着国家繁荣发展的普通人,来感谢你们才是。”

沈娟是打从心底,佩服这些英雄的。

霍公良俊朗的脸上,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,那笑容里,带着一丝骄傲,一丝自豪。

“这都是我们霍家,应该做的。”他语气坚定地说道,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家族的使命与担当。

两人并没有聊太久,担心会被人发现,沈娟便草草地结束了这次通话。

等兄弟俩将地窖整理完毕,拿了一些必需品,便急匆匆地往牛棚赶去。

夜里,漆黑一片,尤其是走在山道上,更是危机四伏。虽然这条路,他们已经走过无数次了,但心中,还是难免有些害怕。

好在,他们家本就住在山坡上,没走多久,便到了牛棚。

家人们早已等得心急如焚,一颗心,始终悬在半空中。

看到兄弟俩,扛着东西平安归来,这才长舒了一口气,紧绷的神经,也终于放松了下来。

周老婆子连忙迎上前去,仔仔细细地将兄弟二人打量了一番,确定他们安然无恙后,这才将目光,落在了他们肩上扛着的麻袋上。

“都没事吧?”她声音颤抖地问道,充满了担忧。

霍公良点了点头,“娘,我们没事,赶紧先进去再说。”他催促道,生怕被人发现。

“诶,你们小心着点。”周老婆子一边应着,一边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他们,生怕他们摔倒。

进了牛棚,周老婆子这才小心翼翼地点亮了油灯。

昏黄的灯光下,当看到那白花花的大米,以及油光锃亮的火腿时,全家人都惊呆了。

两个孩子,更是情不自禁地,一个劲儿地猛吞口水。

咕咚!咕咚!

声音特别响亮,在这寂静的夜里,显得格外清晰。

这可把周老婆子给心疼坏了,她连忙将两个孩子搂在怀里,轻轻地拍着他们的后背。

“明天奶奶给你们做火腿蒸饭吃。”她柔声说道,语气里充满了慈爱。

两个小家伙一听,顿时激动坏了,一双眼睛里,闪烁着渴望的光芒。

等将两个孩子哄睡着后,一家人才开始就最近的局势,以及未来的打算,彻夜长谈。

第二天一早,周老婆子就带着大儿媳妇,开始准备早饭。为了避免被村里人发现,她特意在天还没亮的时候,就悄悄地起了床,开始忙碌起来。

这时,周老婆子将自家珍藏多年的老伙计——那个放猪油的搪瓷盆,小心翼翼地拿了出来。里面的猪油,早就见了底,只剩下薄薄的一层。她用开水将搪瓷盆仔细地烫洗干净,然后用它来洗菜、淘米。

米饭蒸上,将切成薄片的火腿,整整齐齐地铺在米饭的上方,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到了他们临时搭建的灶台上。灶膛里的火烧得很旺,滚烫的火光,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,暖洋洋的,驱散了冬日的寒意。

周老婆子和大儿媳妇,都没忍住,舒服地眯起了眼睛。

十月的天气,是越来越冷了,棚子里的温度,也越来越低。夏天还好,四处透风,倒也凉快。可到了秋冬季节,就能冻得人直打哆嗦。

更何况,他们这里到了冬天,温度能降到零下二度,时不时地,还会下点雪。

大人穿得厚实点,还能勉强扛一扛,可两个孩子,一个七岁,一个才四岁,哪里扛得住这严寒的侵袭。

小的那个,最近才大病初愈,可不能再病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