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粮草迷踪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2606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2:18

“陛下,皇后娘娘,宸王殿下觐见。” 喜公公尖细的声音划破了御花园的宁静,也猝不及防地打断了秦舒未尽的话语。

秦舒心中暗自叫苦,脸上却不敢显露半分。真是巧了,这位宸王殿下总是能在关键时刻“及时”出现。

“快,宣他进来。” 皇后的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,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,连忙转移着明德帝的注意力,语气带着几分意味深长,“宸王殿下今日怎么得空来臣妾的宫中了?这平日里,他可是难得踏足后宫呢。”

这话里带着几分敲打,似乎在提醒着明德帝什么。

然而,明德帝此刻的心思全然不在皇后的暗示上,只兴致勃勃地说道:“说不定,子瑜是来找朕的呢。”

皇后见状,也只能暗自压下心中的不悦。只要明德帝不再盯着秦舒,其他的一切都好说。

一道挺拔的身影迈步而入,宸王虞丹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贵气。他深邃的目光不易察觉地扫过秦舒,随后恭敬地弯腰行礼:“臣弟虞丹,给陛下,皇后娘娘请安。”

“子瑜可是来找朕有事?” 明德帝见到宸王,龙颜大悦,早已将一旁的秦舒抛诸脑后。

秦舒见状,也只能将心中的疑虑暂时压下,静观其变。

“正是,臣弟是来与皇兄商议赈灾粮一事。” 宸王声音低沉有力,掷地有声。

明德帝一听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要事,立刻正色起来,他点了点头,随即起身道:“此事干系重大,去暖阁细说。” 说罢,他还不忘回头看了一眼秦舒,补充道:“秦家女也一同前往吧。”

宸王闻言,眉宇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抗拒,语气略微生硬地说道:“朝堂之事,恐不便让女子涉足。”

明德帝却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,坚持道:“忠义侯负责押运赈灾粮,秦家女身为秦家之人,自然可以知晓。”

见明德帝态度坚决,宸王也不好再多说什么,只能作罢。

明德帝率先迈开步子,朝着暖阁走去,宸王和秦舒则紧随其后。

在无人注意的角落,宸王用口型无声地对秦舒说道:不必担心。

秦舒心领神会,微微颔首,回以一个信任的眼神。

二人虽然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,但彼此之间却流淌着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。

暖阁内,气氛庄严肃穆。

“说吧,究竟何事?” 明德帝在龙椅上落座,示意身边的宦官奉上茶水。

宸王也不拐弯抹角,直截了当地说道:“臣弟得到密报,有人正暗中觊觎赈灾粮。陛下,此事非同小可,我们必须早做提防,未雨绸缪。”

秦舒闻言,心中一震,立刻抬眼看向宸王。她的心中百感交集,一时之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。

她原本计划着向明德帝禀明此事,却不料宸王竟然先她一步说了出来。不得不承认,宸王所说的话,远比她自己说出来更有说服力。

秦舒乖巧地坐在下首,将心中的思绪隐藏得滴水不漏,脸上始终保持着平静的神色。

“是何人如此大胆妄为?可有确凿的证据?” 明德帝语气严厉地追问道,同时,他锐利的目光也迅速地扫过秦舒。

秦舒立刻摆出一副茫然无知的模样,仿佛对一切都毫不知情。

宸王轻轻摇了摇头,语气沉稳地说道:“目前尚未掌握确凿的证据,但臣弟心中有一个大胆的猜测。此次觊觎赈灾粮之人,极有可能与之前残害王家满门的凶手是同一批人。”

“哦?此话怎讲?即便王家灭门并非寻常的仇杀,又与赈灾粮有何关联?” 明德帝闻言,眉头紧锁,显然对此感到十分不解。

宸王再次摇了摇头,神色凝重地解释道:“臣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细微的线索。王家死者身上的伤口,极像是被一种名为‘三刀戟’的兵器所伤。而三刀戟,正是越海国杀手惯用的武器。这种兵器短小精悍,便于携带,最适合用于近身刺杀。”

秦舒对各种兵器也颇有研究,自然知道三刀戟的模样。她仔细回忆着,似乎曾经在某个地方见过有人使用过三刀戟,但一时之间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究竟是谁。

“若是真如你所说,那此事就绝非寻常,必须彻查。” 明德帝的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轻松,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凝重之色。

他语气严肃地说道:“你若需要人手,尽管向朕开口,朕即刻调拨给你。”

此事已经不仅仅是王家灭门那么简单了,背后很可能牵扯到更大的阴谋。

“臣弟以为,此次赈灾粮的押运,我们可以这样……” 宸王缓缓地将自己的计划向明德帝娓娓道来。

明德帝听后,仔细斟酌了一番,觉得宸王的想法十分可行,便点头表示赞同,并说道:“朕会与忠义侯商议此事,务必确保万无一失。你那边也要尽快调查,尽快将潜藏在京都的越海国暗桩全部拔除。”

赈灾粮事关重大,一旦出现任何闪失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这不仅仅是粮食的损失,更重要的是民心的丧失。

暗中之人的心思,实在是歹毒至极。

明德帝这才想起,暖阁之中还有秦舒在场。他此刻的心思早已不在她身上,只是摆了摆手,略显疲惫地说道:“时候不早了,秦家女还是早些回府休息吧,朕派人送你。”

宸王见状,立刻上前一步,拱手说道:“不如由臣弟亲自去传旨,顺便护送秦姑娘出宫。”

“也好,你去吧。” 明德帝的脸色依旧阴沉,显然还在为赈灾粮一事忧心忡忡。

江州的事情虽然还未公开,但知晓内情的人并不多。如今,暗中之人已经盯上了赈灾粮,这说明什么?这说明越海国的暗桩很可能就潜伏在京都之中!

这让身为皇帝的明德帝如何能够安心?

若是那些暗桩摸进了皇宫…… 明德帝不敢再继续往下想。

出了皇宫,秦舒迫不及待地向宸王问道:“殿下刚才所说的王家灭门一案,究竟是怎么回事?为何在前世,我从未听说过此事?”

“此事发生在大概一个月前,阳县当地一位富甲一方的巨贾惨遭灭门,当地官员以仇杀结案。但陛下和本王都觉得此事疑点重重,便一直在暗中进行调查。你我大婚当日,本王之所以回来晚了,也是为了此事。” 宸王解释道。

秦舒好奇地凑近了宸王,压低声音问道:“这事不是在暗中调查吗?殿下就这么告诉我,真的没关系吗?”

宸王低头看着身旁毛茸茸的小脑袋,神色略微有些不自然,随即迅速移开了目光,淡淡地说道:“无妨,你不是外人。”

“嗯?” 秦舒一时之间没有听清宸王的话。

“本王是说,你不会将此事泄露出去。” 宸王略微有些不自在地解释道。

“那倒是,只是殿下刚刚还在陛下面前说,朝堂之事不便让女子知晓呢。” 秦舒轻哼了一声,语气中带着几分熟稔和亲昵,像极了与朋友之间的玩笑。

宸王只是沉默地望着她,并没有做出任何解释。

一旁的重阳见状,心中焦急万分。他眼见自家主子榆木脑袋不开窍,实在忍不住凑上前来,替他解释道:“殿下之所以那样说,是不想在陛下面前暴露秦姑娘。毕竟,陛下本就……秦姑娘知道太多的朝堂之事,的确不太安全。”

“重阳。” 宸王语气不悦地警告了他一声。

重阳立刻乖乖地退了回去,表面上什么都没说,心里却把虞丹埋怨了个遍。

殿下啊殿下,您为何就长了一张如此严实的嘴呢?难道要用锯子才能锯开吗?

若是殿下早些将自己的心意说出来,或许根本就不会有薛高康什么事儿了吧?

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秦姑娘心里究竟是属意薛高康还是殿下啊!

活该您孤单这么久!

秦舒听了重阳的话,却是微微一笑,她看向宸王,语气笃定地说道:“就算重阳你不说,我也知道。殿下是绝对不会害我的。”

重阳听了这话,忍不住挑了挑眉。

“这么自信?或许本王真的会害你呢?” 宸王忽然反问道。

就连重阳都觉得自家主子今天有些反常。

秦舒摇了摇头,语气坚定地说道:“就算全天下的人都会背叛我,都会想要加害我,殿下也绝不会。”

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,让宸王那双深邃如墨的眼眸中,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亮,多了几分浅淡的笑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