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章 美人计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1801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2:16

“殿下,属下已深入国公府探查,以确保情报无误。沈家两位待字闺中的小姐,属下皆已亲眼所见。”那属下语气恭敬,一丝不苟地禀报道,“沈三小姐举止端庄,素衣淡雅;而沈六小姐则天真烂漫,归府后先是受了老国公夫人的训斥,又被国公夫人拎去教导了一番。”

唐樊钧听闻此言,心中逐渐明朗。沈家两位千金,性情如此迥异,沈六小姐那般娇憨之态,定是在蜜罐里泡大的。“若真是她,在那等险境下,绝不会如此镇定。反倒是那位常受责罚的沈三小姐,饱经磨难,内心必无比强大。”

“能被本王劫持还能设法脱身,甚至将本王迷晕,若非心智过人,又怎能做到?若真是她,即使遇到天楼那群人,想必也不会太过惊讶。”唐樊钧眸光微动,心中已有了决断,“去,父皇和皇兄不是有意为我充盈后院吗?那就想法子,将沈三小姐安排进来。”

那人闻言,身形一闪,迅速消失在唐樊钧面前,领命而去。

寻到了解自己秘密的女子,唐樊钧心情大好。对于那些无法掌控的潜在风险,他向来是选择将其彻底抹杀。但这个有趣的女人,他却破例想要迎娶回来,捧在手心里宠爱。

不得不说,将沈清玲误认作沈清舞,真是一场美丽的误会。多年后,当唐樊钧身居高位,体会着高处不胜寒的孤寂时,仍会为此事扼腕叹息。

遗憾自己当初为何不多加调查。但此时此刻的唐樊钧,心中却充满了多年未有的欣喜。

“呵……小屁孩!竟敢觊觎臭丫头!”景世子景桓斜倚在榻上,手中紧攥着一张纸,脸上满是讥诮之色,恨不得将那张纸戳出个窟窿来。

“铜钱!去,给虎子赏!”景桓心情大好,语气也随之高亢起来。

虎子是昨日护送沈清玲回府后,景世子辗转反侧,难以入眠,半夜跑到草木楼精心挑选出的精英。

对于自家主子竟然派这么一个好苗子去守护沈六小姐,铜钱不止一次在心中哀嚎,简直是大材小用!然而,他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吐槽罢了。

一听到这位爷又要赏钱,铜钱的眼睛里顿时闪烁出绿油油的光芒,让人看了不禁感到一阵心寒。

虎子原本一脸喜色地跑到铜钱面前,准备领取这位总管的赏钱。但在看到铜钱那令人发怵的目光时,忍不住打了个寒颤。

他一脸欲哭无泪,意识到自己错了。他就知道,自己不该奢望能从铜钱手里拿到一分钱。这位小总管,简直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守财奴!

底层的虎子小可怜,只能默默地转身,再次回到他在国公府的岗位上——清芜院里那棵歪脖子树上。

虎子的识趣让铜钱心情大好,他眯着眼睛,捂紧自己的钱袋,安排马车去了。

第二日,沈清玲起了个大早,她换上了一身浅粉色的衣裙,头上也戴着粉嫩的首饰,整个人看起来娇俏可人。

老太君则是一身深色的衣裳,衬得她格外庄重严肃。

朱氏面色略显憔悴,自从沈二叔纳了映梦之后,就再也没踏入过朱氏的澜庭园。朱氏心中不悦,夜不能寐,早已是常态。

倒是沈清舞,脸上涂抹的香粉略显厚重,这让沈清玲有些惊讶。在她印象里,这位堂姐向来温婉端庄,对自己的妆容也是以清新淡雅为主。

如此浓重的脂粉,倒像是在遮掩着什么?不过这个念头只是在沈清玲的脑海中一闪而过,便被她抛之脑后。

她今日最应该思考的,是如何让四叔的计划进行得更加顺利,不留痕迹。

眼看着四婶和婉莹也登上了马车,沈清玲的思绪飞速转动。

昨日四叔并没有随她一同回府,一方面是不想让祖母知道他这些年来一直待在星月,另一方面,也是不想让皇宫里那位多疑的帝王知晓,他是星月来使中的一员。

毕竟那位帝王的多疑,是出了名的。

戚氏选定的日子倒是十分巧妙,恰逢月中十五,乃是北陵百姓一同前往法华寺上香祈福的日子。

按照戚氏的说法,人多眼杂,也就不怕出什么意外。毕竟国公府此次出行,都是些女眷。

一行人浩浩荡荡,三辆马车排成一列,缓缓驶出城门,朝着法华寺的方向驶去。

路边的景色桃红柳绿,格外赏心悦目。没过多久,便抵达了法华寺。

法华寺是北陵的国寺,百年前,高祖皇帝遭人追杀,逃至法华寺,被高祖皇后所救。两人齐心协力,歼灭了追杀者,也成就了一段佳话。

这座国寺坐落在北陵东门外百里之遥的明山上。明山风景秀丽,最负盛名的当属那条奔腾而下的穿山泉水。

这泉水的源头已无从考究,但其清甜爽口,令前来明山进香的香客们赞不绝口。沿着这条清泉一路向上,行至山腰,道路逐渐变窄,马车等交通工具只能停靠在一旁。

国公府的马车停靠在山腰处,老太君等人下了车,步行上山。

这是沈清玲第一次来到这座鼎鼎大名的寺庙。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好奇,一会儿东瞧瞧,一会儿西看看。

她不禁在心里感叹,明山的景色果然名不虚传。很快,随着熙熙攘攘的香客,一行人便来到了山门前。

与其他寺庙的金碧辉煌不同,法华寺的大门看起来饱经风霜,历史悠久。层层叠叠的庙宇依山而建,让人看了心生敬畏。

老太君是这里的常客,与圆因大师有着深厚的交情。

因病缠身多日,今日老太君的到来,是由圆因大师亲自迎接的。用他的话来说:“事有明定,缘法使然。”

在山门前见到圆因大师,老太君的心情彻底明媚起来,多日来的阴霾也一扫而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