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美人计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012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2:16
自幼在塞北风沙中历练,安锦妤的直觉犹如草原上的猎鹰般锐利。
随着塞北战事的平息,安锦妤跟随母亲和兄长来到了繁华的京城,至今不过短短一月。一次偶然,她骑马路过长青巷,恰巧撞见了一场闹剧。起初,她本想息事宁人,但当她看到一个彪形大汉对弱女子挥拳相向时,心中的正义感油然而生,让她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。
谁曾想,这无意之举竟让她与显赫的国公府牵扯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,这让安锦妤不禁感叹世事难料。
从思绪中抽离,安锦妤发现那辆装饰奢华的马车早已远去,取而代之的是五城兵马司的官兵们迅速到位。她愣神片刻,随即拨转马头,离开了喧嚣的长青巷。
“母亲,事情的经过便是如此。”戚氏端坐在梨花木椅上,语调平静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了一遍,便缄口不言。
老太君头上戴着精致的抹额,面容略显疲惫,脸色更是阴沉得可怕,显然心情极差。
“让她回自己的院子,跪着反省去!不必在我这老婆子的寿安堂里装模作样!”老太君声音不大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一双饱经沧桑的眼睛里充满了失望和厌恶。
沈清舞姐妹俩站在一旁,脸上涨得通红。
向来慈祥开明的老祖母,如今竟说出如此严厉的话语,可见对朱氏今日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失望。
朱氏在外面闹了那么一出,回到府里后,又是哭天抢地,又是寻死觅活,把整个国公府搅得鸡犬不宁。最后,还是戚氏吩咐人将她捆了起来,关在房里冷静反思。
好不容易消停了下来,这会儿又跑到寿安堂门前长跪不起,想要博取老太君的原谅,为自己今天的丢人现眼的行为忏悔。
老太君本就因为她私自跑回朱家,还和朱明大吵了一架,气得卧床不起。
谁知,这蠢妇回来后,又上演了一出闹剧,差点没把老太君直接气晕过去。
要是放在平日里,沈清舞姐妹俩或许还会为自己的母亲求求情,老太君也乐得见一家人和睦相处,事情自然也会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。
可今天,即便是聪慧如沈清舞,也被自己母亲的一系列迷惑操作震惊到了,自然也没脸替母亲向老祖母求情。
就在寿安堂里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时刻,国公府的角门悄然开启,一名牵着马的小厮迅速消失在逐渐浓重的夜色之中。
国公府近几日,倒是出奇的平静。转眼间,朱氏被禁闭已经过去了三日。
沈清玲刚喝了一口清凉的茶水,便听到角门的仆妇前来禀报,说是自家二叔回来了。沈清玲不禁有些诧异,二叔近日不是被宫里那位派去外地,说是去处理一些皇家的私事了吗?
这才离京半个月,今日便回来了,着实有些出乎意料。
她放下手中的茶杯,示意自己知道了,又让翠竹拿出两颗碎银子,塞到那名仆妇的手里。仆妇见状,顿时喜笑颜开,捧着银子兴高采烈地离开了。
沈清玲又嘱咐浅兰为自己梳妆打扮一番,这才安然地坐在梳妆镜前,看着浅兰那双巧手上下翻飞,为自己梳了一个最近京城贵妇们流行的新发型。
刚梳理完毕,青雀便打起帘子,快步走了进来。今天的青雀,穿了一身淡雅的天青色衣裙,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,让她看起来格外俏皮可爱。她走到沈清玲身边,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。
“你是说,二叔回来时,身边还带着一位女子?”沈清玲听后,脸上满是愕然之色。
这位二叔虽然是庶子出身,但在人前向来表现得温文尔雅,清高脱俗。
他唯一的缺点,大概就是他的妻子,也就是自己的二婶,出身朱家,行为鲁莽,毫不讲理,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。
但即便如此,二叔也从来没有过任何其他的女人,就连通房妾室都没有一个。
这次只是公派外出,回来时却带了一名女子,着实让沈清玲感到困惑不解。在困惑的同时,她也对那名神秘的女子,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就在沈清玲因为沈二爷带回另一个女子而感到困惑不解的时候,急于让自己的母亲尽快从禁闭中脱身的沈清舞和沈清宁姐妹俩,在听到父亲回府的消息后,便迫不及待地迎了出来。
然而,她们却亲眼看到,自己那位向来儒雅俊美的父亲大人,正神色温柔地从马车里小心翼翼地扶出一位容颜貌美的年轻女子。
一向沉稳冷静的沈清舞,看到这一幕,整个身子都忍不住微微晃了晃。
而脾气火爆的沈清宁,更是怒火中烧,气冲冲地冲了过去。
“父亲!她是谁?”她用纤细的手指直指那名女子,出口的话语里充满了质问和愤怒。
“放肆!你母亲就是这样教你的吗?”沈国非闻言,罕见地黑了脸色,对着沈清宁厉声呵斥道。
沈清宁眼睛瞪得滚圆,一双水灵灵的眸子里充满了不可置信的神色:“父……亲。”
“回府!别在外面丢人现眼!”沈国非冷冷地丢下一句话,便迈开脚步,径直走开了。沈清宁还想再说些什么,却被一旁的沈清舞一把抓住,后者默默地朝着她摇了摇头,示意她不要冲动。
沈二爷此时根本没有心思去关注自己身后的两个女儿如何,他只是小心翼翼地扶着那位相貌娇美的女子,率先一步踏进了国公府的大门。
“三姐!你为什么要拦着我!父亲从来都没有如此严厉地对我们说过重话!都是那个狐狸精惹的祸!”
沈清宁心中的怒火不停地蔓延,她死死地瞪着沈清舞,等着她的解释。
沈清舞苍白的脸色已经恢复如常,她被沈清宁瞪着,也只是平静地瞟了自己的妹妹一眼。
“母亲如今还在禁闭,你去吧。”她简简单单地说完这句话,便径直放开了沈清宁的手腕,竟是不打算继续阻拦她了。
手腕上的束缚解除,沈清宁却没有追上去,她的脚底仿佛生了千斤重的铅块,沉重得迈不开步子。
她只是脾气急躁,性格直爽,并不是没有脑子。她心里清楚,如今能救母亲的,只有父亲了。
沈国非进了国公府,叮嘱自己的心腹将那位女子送去了自己的院子,然后径直去了寿安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