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章 雨夜跪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492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2:16
晨曦微露,庭院已是一尘不染。洒扫婆子们训练有素,悄无声息地退下,仿佛从未出现过。
老太君斜倚在软塌上,一袭绛红色中衣,外罩银白色寿福满堂大褙,衬得她精神矍铄。金柏枝发钗点缀在银丝间,更添一份尊贵。
“果真如菁丫头所说,晨起走动走动,筋骨舒活,心情也畅快不少。”老太君将擦汗的帕子递给白妈妈,语气中满是愉悦。
“老奴也觉得是。菁姑娘真是个孝顺孩子。”白妈妈眼角的皱纹堆叠,满是慈爱。她已许久未见老太君如此开怀了。
昨日训斥朱氏时,老太君面无表情,一派古板模样。可白妈妈知道,年轻时的老太君,也是个热情似火的女子。她身为王爷独女,自小便随父征战沙场,性子自然泼辣。与老国公爷不打不相识,结为伉俪,恩爱非常。可中年丧父丧夫,从此便很少在她脸上见到笑容。这些年,唯有持家有道时,老太君的心情才会稍稍松快些。
见老友欣慰又略带辛酸的神情,老太君装作未见。“对了,老婆子今日心情不错,你去把大师赠予的《法华经》取来。”她捻着手中光滑的珠子,缓缓说道。
白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,忙敛了神色,快步走进内室。
外室,沈清玲正轻啜香茗,又夹起一块外焦里酥的蟹黄酥,细细品尝。她用帕子擦了擦嘴角,看向站在不远处的丫鬟素练,轻声问道:“素练姐姐,母亲还没起身吗?”
素练眼波流转,面无表情地看了眼内室,躬身答道:“回姑娘,太太正在梳洗,特意吩咐婢子,让您先用膳。”
沈清玲知道从这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丫鬟口中问不出什么,便默默坐回原位,对美食的热情也消减了几分。
正出神间,戚氏从内室走出,一袭雪青五彩勾莲片金妆花缎,行走间莲片浮动,光彩夺目。她脸上略施薄粉,昨日的病容已散去大半,看起来精神尚佳。
“菁菁今日倒是来得早。”戚氏带着柔和的笑意走上前来,这让沈清玲稍稍松了口气。她深知,母亲看似什么都不在乎,实则极为护短,容不得别人诋毁自己。昨日之事,母亲定是气恨极了,强忍着没去找朱家算账,已是她的极限。
“女儿是来给母亲请安的,怎能睡到日上三竿?”沈清玲嘟着嘴,一副娇憨模样。
戚氏被逗笑了,指着沈清玲对李妈妈说道:“瞧瞧,瞧瞧,我家这小皮猴倒跟我置起气来了。”
李妈妈也笑得合不拢嘴,眯着眼道:“小姐天真烂漫,都是夫人教导有方。”
……
寿安堂内,老太君抬眼扫视一周,这次倒是来得齐全。她放下手中的茶杯,看向戚氏,问道:“大郎媳妇,身体可好些了?”
戚氏本欲起身,想起婆母的规矩,又端正地坐回原位,恭敬地答道:“劳母亲挂念,媳妇身体已无大碍。”
一时间,寿安堂内一片诡异的和谐。
镇国公府外,百姓们聚集在一起,好奇地看着跪在国公府门前的一对父女。
“这汉子怎么如此对待自己的女儿?真是可怜!”一位农妇不忍地说道。
“这不是朱大人和他的爱女吗?怎么如今……竟然让女儿跪在镇国公府门前?”一位见多识广的汉子嘀咕着。
朱芳雨面色苍白,一夜未进滴水,娇艳的唇瓣干裂出血痕,更显楚楚可怜。
寿安堂内,老太君刚问过庶孙们的功课,白妈妈便匆匆走来,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。老太君原本和蔼的脸色骤然大变。
“嘭!”她略显干瘦的手掌狠狠地拍在梨花木桌上。“去告诉门房,把那些人都赶走!让那些腌臜泼皮离我们镇国公府远一点!”老太君怒火中烧,吓得年幼的庶子庶孙们面露惧色。
她意识到自己的失态,便收敛了情绪,让各房带着孩子们回去了。
朱氏“扑通”一声跪倒在地,泪如雨下。“母亲,求您……求您原谅我那愚蠢的兄长!我的侄女儿也是一时糊涂,才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!”
站在一旁的沈清舞和沈清宁,被母亲这突如其来的一跪,彻底惊呆了。
朱氏梨花带雨的哭诉声,丝毫没能打动老太君铁石般的心肠。
“够了!”老太君厉声喝止,声色俱厉,“你还嫌不够丢人现眼吗?还不快给我滚回去,闭门思过!”
她挥了挥手,语气中充满了厌恶,“从今天起,没有我的允许,不许你踏出房门一步!”
朱氏如遭雷击,瘫软在地,面如死灰。她知道,这次是真的触怒了老太君,恐怕日后在府中的日子,将会更加艰难。
沈清舞和沈清宁见状,连忙上前搀扶起自己的母亲,想要劝慰几句,却又不知从何说起。
此时此刻,她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“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”。
老太君的目光转向沈清玲,语气缓和了几分,“菁儿,你随我来。”
沈清玲点了点头,示意素练留在原地,便跟着老太君走进了内室。
内室的门缓缓关上,将朱氏母女三人隔绝在外。
空旷的大堂内,只剩下朱氏无助的啜泣声,和沈清舞、沈清宁姐妹俩的叹息声。
……
内室里,老太君屏退左右,只留下沈清玲一人。
她走到窗边,看着院中依旧跪着的朱芳雨,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。
“菁儿,你觉得这件事,应该如何处理?”老太君突然开口问道。
沈清玲心中一凛,知道这是老太君在考校自己。她沉吟片刻,缓缓说道:“祖母,孙女以为,朱家此举,固然有失妥当,但念在他们也是一时情急,情有可原。若是我们一味地强硬打压,只会适得其反,落人口实。”
“哦?那依你之见,应该如何?”老太君饶有兴趣地问道。
“孙女以为,此事宜疏不宜堵。”沈清玲继续说道,“我们不妨给朱家一个台阶下,让他们主动承认错误,并保证以后不再犯。如此一来,既能保全我们镇国公府的颜面,又能让朱家感恩戴德,岂不是两全其美?”
老太君听了,微微点了点头,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,“不错,不错,你这丫头,果然聪慧过人,深得我心。”
她转过身,走到沈清玲面前,拉着她的手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菁儿,你要记住,身为镇国公府的嫡女,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整个家族的颜面。所以,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要三思而后行,切不可鲁莽冲动。”
“孙女谨遵祖母教诲。”沈清玲恭敬地答道。
老太君欣慰地笑了笑,拍了拍沈清玲的手背,说道:“好了,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处理吧。我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的。”
“孙女定不辱命!”沈清玲信心满满地说道。
……
沈清玲从内室出来,看到朱氏母女三人依旧跪在大堂中央,心中不禁叹了口气。
她走到朱氏面前,语气平静地说道:“二婶娘,祖母已经知道了此事,她老人家念在亲戚情分上,不愿过多追究。但祖母也说了,希望你们朱家能够深刻反省,以后切莫再犯。”
朱氏听了,如释重负,连忙磕头谢恩,“多谢老太君,多谢大小姐,朱氏一定铭记于心,不敢再犯!”
沈清玲点了点头,又看向沈清舞和沈清宁,温声说道:“两位妹妹,你们也起来吧,地上凉,仔细着凉了。”
沈清舞和沈清宁感激地看了沈清玲一眼,缓缓站起身来。
沈清玲转过身,对着门外说道:“来人,扶朱夫人和两位小姐回府。”
几个下人闻声而入,搀扶着朱氏母女三人离开了镇国公府。
看着朱氏母女三人离去的背影,沈清玲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。
她知道,这场风波,总算是平息了。
但她也明白,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。
在波谲云诡的侯门之中,她还需要步步为营,小心谨慎,才能守护住自己想要守护的一切。
镇国公府门前,朱芳雨依旧跪在雨中,她的身体早已麻木,意识也渐渐模糊。
天空中乌云密布,一道闪电划破长空,紧接着,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。
朱芳雨绝望地闭上了眼睛,任凭冰冷的雨水冲刷着自己的身体。
她不知道,等待自己的,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。